在互动中擦亮斑马线上的风景


  10月6日下午,在宿松县龙湖北路与孚玉中路路口斑马线,一驾驶员驾驶一辆小车主动停车礼让一位准备过路的女孩,女孩走在马路中间时停下向他们鞠躬致谢后快速离开。(《安庆晚报》10月9日)
还记得福建那位过斑马线脱帽向让行司机鞠躬致敬的老人吗?老人的举动不仅感动了让行的司机,也感动了全国亿万网友,由此推动了一场礼让斑马线的行动风潮。如今在我们身边,也出现了这样温馨的一幕,在让我们两眼为之一亮的同时,也不禁感叹——斑马线上的风景越来越美了。
从法的角度说,礼让斑马线是硬性规定;从人性方面而言,是道德与品性的体现。在机器面前,人永远处于相对弱势地位。设置斑马线的目的,就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每个行人都能更好更从容地过马路,以便让行人过马路的姿势尽可能地优雅点。如果司机不能做到礼让,那斑马线的设置就失去了现实意义,不仅谈不上从容与优雅,反而可能加大过往行人的安全风险。
但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从行人的角度而言,安全地过马路是法赋予的权利,但对司机的礼让不能无动于衷,要有起码的感恩之心。说通俗点即是对他人的礼让,要有最起码的礼貌。这既是文明的要求,也是做人的基本礼仪。当然我们不主张每个行人过斑马线时,都向礼让的司机鞠躬致敬,但心存感激不可少。感激的方式很多,即便要表露,除了鞠躬,微微一笑与挥挥手等,都是内心情意的表达。相信对于行人的礼仪,司机定会心领神会。
实质上,斑马线上的安全需要行人与司机的双方互动。司机要礼让,行人要有敬意。一定程度上来说,行人对司机礼让的敬意,才能在更广层面上擦亮斑马线上的风景。其实,斑马线当是城市文明的试金石。礼让是法定义务,心存感激是礼仪与道德的要求。只有将法的规定与人的道德结合起来,斑马线上的风景才会越来越亮、越来越具有魅力、越来越具有诗意。与此同时,城市的文明也就会跟着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省高院院长田立文来常调研法院工作
保障孩子们舌尖上的安全 我市建立幼儿园家委会食品安全巡查制度
我市年内接入全国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
“蹭凉”莫丢“文明”
鄱阳稳步推进新老农保衔接工作
在互动中擦亮斑马线上的风景
这是一份校长送给毕业生的礼物 徐扬生散文集《摆渡人》出版
中央省媒关注我市“返乡经济”等工作
衡阳市部署湘江保护、环保督察反馈整改等工作
优质服务源于阳光运营
市公积金中心传达贯彻全省住房公积金12329短信暨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推进会议精神
省运会主火炬塔新改造方案确定
汽院东风HUAT车队夺2018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季军
炎陵获评省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在厦门生活,就是一种幸福”(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石家庄市进入主汛期,城市排水系统面临压力
苏仙区:抓项目促发展
东海强化公益广告宣传 助力文明城市创建
嘉兴市成立电子商务公共服务联盟 助推电商企业发展
市农业局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为抓手贯彻落实市委七届五次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