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杏出墙为哪般

“红杏出墙”,是俏指女人出轨。俏,有俏皮,好玩之意。
“红杏出墙”一词的最早出处,应是宋代的话本《西山一窟鬼》。其中形容女子有“如捻青梅窥少俊,似骑红杏出墙头”。这个话本,说的是裴少俊和李千金不顾礼教束缚的恋爱情事。元代白朴根据此话本,还写成著名杂剧《墙头马上》。到了元代以后,“红杏出墙”的用法就愈加明显起来。比如“恰便似一枝红杏出墙头,不能够折入手,空教人风雨替花羞”。到了近代,“红杏出墙”的用法就固定了下来。鸳鸯蝴蝶派的刘若云,还写了名作《红杏出墙记》。
还有一个版本,是调侃宋代叶绍翁的:他有个老婆,叫红杏。婚后不久,叶绍翁进京赶考去了。一年后方回来。对红杏来说,叶已不能让她心跳了。叶不在家的日子里,她有了相好的。因为这个原因,就算老公回来了,每每夜晚来临,等到老公睡熟,她依然爬过墙头,与墙那边的王二见面;一直到她再也爬不动为止——那年她是六十岁。后来,在红杏七十岁的时候,她鼓足勇气,把这个事情告诉了老叶。叶绍翁没有生气,反而写了一首诗,就是那首极有名的“红杏诗”:“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再后来,因了那首诗,“红杏出墙”的故事就流传了下来。显而易见,这个版本是故意搞笑的;不说别的,爬墙能爬到六十岁的女人,除了武林高手,怕是只有妖怪了。
“红杏”与“墙头”的关系,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着特殊的地位。“红杏出墙”通常只是一种含蓄的指代,并且暗指这种出轨是事出有因的,“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嘛。这样看来,“红杏出墙”,真实的原因,似乎并不复杂;耐不住寂寞,外面的世界更精彩或许是吸引它的因素之一。
然而,为什么偏偏是红杏出墙,而不是青杏或者黄杏出墙呢?
红杏,颜色鲜艳,藏在绿叶中,很醒目,很养眼。这样作诗,便于入画;中国的诗画同源,是难以分开的。“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样俏丽的画面,丹青高手饱墨挥笔,一气呵成,定是佳作。这许是使用“红杏”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红杏是熟透了的杏子,熟透了,就应该被吃掉。杏子的功能,莫过于此。你没得那个牙口,没得那个胃口,你不吃她,吃不了她,消受不了她,她熟透了,会掉到地上,烂掉,多可惜呀!熟透了的红杏被动地等待着,等待着来采摘她的人。然而,等待了许久,却没有人来;等的杏子已经不能再等了,依然没有人来摘。在这样的情况下,等待岂不是受罪吗?况且,春光难再,逝者如斯,红杏来一次出墙,一生最美好时光中的出墙,只是希望墙外有人能欣赏自己,甚至是摘了自己去,使自己得到一生中最为快慰,最为灿烂的结局,也不枉了自己的“红”,不枉了自己短暂的一生。
这样的出墙,是恶行吗?
这里的出墙,出的是寂寞,出的是不甘,出的是反叛。
在封建伦理沉重压迫下的封建时代,以红杏喻女人,以红杏出墙喻女人出轨,是一种艺术的比喻,甚至是很有些弘扬人性光辉的比喻。相比之下,那些“淫妇”、“荡妇”的谩骂,就显得有些假道学了。
老锅乱炖

市交投集团“猎豹团队”中的一支“先锋队”: “沥青色”的汇通人
“敬礼爷爷”36年风雨无阻 孙女立志当“幼师三代”
陈文浩:久久为功抓好落实 打造和谐宜居家园
潍坊市慈善总会发布为灾区募集救助物资的倡议
市文明办负责人就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答记者问
红杏出墙为哪般
【温暖河南】民建开封市委鼓楼总支携手爱心企业关爱失独老人
竹溪县民营企业考察团赴松滋考察学习
宁德市举办“创文明城 迎省运会” 大型旗袍艺术展
郑俊华参加人大代表团和政协分组讨论时强调开启新征程 创造新业绩
聊城高新区九州街道公开招聘8名外聘人员简章
2018中国(长沙)大数据暨空间信息应用博览会筹备会召开
[衡山县] 尹培国慰问老干部和困难职工
部分民校招生人数、学费有微调
株洲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评估工作如期完成(图)
隆回:推广“机插”新技术 专家指导到田间
庙会美食多 吃得真过瘾
免费义诊送来“健康”
六项措施深化旅游合作
江西出动8个检查组严查这些问题,时间将持续到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