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雷山县拍摄芦笙制作技艺国家级传承人莫厌学
在从江小黄村拍摄行歌坐月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博物馆里的记忆,而是见人见物的活态传承。贵州群山叠嶂、少数民族众多,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具有极高的民族性和历史性。而要了解、挖掘这些珍贵的非遗文化,就需要人们走进大山。
今年8月2日—8日,汇聚了器物、音乐、舞蹈、曲艺、手工技艺和民俗的“黔·视界2018非遗文化艺术宣传周”即将开幕。在准备期间,活动组委会工作人员走进贵州山里田间,与传承人们沟通、带回了凝聚着传承人终身心血的非遗文化。对于普通市民来说,不用跋山涉水,就可看到多彩贵州;对于组委会工作人员来说,他们跨过地理局限、越过悠悠岁月,走上了一段追寻、记录非遗的旅程。
“黔·视界非遗文化艺术宣传周”筹办背后的故事
a
半年时间准备 拟呈现高规格非遗文化
2017年年底,在首届“黔·视界非遗文化艺术宣传周”的总结会上,贵阳市云岩区启动了“黔·视界2018非遗文化艺术宣传周”的准备工作,希望通过更加充足的时间,为市民、外界展示更好的贵州非遗文化。
“这半年,我们一点都没闲,对着非遗名录,研究了很多的民族素材”,此次活动宣传片编导、节目统筹王琪告诉记者,贵州有着大量的非遗文化资源,不可能在一次活动上全部展现,所以在选取参加活动的非遗文化时,组委会与省内各区县非遗中心达成了联系,由中心进行首轮推荐,之后,组委会又在这些推荐名单中进行二次挑选。“我们选择都是以级别高、完整度好、可看性高作为评判标准,例如侗族大歌,在2009年就被列入了世界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所以肯定会上这一次的活动。”
5月10日,王琪带领着4名组委会工作人员前往雷山邀请国家级传承人、银匠大师杨光宾参加此次活动,并拍摄宣传片。路途中,王琪一行人遇上了暴雨天气,出现山体滑坡,其驾驶的车辆差点被落石砸中。走过这段艰险的路程之后,工作人员终于抵达雷山县50公里外的控拜村,这里也是中国唯一的银匠村。
“当我们看到杨光宾的作品后,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那种手工制作的魅力是机器无法取代的,从生火、拉丝、编花到最后的成型,所有的过程都是他一手完成,流程相当繁杂,让人不敢相信”,王琪说,传承人的精神让她知道了什么叫做“择一事,终一生”,而杨光宾先生在得知工作人员意图后,也毫不犹豫就同意,答应届时会带着作品前来参加活动。
非遗的表达有很多,包括历史、传承、图腾、民族、文化,其内容还有文学、音乐、舞蹈、曲艺、美术、手工、医药、民俗等等。在准备期间,活动组委会工作人员走进了多位国家级传承人的家中,除了杨光宾,还有芦笙制作人莫厌学、侗族大歌歌师潘萨银花、苗医传承人王增世、侗族鼓楼营造人杨光锦等,待活动正式开幕以后,市民将有望在现场见到这些非遗传承大师以及他们的作品。
b
跨越空间维度 走进非遗世界
30天,1500公里,11个村庄,25个非遗技艺展示……今年5月,活动组委会拍摄组工作人员出发,开始进行宣传片的拍摄工作。一路上,他们走过了侗家的石板路、踏过苗家的风雨桥、尝过彝家的米酒香、见过水家的文字魅力,“在我们最后呈现的宣传片里,可以说每一秒都是浓缩后的精华、每一秒的背后都是一个非遗传承人的一生,这些精华,在活动中都会以不同形式出现在市民面前。”王琪说。
在宣传片中,出现的第一个贵州画面是来自丹寨县周边的苗族村落,这里的人们认为他们就是远古英雄蚩尤的直系后代,因此每年都会在蚩尤祠堂身着盛装,开展祭祀活动,用古老的苗语唱起传诵的经文。
王琪告诉记者,在拍摄组工作人员抵达当地后,苗家人同意了他们的拍摄要求,但是提出在祭祀过程中,只能拍摄镜头,不能录下他们的传诵经文,如果需要经文部分,只能在祭祀活动结束后单独再进行录音。“因为对他们来说,信仰并没有受到时间的改变,在祭祀活动中,传诵的经文是纯粹的,就是为了祭祀而唱,不能有其他的目的存在,所以才对我们提出了这个要求。”怀着对各民族信仰精神的崇敬,工作人员答应了苗家人的要求。
记者了解到,蚩尤是非遗苗族服饰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在此次活动中,市民不仅可以参观到苗家服饰,还可以接触到不同形式的苗家图腾。在最新打造的光影馆中,市民只要用手轻轻一碰,就可以感受到蝴蝶纷飞的景象,从而体验到苗家传说“蝴蝶妈妈”。
丹寨的这次经历对于拍摄组工作人员来说并不是一次偶然,在最初拟定路线时,组委会就定下了要走进贵州原生态村落的目标。因此在拍摄过程中,工作人员刻意避开了一些旅游景点,尽量选择开发度不高的地点,力争把贵州最为纯粹、真实的非遗文化呈现给外界。
目前,宣传片已经全部完成,并且对大众进行了公开发布。记者看到,工作人员将宣传片分为了“天、地、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代表不同的含义,“天”寓意传承,“地”代表民族记忆,“人”则包含着兴亡人和之意。“这样拟定的初衷,就是希望市民能够跨越天、地的空间维度,体会贵州非遗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c
对话非遗 找回来时的路
非遗,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了解非遗,其实也是人类对自己过往的认识。而非遗与都市生活融合,更有利于现代人加深对非遗的理解。
在去年的“黔·视界非遗文化艺术宣传周”上,一段傩戏与非洲舞的结合表演,受到了不少市民的关注。在今年的“黔·视界2018非遗文化艺术宣传周”,将会有更多非遗文化通过科技手段、工艺衍生品或是与其他文化的碰撞,展现在市民眼前。但是这样的形式,也让一些市民担心:“会不会迷失了非遗原本的模样?”
对于这个疑问,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龙佑铭认为并不存在。“文化需要不断发展,现代社会又是一个信息化爆炸的时代,传承人们不可能固守在原地,而云岩区的做法正是对非遗的一个积极引领”,龙佑铭表示,贵州许多少数民族都有着自己的信仰,这种信仰是不会随着时间、潮流而改变的,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不同形式的表达,都得到了非遗传承人的认可,“事实上这些做法,非但不会迷失原来的道路,更会让市民、让传承人珍惜自己的非遗文化,找回我们的初心。”
活动宣传片编导、节目统筹王琪告诉记者,在她与传承人交流的过程中,许多传承人都表示了对非遗文化传承的担忧,所以当他们得知此次活动后,都表现了很大程度的热情与支持,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引发社会对非遗的关注与保护。“毕竟这些都是他们民族世世代代流传的经典。”
据悉,在此次活动中,市民看到的非遗项目将有近200项,包含了服饰、技艺、歌舞、民俗、美食等多个种类,“这些还不是我们贵州非遗文化的全部,希望以后每年都能让大家看到更多的贵州非遗文化。“王琪说。
活动时间:8月2日—8月8日
活动地点:贵阳市云岩区未来方舟戏台广场
活动时间:大麦网购票热线 4006103721
黔视界购票热线 0851—85602801
延寿县与内蒙古亿利新中农牧业有限公司签订框架协议
到今年底 武汉市办税窗口实现国地税联办
以党建工作引领吉安市公路事业新发展
南山海事局组织开展海事治理现代化及深化海事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大讨论
"假好友"来电三天五名老人被骗 老人小心防范此类骗局
黔·视界非遗文化艺术宣传周”筹办背后的故事
《惠州日报》评论员文章:开放发展,合作共赢
假冒食药监工作人员推销员骗老年人被诉
【聚焦市两会】坚定信心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刘长龙参加朝阳代表团分组审议
市政府党组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
节能改造 降耗提效
权俭调研检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
百名青年男女邂逅红船展情缘
30多项民政工作得到部省推介
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来平调研
体验永川乐和乐都欢乐世界十环过山车 网媒记者大喊:刺激
南京鼓励发展智慧零售
中国网:承德市国地税联合举办税收宣传月启动暨税务实习基地授牌仪式
冒险下河救人的灌南田楼好青年孙海获表彰
龙门推灯首次搬上大舞台 平江民俗文化助力“红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