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要开学了,妈妈忙着为8岁的欣欣整理、核对暑假作业,却意外发现这个孩子变得有些奇怪,总是情不自禁、频繁地做一些挤眉弄眼、吸鼻子、努嘴、耸肩这样的动作。
在宁波市妇儿医院小儿神经内科,像欣欣这样的孩子并不少见。该科主任黄明海主任医师介绍说,孩子的这种症状在医学上称之为“抽动症”,是青少年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精神障碍。“目前认为,这种障碍的出现及加重跟心理压力有关,所以每年开学季、考试季都迎来就诊高峰。像这段时间马上要开学了,我一个门诊大约要看60多名患儿,大约40%的患儿是来看抽动症的。”
频繁眨眼睛到上课吼叫
这不是累了,这是病了
“黄医生,你快帮我女儿看看。好好的一个女孩子,现在老做一些挤眉弄眼、吸鼻子、努嘴、耸肩这样奇怪的动作,这该怎么办?”妈妈说,大概三四个月之前,发现欣欣眨眼睛眨得特别频繁,当时还以为是看书看累了,没想到这只是开始。
黄明海介绍说,欣欣这样的症状是抽动症的初始症状,抽动通常自面部开始,随着病情的进展,抽动会逐渐加重,并波及颈、肩、上下肢,出现扭脖子、耸肩、甩胳膊、踢腿等,甚至出现鼓肚子等全身抽动症状。
除了做出这些奇怪的动作,有些患儿还会发出奇怪的声音,比如咳嗽、鼾声、哼声、打嗝声、清嗓声、喷鼻声、犬吠声等甚至出现刻板式骂人、吐唾沫及复杂的手势等。
在黄明海的患者中,有一个16岁的男孩子,一年前情不自禁、频繁地发出大声吼叫,严重影响学习,从而被老师、家长发现。
“我和这个男孩子接触后,发现他除了家长、老师发现的吼叫外,还有鼓肚子、扭脖子等没引起家长、老师注意的动作。这说明孩子发病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后来仔细问家长,说是四五年前依稀记得孩子总是频繁地眨眼睛,但家长没当作一回事。”黄明海说,男孩子接受了药物治疗和心理辅导,经过一年的治疗,目前病情逐渐稳定,已经半年多没出现症状了。一般来说,这样的情况需要1—2年的治疗时间。
绝大多数患儿因家长大意
没有得到及时治疗
黄明海介绍说,抽动症是青少年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精神障碍,约5%—20%的青少年儿童曾有过短暂性抽动症病史,其中90%的患儿首次发病都在10岁以下。
他说,从临床就诊情况来看,目前家长有“不当回事”和“过分关注”两种极端。
“一种是家长不重视,认为孩子奇怪的动作、语言只是‘不良习惯’、‘坏毛病’,调皮捣蛋,不放在心上,或者认为过一段时间自然会好,结果错过了孩子的最佳治疗时机。从门诊情况来看,约80%的患儿因为家长忽略而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像上面提到的这个男孩子,就是典型的家长不重视,发病四五年了才过来看。”
“其实,上面这种情况,有一些家长是已经注意到了孩子的奇怪表现,但压根儿就没考虑到这是一种精神障碍。抽动症,对于很多父母来说还是一种陌生的疾病。所以,当孩子频繁眨眼睛、发出咳嗽声、吸鼻子时首先会认为是结膜炎、咽喉炎、慢性鼻炎等毛病,再加上有些医生也并不熟悉这种疾病,结果看来看去,病情总不见好转。结果等家长找到小儿神经内科时,孩子发病已经有半年甚至一年了。这样的情况,我几乎每次门诊都会碰到。”
“还有一种情况是家长过分关注。这些家长通常对抽动症一知半解,一旦孩子确诊是抽动症之后就杞人忧天,过分担心,还有一些家长深感茫然,无法正确地给孩子选择治疗手段。”
黄明海说,还有一小部分家长已经知道孩子患有抽动症,但是认为抽动症不需要治疗,病情会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会逐渐自愈。“根据目前的临床观察,部分患儿症状可能会自然缓解,但还有一部分患儿不能自愈反而加重,所以还是要及时请专科医生进行治疗。”
药物治疗结合心理治疗
医学上已经有很好的方法
黄明海从2005年开始接诊抽动症患儿。这十多年来,他明显感觉到抽动症发病率越来越高。“以前一个门诊中,抽动症患儿在20%—30%,现在在40%左右。”
至于抽动症的发病原因,他介绍说,目前还不清楚。“综合近几年国内外的研究发现该病的发生可能是遗传因素、神经生理生化、器质性因素、心理社会因素、药物、饮食习惯等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有学者研究发现,喜欢吃富含色素及食品添加剂或大量饮用含咖啡因饮料的孩子患病机会增加。”
黄明海说,药物治疗是目前抽动症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一般来说,不依靠药物是很难恢复到正常。此外心理治疗也非常重要。
五六年前,他接诊了一个上小学的男孩子。“这孩子从小就是个学霸,所以班主任也相对比较关注他,而班主任是我的朋友。偶尔有一天,班主任发现孩子频繁眨眼睛、耸肩膀、吸鼻子,就把他带到我这边来。我跟孩子聊了后,发现这孩子很上进,对自身要求非常高。他在外面上很多培训班,参加很多竞赛。尤其是每次参加竞赛前,眨眼睛等症状会特别明显,这说明他的心理压力很大。而他的母亲因为工作很忙,很少照顾他,但一旦得知他哪次比赛没比好,就会痛骂他一顿。”
针对这种情况,黄明海对孩子展开了心理辅导。“我建议他减少竞赛项目,不必每个竞赛都要去,而是挑重要的去。双休日,不要总是在培训班连轴转,可以骑着单车去外面转转,晒晒太阳,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我还找到他母亲,建议她除了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试着和孩子交朋友,多和孩子说说心里话。”
药物治疗加上心理辅导,一年后,这个男孩子渐渐克服了抽动障碍。今年,他高中毕业,顺利考取了复旦大学。
抽动症治得好管不好
家长越严厉孩子越难恢复
黄明海说,当发现孩子患有抽动症时,家人、老师等周围人群的态度直接影响他的病情和治疗。
“有些家长误认为指责、打骂会让孩子改掉挤眉弄眼这些症状。但事实上,家长过于严厉的态度反而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加重病情,甚至会让孩子渐渐变得胆小、自卑。我门诊时,经常听到家长在骂孩子,‘你再眨眼睛,难看死了!’其实家长越这么骂,孩子越紧张,眼睛眨得越频繁。”
所以,当家长怀疑孩子可能患有抽动症时,先不要埋怨责怪孩子,而是要尽快带孩子到正规医院治疗。在治疗上,家长要和医生配合,在坚持服药治疗的同时,尽心呵护,温和教育,使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都有一个和谐的环境。同时要鼓励和引导孩子参加各种有趣的游戏和体育活动,转移其注意力,振作精神,放松情绪。
对老师和同学来说,无论这个学生的动作如何使人生气,既不要注意他的样子,也不要模仿他、取笑他,并且要帮助他排除紧张感和恐惧感。 记者贺艳
首届粤西创业创新大赛报名踊跃
市公安局党委召开理论中心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我市召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调研工作部署会
更高站位 更实举措 更大力度携手谱写新时代对口援建新篇章
美丽乡村 “醉”美村庄
宁波8岁女孩频繁挤眉弄眼 这不是累了是病了
赵庆华深入太谷实地调研
市科技产权局扶贫工作创佳绩
初心绽放党性光辉 使命永葆军人本色
“发明大咖”梁永昌
曹升灵会见泰国驻青岛总领事王玉君
我市严格规范烟花爆竹零售经营
寒露送秋衣 情暖贫困户
宜阳县食药监局召开两品一械知识培训班
国家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 宜昌成首批试点
白水县人大代表视察行政服务工作提升“营商环境”
鲤鱼洲码头升级改造 预计12月底完工
重达300斤的闲置衣物征集箱 他一个人偷了23个
第二段平行志愿录取近9万人 剩余计划今日发布
方城县:省市粮食局领导到我县调研夏粮收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