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从山里采摘下来的野生蘑菇,50元一斤。”3月22日,在市中心城区创天丽景城菜市场,商贩刘女士向记者介绍:“这蘑菇很嫩,味道很鲜。”记者在菜市场走了一圈,发现菜市场内有3家售卖野生蘑菇的小商贩。随着气温的回升和雨水的增多,每年的三四月份和七八月份都是野生蘑菇生长的旺盛期,也是误食中毒的易发期。3月22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毒蘑菇不易分辨
一朵朵野生蘑菇,大小不一,还带有些许泥土。记者采访得知,这3位小商贩都是余家河居民。每年这个时候,他们都会上山采摘蘑菇并在菜市场售卖。见记者在看泡沫箱里摆的一朵褐色蘑菇,商贩刘女士告诉记者:“这蘑菇我们年年都采摘,你放心,可以吃的。”记者咨询了3位售卖野生蘑菇的商贩,如何鉴定这种野生蘑菇是否可以食用?他们都表示自己多年来一直采摘这种类型的野生蘑菇,从来没有谁说吃了身体不舒服,但对如何鉴定野生蘑菇是否有毒,却都说不知道。
我国野生蘑菇种类繁多,蘑菇味道鲜美且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为广大市民所喜爱。同时,因野生蘑菇中有不少有毒品种,我国每年都会发生多起食用野生毒蘑菇中毒事件。
毒蘑菇毒性成分复杂,中毒后表现各异,主要有恶心、呕吐、流涎、流泪、精神错乱、急性贫血、黄疸、脏器损害等,严重者可致死亡。毒蘑菇中毒全年均可发生,以夏秋季节为主,中毒主要因误食误用导致。
据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些野生蘑菇中的毒蘑菇与食用菇外形相似,仅靠肉眼和根据形态、气味、颜色等外貌特征是难以辨别的,不小心误食极易引起中毒。
有关部门发出提醒
野生蘑菇是否有毒,目前没有简单易行的鉴别方法,预防毒蘑菇中毒最有效的办法是不要轻易采食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以免发生意外,危害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各类餐饮单位、农贸市场等要加强自我管理,严格把好原料进货关,进货渠道要正规,并做好原料进货登记台账;严禁采摘、采购野生蘑菇,严禁使用野生蘑菇作为食品原料;对可食用的蘑菇要严格挑选,避免有毒有害物质混入其中。
同时,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醒广大市民,不要轻信民间或网传的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毒蘑菇鉴别方法;不要轻易采食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对于市场上售卖的野生蘑菇,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轻易食用;禁止集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单位自采、加工、食用野生蘑菇,确保公众饮食消费安全。
如果发生食物中毒该如何处置?专家介绍,出现疑似中毒或中毒症状,要尽早采用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同时应尽快到医疗机构接受治疗。
相关链接
“民间偏方”辨别毒蘑菇靠谱吗?
毒蘑菇和食用菌的宏观特征没有明显区别,即使是真菌专家也难以仅靠外形特征就能轻易分辨。因此,建议市民不要随意采摘野生菌食用,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民间偏方”。
1、有人说色彩鲜艳的蘑菇有毒,不可食用;色彩不鲜艳的无毒。这是错误的。从色彩判断蘑菇是否有毒是无科学依据的,部分色彩不艳、长相不好看的野生蘑菇也有毒,如灰色的灰花纹鹅膏、拟灰花纹鹅膏和白色的致命鹅膏就为剧毒种类;而鸡油菌和一些颜色鲜艳的红菇种类却是美味的食用菌。
2、有人说与银器、大蒜、生姜等同煮会变黑的蘑菇种类有毒。这种说法也是毫无科学依据,因为毒蘑菇和银器、大蒜、生姜等接触不会产生反应。
3、掰开蘑菇有乳汁或变色的有毒。这种说法也是无科学依据的,比如松乳菇、红汁乳菇掰开后会流出乳汁,却是美味的食用菌。一些可食用的牛肝菌断面也会变成蓝色。
■记者范小勇/文
武汉这条公交线仅一车一司机 坚守9年他说还想再干
高考普通类二段线志愿填报7月23日启动
独揽8万大奖!明天下午3时直播第二个“十堰锦鲤”诞生
松北区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程亚男到乐业镇调研指导基层党建工作
宝清县卫计局党委召开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动员会
野生蘑菇鲜嫩 采食还须谨慎
青浦:多部门联合开展地下空间消防应急救援演练
遂溪县召开乡村振兴暨精准扶贫工作会议
在哈市开办企业时间缩至5日内
注销户口潜逃两年 法网难逃终被抓
太原南站西广场6号汽车坡道周日开始封闭施工
景德镇市2017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通山城区市政道路改造升级
到2020年 妇幼健康机构将全面覆盖省市县
全市政法队伍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动发展
巴中市政务大厅不动产登记窗口被命名为“四川省巾帼文明岗”
构建医养融合新模式 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我市两家企业拟被认定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连续6次精简 西宁市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压缩至9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