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新闻发布会(第七场)

  8月30日下午,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解读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新闻发布会(第七场)。市委农工委常务副主任李仁军在会上作关于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题发布,市扶贫移民局副局长何世强,市农业局副局长傅浩然,市外事侨务旅游局副局长向章明参加会议并回答记者提问。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陈敏主持发布会。
市委八届五次全会,作出了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决定,并明确要求,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要突出抓好“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硬战”、“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今后几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九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为引领,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打赢脱贫攻坚硬战为前提,大力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全域推动“美丽泸州•宜居乡村”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动泸州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目标是:到2020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建成万亩以上连片产业基地20个,培育百亿级农业产业2个以上,建成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8个。“美丽泸州•宜居乡村”建设取得新进展,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优化。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退出,同步实现小康。全市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左右,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
我市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切实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第一,着力构建乡村振兴规划体系。在市这个层面,由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编制《泸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在县这个层面,七个区县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县(区)域《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工作,着力构建“1+1+5+n”的规划体系(第一个“1”就是县域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第二个“1”就是县域乡村振兴总体规划<2018-2035年>,“5”是乡村空间布局规划、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宜居乡村建设规划、乡村生态环境规划、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5个专项规划。“n”指各类年度实施方案,以及重点镇乡村振兴规划)。在镇、村这个层面,全市启动了10个镇、100个行政村的乡村振兴规划的编制工作。其中,泸县云龙镇、古蔺县二郎镇被列为全省乡村振兴规划试点镇。
  第二,着力打赢脱贫攻坚硬战。截至2017年底,全市还有100个贫困村、90801名贫困人口、2个国贫县尚未脱贫。针对艰巨的脱贫任务,我们确定了“一年突破、两年完成、三年奔康”的“三步走”工作思路(即:2018年全面完成县、村脱贫摘帽达标项目建设,实现“硬任务”突破;2019年全面完成县、村、户全部脱贫任务,实现整体脱贫;2020年继续落实巩固提升措施,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小康)。
  第三,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强质量”目标,一是突出抓好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到2020年,力争建成万亩以上连片产业基地20个,全国一村一品和一乡一业专业村镇10个。全市名优水果面积达100万亩以上、蔬菜种植面积达11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保持在200万吨以上,竹业总产值达到137亿元、茶叶总产值45亿元、牧业总产值达到140亿元。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争取到2020年,培育百亿级的农业产业2个,十亿级的农业加工重点企业2个以上。三是强化农业品牌建设。到2020年,培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个,优质农产品公用品牌10个,新增著名和知名商标15个,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30个以上。四是大力推进农业绿色生产。到2020年,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五是积极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力争到2020年全市乡村旅游总收入达到251亿元。
  第四,推进“美丽泸州•宜居乡村”建设。一是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争取到2020年,全面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实现所有行政村垃圾处置100%、农村污水处理的村占比达50%。二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四是加强乡风文明建设。
  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采取以下工作措施。  
  一是建立强有力的乡村振兴的工作组织指挥体系。我们将分级建立以党委书记任组长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组,形成市、县区、乡镇、村四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领导责任体系;建立以党委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牵头,涉农部门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共建共管的工作推进体系。建立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各类组织广泛参与的乡村治理体系。目前,市上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领导小组。正在研究制定考核、激励办法,对乡村振兴先进县(区)、乡(镇)、村给予重奖,并在土地指标、干部选用、项目审批等方面提供激励政策。
  二是积极开展试点示范。我市已于七月份启动了“十镇百村”试点示范行动,区分平坝、丘陵、山区等不同类区,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经济较发达的10个镇、100个村,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各有侧重的开展试点示范行动,努力探索不同类区乡村振兴模式和实现路径,以点带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目前,已落实市级试点启动资金1400万元,即将下拨给试点的镇、村。
  三是坚持重大项目带动。我市规划了涉及五大振兴的重大计划、重大行动、重大工程36个,重点项目264个,总投资达1885亿元。其中产业兴旺项目129个,投资1157.7亿元;生态宜居项目58个,投资323亿元;乡风文明项目26个,投资113.7亿元;生活富裕项目50个,投资289.7亿元。其中2020年前竣工的项目共有212个,总投资1032亿元。
  四是坚持改革突破。在人方面,处理好“走出去”“留下来”和“引回来”的关系,大力实施“酒城人才新政”,认真落实《人才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在地方面,要稳定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建立健全土地要素城乡平等交换机制,盘活农业生产用地和建设用地,释放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红利。深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拓宽乡村建设用地保障渠道。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积极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交易,增加农村设施用地供给。在钱方面,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投入机制,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健全财政“三农”投入保障制度,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进一步提高农业农村投入比例。推进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全面推广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业务。完善支持乡村基础设施投资政策,吸引和撬动各种资本参与乡村建设运营,探索重大农业项目ppp模式及特许经营、参股控股等方式。探索设立乡村振兴发展专项基金。

市“两新”组织党工委:
天长实现建筑工地远程安全监控
南平市食药监局积极开展“12.4”宪法宣传日活动
玉田县人社局召开推进企业申办社会保险登记会议
近期,常州市民最爱保本保息类银行理财!
解读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新闻发布会(第七场)
世界帕金森病日:提早预防不要“帕”
“抢人大战”之下:820万高校毕业生如何选择?
前十月外企销售收入三年来最高
学府雅筑沿街饭店落实污染问题整改
ICBC-IBM 全国大学生金融科技创新大赛正式开赛
英山杨柳湾镇加强清明期间森林防火宣传教育
江永县兰溪瑶族乡学校:主题党日“缅怀先烈 不忘初心”
市教育局召开全体干部职工大会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
楼道充电已成火灾大隐患 小举动或带来刑责
淇县庙口镇第二初级中学教师李艳奎:学生们眼中的“爸爸”老师
全力以赴抗击雨雪冰
孙兵在收听收看全省推进“四大补短板”工程建设电视电话会后强调 精准发力 推动工作落地
江西省脱贫攻坚“夏季整改”行动较真碰硬见实效
周至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刘凯,县委常委、县人武部部长丁舸检查征兵体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