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郑滨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设生态城市加快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新材料园区搬迁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园区概况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新材料园位于东营市东部、滨海临港产业区内,用地范围西起东九路(现为渤海路),东至东十路(现为龙海路),南至广利河,北至纬一路(现为黄浦江路),规划用地面积 19.85 平方公里(东政字[2008]122号)。目前,园区形成了以氯碱产业为主导产业链,按照链条布局产业发展,坚持上下游关联配套,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能源高效利用。园区手续齐全,公用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区内道路、管网(水、电、气、物料)、供热、污水处理、消防、通信、监测监控系统配套基本完善并正常运营。
按照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调整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部分事业单位设置的通知》(东编发[2013]10 号)文件精神,滨海临港产业区管理中心为管委会所属事业单位,正处级,配备主任 1 名,副主任 2 名。现有工作人员20 余名,主要承担滨海临港产业区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项目引进、安全环保、科技合作、人才服务等工作。
二、园区产业发展情况
滨海新材料园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充分利用东营的资源和区位优势,依托前期发展基础,建成集生态高效新材料技术、仓储物流、服务于一体的生态型工业园。
一是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园区培育发展了有色金属、盐化工产业两大主导产业。作为盐化工产业基础龙头的离子膜烧碱产能达到155万吨/年,占全省产能五分之一强,下游关联产业配套基本齐全,为全国产能最大的单体园区;铜冶炼能力达到150万吨,属全国铜冶炼行业前六强,同行业民营企业第一。
二是技术水平高,对外合作成效显著。园区内烧碱、甲烷氯化物、苯胺等生产装置均采用国际一流的技术设备,离子膜烧碱采用国际领先水平的“零极距”电解装置和工艺技术,节能15%以上。以“冶炼循环6+1”为核心的“方圆模式”,得到了国家发改委、质监总局等部门的高度认可。华泰化工与比利时苏威集团合作的食品级双氧水填补国内空白,具备国际领先水平,产品应用于蒙牛、伊利、光明等知名品牌。为园区企业配套生产工业气体的液化空气(东营)工业气体有限公司在同行业中具备国际领导地位。
三是已建成区域特色的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按照“产业链—产业集聚—创新集聚”的发展路径,着力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其中,盐化工与新材料产业打造以“盐卤资源—烧碱制备—耗氯产业、耗氢产业—热电联产—燃煤灰渣—建材行业”为核心的循环经济典型模式。以华泰集团为龙头,以年产155万吨离子膜烧碱产能为核心,引进双氧水、苯胺、环氧氯丙烷等配套项目,形成了“盐卤资源开发—中间产品生产—后续产品深加工”的产业链,打造了生产“甲烷氯化物、环氧氯丙烷和环氧丙烷”的耗氯下游产业链和生产“双氧水和苯胺”的耗氢下游产业链。在主产业链之外,扩展延伸了资源综合利用静脉产业循环链条,副产品盐泥返回盐场筑坝,热电项目产生的粉煤灰用以建材综合利用,不仅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也为企业创造了额外的经济效益。
三、园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新材料园凭借优良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土地资源、便捷的交通设施,对于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改善投资环境、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园区前期发展过程中,在创造税收、拉动就业、带动经济等方面也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入住园区企业情况。入园企业 20 家(其中化工生产企业 13 家,其他供热、供电、物流服务业企业7 家),企业从业总人数约 5000 余人。园区以氯碱产业为主导产业链,形成了折百烧碱 155 万吨、液氯 100 万吨、甲烷氯化物 20 万吨、苯胺 26 万吨、双氧水 34 万吨、环氧丙烷 5 万吨、环氧氯丙烷 5 万吨的生产能力。并以此为基础,储备了 10 万吨/年的连续法氯乙酸和 32 万吨甲烷氯化物为下游耗氯项目,25 万吨/年粘胶纤维(配套 30 万吨溶解浆)浆纤一体化项目和 16 万吨/年环保型生物基纤维(天丝)项目,13 万吨/年非光气法聚碳酸酯项目为高端化工新材料项目,10 万吨无水氟化氢、10 万吨二氟甲烷、10 万吨四氟乙烯单体、8 万吨聚四氟乙烯、7 万吨六氟丙烯、15 万吨五氟乙烷氟化工项目,18 万吨甘油法环氧氯丙烷项目,10 万吨环己酮项目等一批总投资 184 亿元的盐化工下游延伸项目,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二)主要经济指标。以2017年为例,滨海新材料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超700亿元,实现利税30亿元。园区所有生产企业亩均税收 10.39 万元/亩,亩均投资 287.13 万元/亩。规模以上化工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112317.5 万元,能耗 677922.74 吨标准煤,万元主营业务收入能耗水平为0.07吨标准煤。园区所有企业危险废物 100%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 100%,所有中水全部用于滨海新材料园公用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绿化。
四、园区安全环保工作开展情况
开发区管委会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提高认识、扎实工作,防止和遏制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坚持创建生态园区,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强化属地管理责任,严格执法、狠抓落实,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安全生产情况。开展安全生产领域各类风险点的辨识、评估、管控工作,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有效防范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根据《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 号)、山东省《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细则》等要求,制定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制度,推动园区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工作的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仅2017年,组织化工专家进行专项检查10余次,发现隐患100余项,均按程序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均限时整改完毕。根据园区特点,组织高水平的专家队伍编制完成了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新材料园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每年均按照预案要求,进行一次综合演练和多次专项演练,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进而提高预防、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二)环境保护情况。正如您提案中指出,2014年之前确实有个别企业偷排乱排等环境污染现象存在,但是近年来,开发区管委会加大了改造提升力度,园区环境保护问题得到有效改善。一是污染治理工程持续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热电联产厂全部实现脱硫、脱硝和超低排放,煤场全部封闭。二是污水处理方面。建有污水处理厂两座,联合环境水务(东营)有限公司,建成规模 3 万吨/日;依托华泰集团建设的2.88 万吨/日的污水处理设施一套,污水厂进水口处,各企业出水口均安装了在线监控设施,处理水质均达到有关标准要求。同时,在排污口下游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了人工湿地深度处理工程,经湿地净化的水质高于国家标准。三是危险废物处置方面。园区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 100%。区内企业按照环保部门的要求,危险废物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理,转移时执行五联单制度,暂存场所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修改单要求。四是环境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建设及运行方面。主要将园区公共区域和各企业内部重点装置、罐区、管廊等敏感点的视频监控,水质在线监测、大气及气体探测、dcs 中控系统等集中接入监管中心运行平台进行实时远程监控,目前系统运行良好。五是环境安全风险建设预警方面。主要针对有毒有害气体的监测,在园区公共区域建了 3 个大气监测站点。六是园区环境监管方面。建有环境监管中心,2017 年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运营,实现了 24 小时值班、全天候监控,发现问题第一时间锁定、汇报、整改、查处。七是应急处置方面。组织有关专家对全区应急预案进行了修订,明确应急范围、应急分工及应急处置程序,推进环境应急体系的构建,确保在突发环境事件时,能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时间采取防控措施,第一时间开展应急监测,第一时间报告事件信息。同时,组织园区重点企业制定完善环境应急预案,形成相互响应的应急预案系统。积极组织华泰化工、鲁方金属等重点企业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下一步,开发区管委会将继续加大滨海新材料园的安全、环保工作力度,坚持走绿色、高效、生态、循环的发展道路,实现滨海新材料园健康长远发展。
再次感谢您提出宝贵意见,希望您今后一如既往关心支持我们的工作,共同推进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健康长远发展。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2018年4月19日
我市格列卫等特殊高价药品报销比例提高到85%
加强技能培训 提升竞技水平
市气象局开启秋收秋种气象服务
重磅!天津中医药大学首次进入ESI前1%行列
为夜间免费限时开放机关停车位叫好
关于对市政协八届二次会议第82060号提案的答复
2018年长安区春季门球赛圆满结束
沂水县夏蔚镇建设打防管控机制 构筑“平安网络”
冬季用气高峰警惕燃气胶管四大隐患
要对芜湖公交卡说“再见”吗?城市卡了解一下
Jeep珠海华铭俱乐部车友赴高州沙田村助学助困献爱心新村小学的同学们背上了新书包!
我市召开汶阳田现代农业产业园联席会议
大学期间他到乡村支教 毕业后他瞒着家人做了这事
市科协系统赴省科协召开学会工作对接会暨基层科普基地建设会
关于三明市市政工程养管中心“列西北山片区污水泵站及配套管网工程”《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的批后公告
北方人不喝汤? 这对85后小两口让10万人干了这碗鸡汤
个税起征点拟调至每年6万元
让孩子们知道万事万物皆可入文
高新区领导到重点项目现场办公
首届中国乡村美好生活发展高峰论坛在梅花洲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