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打造长护险地方试水“领航地”

  编者按:民生实事,惠及民生。近年来,市政府每年实施的民生实事项目,早已成为嘉兴老百姓关注的焦点和热点。2017年,市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我市首次由市人大代表票决确定了建立并实施长期护理制度、启动嘉兴市政务服务中心项目、实施全市公益性幼儿园扩容工程、推进全市农贸市场改造升级、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改造、推进智慧惠民、深化交通治堵、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实现全市医保实时结算、实施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工程等10件民生实事项目。一年来,这些民生实事项目推进情况如何?群众关心的实事是否件件有着落?群众有什么样的获得感?老百姓满意不满意?从即日起,本报特别推出聚焦民生实事系列报道,深入采访报道10件民生实事项目的推进过程、实际成效和老百姓的切身感受,全面呈现这份民生答卷,敬请关注。
嘉兴市本级长期护理保险服务签约授牌仪式现场。
  一组数字显示了嘉兴老龄化社会面临的现状:截至2017年底,我市有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92.5万,占户籍总人口的25.95%。老龄化社会带来的主要问题之一,便是老人特别是失能老人迫切的护理需求。作为2017年十个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建立并实施长期护理制度”有力地推动了嘉兴养老公共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
  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党和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是实现共享发展改革成果的重大民生工程,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制度,也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明确任务。浙江以推进首批国家医养结合试点为契机,在全省率先试水全域化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而回望时间的刻度,我市各级各部门在助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落地的进程上,一步一个脚印——
  2017年1月,市政府召开全市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动员会暨医养结合政策知识培训会,通报了我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初步思路;4月,市人代会首次经由票决确定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建立并实施长期护理制度”位列十大项目之首,明确由市民政局牵头推进;6月,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正式下发《嘉兴市长期护理保险暂行办法》;9月,《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失能等级评定办法》《定点服务机构协议管理办法》《服务项目管理办法》等4个配套办法经由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由市人力社保局和市财政局单独或联合下发;10月,市政府召开统一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动员大会,标志着我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正式全面统一实施……一幅承载着民众殷切期待的养老民生画卷在嘉禾大地徐徐展开。
  【民生现场】
  地点:南湖区新兴老年公寓
  受益人:张碧霞老人及家属
新兴老年公寓内,享受长期护理保险的张阿姨(右)和照顾她的护工。
  3月12日,南湖区新兴老年公寓三楼的宿舍内,今年68岁的张碧霞老人穿着整洁,一脸慈祥地在护工欧阳阿姨的陪伴下,吃着橘子拉着家常。记者环顾四周,虽然房间的陈设简单、朴素,但阳光充足、干净整洁,有一种温馨、舒适的“家”的味道。“欧阳阿姨照顾得可精细了,就和在家时我们亲自照顾没啥两样!”说话的人叫顾卫,是张碧霞老人的外甥女。作为新兴老年公寓去年12月首批申请长期护理保险的受益者,提起这个制度的推行,顾卫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在去年入住老年公寓之前,张碧霞一直跟随顾卫的母亲,也就是她的姐姐张碧云生活。原来,张碧霞生下来就有残疾,8岁还不会走路,这辈子都只待在自己的房间里,几乎没有出去过。考虑到妹妹的情况,张碧云一直把张碧霞带在身边悉心照顾,这一照顾就是24年。“我母亲今年也已经84岁了,不仅要照顾妹妹,还要照顾身体不大好的老伴和儿子。去年,为了抱阿姨上厕所把腰给伤了。”顾卫说,看到母亲这么大岁数非但不能享清福,还要如此操劳,儿女们实在担心,于是开始寻找解决之道。“毕竟照顾了那么久,起初想到把阿姨送到老年公寓,我妈妈和我们做晚辈的都很担心。没想到,老年公寓的领导和护工们把阿姨照料得如此细致。”顾卫说,让他们喜出望外的,还有去年年底老年公寓热心的工作人员主动帮阿姨申请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福袋”。
  持一级残疾证的人员是首批失能等级评定对象,张碧霞已通过失能评定,等级为重度失能。目前,今年1月的统筹支付金额已到了张碧霞家属手中。那么,有了长期护理保险,对有需要的老人和家属来说,到底会得到怎样的实惠和便利呢?新兴老年公寓主任邢娜帮着算了一笔账——张碧霞目前属于一级护理,她24小时长时间连续护理需要承担的费用主要包括管理费(护理费和床位费,每月共计1500元)、伙食费和其他,每月共2150元。现在,按规定,护理费和床位费的70%可以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即每月有1050元可以由长护险基金来支付,他们自负部分是1100元,是原来的一半。“一年下来,我们能省下12600元的费用,大大减轻了我们作为家属在经济上的沉重负担。这些省下来的钱,我们可以从别的方面花到老人身上,确保她的晚年生活更体面、舒适!”顾卫笑着说道。
  看到这项民生工程切切实实为有需要的老人及其家属带来了“幸福感”,邢娜和她的同事们又开始投入到第二轮共计8位受益者名额申报的工作中。“每月15日前我们都可以上报《嘉兴市长期护理保险失能等级评定申请表》,几轮筛查和评定后,经过差不多1个月的审核时间,符合条件的老人就可以享受这份待遇了。”邢娜说,这项制度实施后,作为提供长期护理服务的定点服务机构,他们每月都需要向社保经办部门提供每位享受此项福利待遇老人的护理费用明细表和当月护理服务计划执行记录表。老人享受了哪些服务、花费了哪些费用、哪些服务费用可以通过长期护理保险来支付……有了这两份表格,这些问题都变得有据可循、规范合理。
  【实事追踪】
  聚焦:服务范围和内容
  特点:一条完整的养老公共服务供应链
嘉科智慧养老中心里,老人们在了解和体验智慧养老。
  目前,我市的长期护理保险通过结合嘉兴城乡一体化的特点,确立了“1+4+x”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框架并且基本实现了“四统一”。“1+4+x”即《嘉兴市长期护理保险暂行办法》这一主体文件和《嘉兴市长期护理保险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等4个主体配套政策,以及财政、民政、卫计、物价等部门的配套办法,从而形成完整的保险制度体系。“四统一”主要指“1+4+x”长护险制度体系施行实现“全市统一”;将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员统一全部纳入,覆盖人数380万,实现“城乡统一”;长期护理保险不分年龄长幼,不分本地外地,不分职工医保还是居民医保,统一享受一个待遇标准的“待遇统一”;统一使用一个长期护理保险信息系统,长期护理保险实现全市统一在一个政策制度、一个信息系统下运行的“系统统一”。
  长期护理保险的服务项目范围方面,目前包括了清洁照料、睡眠照料、饮食照料等12项,服务内容主要为头面部清洁、梳理,手、足部清洁,温水擦浴等27项,可以说是整合了目前已有的居家照料、高龄老人护理、养老机构照护以及医疗机构常用临床护理项目。长期护理保险可以帮助老人解决一部分护理服务项目的支付问题。而这个支付端的背后,是一整条养老公共服务供应链。
  “一名失能老人如果参加了长期护理保险,那么他可以申请失能等级评定,评定为重度失能的,可享受长护险的待遇。按照他是居家、养老机构还是医疗机构,来确定可享受待遇的额度和报销比例,以及享受服务的项目、时间。”接受采访时,邢娜告诉记者,每项服务内容都有各自的标准与规范。另外,长期护理保险设最高支付限额,长期24小时连续护理的最高支付限额:定点医疗机构为2400元/月、定点养老机构和残疾人托养机构为3000元/月;定期上门居家护理的最高支付限额1200元/月。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支付比例为:长期24小时连续护理的,纳入长期护理保险支付范围的费用按70%支付;定期上门居家护理的,纳入长期护理保险支付范围的费用按80%支付。
  对标去年为此项民生实事定下的年度目标——“制定并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全市建成老年护理院7家以上,40%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实现医养结合,65岁及以上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率和健康管理率均达到50%以上”,目前该项目的完成情况可谓喜人。截至2017年12月底,全市已有850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实现医养结合,占全市社区总数的76.5%,全市老年护理院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有9家,两项任务均已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目标;65岁及以上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率、健康管理率分别已达65.31%、64.28%,超额完成目标任务。这项牵涉多部门的协同任务,正在朝着“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化、标准化、均等化,努力使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的目标坚定前行。
  【民心同期声】
  音源: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等
  期盼:让养老公共服务更具“普惠性”和“可协调性”
  无论是嘉兴还是周边的兄弟城市,养老公共服务主要面向经济困难人群,服务配送首要考虑的是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尽管经济门槛不断调整和放宽,“口径”仍然有限。但是,需要服务的不只是“托底人群”,所有老人都希望被公共服务所惠及。
  事实上,“适度普惠型”也逐渐成为近年来嘉兴养老服务供给的重要目标。“长期护理保险针对的就是全部失能人群而非仅仅老年人群。长护险的参保对象包括两类:一类是职工医保的参保人员,另一类是居民医保参保人员。当前待遇享受人员为失能等级评定为重度的人员。”在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看来,如果说制度的普惠性主要关乎公共财力,那么,制度的公平性更多是对决策智慧的考验。同样是长期失能,60岁的重度老人和80岁的轻度老人,家财万贯但丧偶独居的老人和经济困难但儿孙绕膝的老人,谁该优先享受养老公共服务?享受多少服务算是合情合理?以身体综合评估得出的结论决定公共资源去向,这是长期护理保险提供的公平标尺。比起相对单纯的经济标尺,根据身体条件进行评估、界定、服务配送要复杂得多。
  市政协委员、市计生协科室负责人刘春认为,当前的关键问题是解决老年人口对养老服务需求的供给矛盾,使广大老年人群共享社会发展红利。“养老服务以及众多民生事务的跨部门作战,出现概率越来越高。配合得好,服务效能提升,造福公众;合作不好,微不足道的细节也会影响系统的运作。”在她看来,做好长期护理保险的系统集成,有很多“接口”问题要攻克,比如需求评估,是由擅长以医疗标准和医疗思维考虑问题的医保部门重新组队,还是由民政部门推动建立的既有评估队伍主导开展?比如服务人员,是加快提升民政系统的养老服务人员水平,还是抬高“技能基线”,鼓励卫生系统的护士等更多向养老服务领域“兼容”?这关系到服务质量、服务定价、人员培育成本甚至社会就业问题。
  在市人大代表、嘉善县罗星街道子胥社区居委会主任缪春燕看来,嘉兴的养老服务正逐渐从基础养老向多层次、多元化转变。“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在扶持政策上转变养老发展思路,在机制和措施上创新,扩大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能力,让社区养老公共服务更精准有效,使嘉兴的城市老年服务与社区治理、城市发展相契合。”她表示。
  对于代表和委员们提出的意见建议,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朱少平表示,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发挥市政府“医养结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作用,统筹各方资源,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全面实施,加快推进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和“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工作,更好地满足广大老年人对幸福美好晚年生活的需要,倾力打造红船旁“美丽嘉兴·幸福养老”的民生服务品牌。

开封改革和调整创业担保贷款政策自主创业农民被纳入扶持范围
技师学院被人社部授予“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
徐州市创建办开展实地巡查打造文明国庆假期
南陵县举办第二届高铁小镇邀您闹元宵活动
心疼!苏州3岁男童手指被卡伤成这样 罪魁祸首居然是它
嘉兴:打造长护险地方试水“领航地”
芜湖首家交通事故救援队 援助涉案车辆1700多台
全力打造信用监管的东莞样本
市房产局系统组织开展无偿献血活动
黑龙江男子骑行来晋城宣传环保
107分钟的“大庆速度”
阳曲县地震监测信息中心建设完成
《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画展在上海举办 为一个时代注入灵魂
国庆假期:文明旅游为绵州美景增色彩
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妈妈式”服务 有心也有力
雨雪登场 本周四合肥或迎入冬以来首场雪
2017年山西城镇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出炉 吕梁第一
增强红线意识 做好防控工作
岱岳区邀请专家对卫生城市复审调研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