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冯天瑜手绘的饶宗颐像
湖北日报讯(全媒记者 别鸣 通讯员 丁援)2月6日凌晨,国学大师饶宗颐去世,享年101岁。饶宗颐曾任香港中文大学、南京大学等校名誉教授、西泠印社社长,他学贯中西,与季羡林并称“南饶北季”。
6日下午,荆楚社科名家、武汉大学资深教授冯天瑜联系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传来他手绘的饶宗颐先生画像,回忆饶宗颐与湖北文化的渊源。
从小研究《楚辞》地理
饶宗颐曾经自述:“我从小研究《楚辞》地理,读过很多地方志,对各地的地名很熟悉。”1940年,23岁的饶宗颐完成了成名作《楚辞地理考》,没有墨守前人成说,提出了与史学大家钱穆不同的观点,数十年后更是得到荆楚考古发掘的印证。
他的楚辞学研究在其国学研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他便相继刊发出版一系列颇有影响的楚辞学论著《楚辞书录》《楚辞与词曲音乐》《楚辞地理考》等。饶宗颐的这些研究包罗宏富,涉及广泛,是20世纪中国楚辞学发展史上不可忽视的重大收获。
冯天瑜为饶宗颐画像
2月6日,冯天瑜教授展示了他手绘的饶宗颐先生画像。1989年春,冯天瑜在香港中文大学讲学期间,曾与饶宗颐先生长谈两次。
冯天瑜介绍,1994年饶宗颐先生曾到汉阳,登琴台,写下《琴台铭》:谁斫雅琴?天下至悲;出塞龙翔,在阴鹤飞……滔滔江汉,二子安归?赏心纵遥,终古无违。
6日中午,湖北省博物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向饶宗颐家人和香港中文大学发唁函,对饶先生去世表示深切哀悼,盛赞饶先生“是曾侯乙墓出土乐器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并长期致力于楚帛书、楚简等研究,多次亲临湖北省博物馆指导,对湖北考古文博事业及楚文化研究做出巨大贡献”。
对楚文化研究有巨大贡献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了解到,饶宗颐对湖北很有感情。1978年,曾侯乙编钟出土,当时对编钟铭文和古代音律的研究还是空白。既能释读金文,又懂古音律的学者,国内外几乎仅饶宗颐一人。1980年,他专程到湖北省博物馆,研究曾侯乙墓出土文物,并说曾侯乙编钟钟律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发明。
当时,看到展品中有曾侯乙墓出土衣箱漆书20个字的摹本,尽是古文奇字,尚无释文,不明句读。馆长谭维泗请他试释,饶先生经过琢磨,终于辨出。后来,他撰写了《曾侯乙墓匿器漆书文字初释》,考证曾侯乙墓文物上的文字。饶宗颐还前往宜昌博物馆了解三峡出土文物,在荆州博物馆看了郭店楚简,又专程到荆门看郭店楚墓遗址。
饶宗颐曾多次访问湖北省博物馆,对编钟编磬进行考察。中山大学曾宪通教授介绍,上世纪80年代,他与饶宗颐合作研究楚地出土文献,合著《云梦秦简日书研究》《随县曾侯乙墓钟磬铭辞研究》和《楚帛书》。前两部被誉为研究秦简日书及振兴中国钟律学的奠基之作,后一部则是楚帛书出土40年来最新成果的汇集和全面总结。
宁波“污水零直排区”创建成效显著
在市政协七届三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防艾从源头抓起
昔日废弃矿坑 今朝绿如碧毯
“九·九重阳展夕阳魅力”敬老月文艺活动进社区
国学大师饶宗颐曾深耕荆楚文化 冯天瑜绘画像说渊源
东山:乡村小红帽走进特教学校
全市上下奋力抗击雨雪冰冻
受季风槽影响 我市仍多降雨天气
关于开展2018年太原市高端创新型人才选拔推荐工作的通知
和县召开县直单位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
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祁阳县“四扶四建”补精神之钙
照顾病妻32年不离不弃诠释幸福——记井冈山古城镇城边村刘经典
武穴市场主体发展增量位居黄冈第一
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27次主任会议召开
注意注意!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执法检查开始了~
西铁警方破获倒票案件17起 查缴车票744张
市环境保护局和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成功签署《关于将排污权交易纳入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协议》
突发!外地旅客途径信阳晕厥抽搐温暖!执勤人员、医护人员接力救助
大美本溪欢迎滨城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