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邯郸·一带一路 (上)


梁勇接受记者采访
梁勇在邺城
梁勇在大名古城遗址
梁勇在响堂山
——对话著名人文学者梁勇
本报记者 李晓玲
记者:您好梁先生,非常感谢您接受本刊专访。一带一路提升到国家层面后,人们追忆丝路历史,重新构建丝路文化,形成了浓厚的发展氛围。作为研究一带一路的专家,您多次提到邯郸邺城(今临漳)与中国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
梁勇:是的。一带一路是中国站在历史与现实的节点,把握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而提出的伟大构想,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巨大的现实感召力,从而赢得了越来越多国家的响应,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世界影响力日益提高。
作为中国的对外贸易通道,丝绸之路输出的不仅仅是丝绸,还有茶叶、陶瓷、石雕艺术品等中国特色产品和中华民族的文化。而这些产品和文化,都有京津冀辉煌的历史印记。魏晋、十六国和东魏、北齐时期,邺城成为当时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应当说,已经是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中心,也奠定了邺城在丝绸之路中的历史地位。
关于丝绸——
齐时代,官办的丝织业主要集中在邺、信都(今冀州)、中山(今定州),并且各有分工,邺和信都主要是织染帝王贵族使用的丝织品,中山则制造绸绫。民间的纺织业主要以家庭为主,供日常穿用的麻布。丝织品主要是纳贡或出售。由于纺织业兴盛,河北穿绫绸的人多了,连大户人家的婢妾也穿罗绮。
记者:当时的邺城应该是纺织业繁荣的名城都会。
梁勇:不单单是纺织业非常繁荣之地,邺城更是风云际会的国际大都市!北魏后期和东魏时期,高氏集团把邺城作为根基,来自东亚朝鲜半岛新罗、西域各国的使节和商旅频繁,邺城建了专门供各国使节居住的会馆,供朝鲜、契丹、缅甸、波斯、罗马帝国等外国使节和商人居住,方便其间的贸易活动。魏明帝太和元年(227年)赐给倭奴国王(今日本福冈市附近)的名贵丝织品中,有不少珍品出自邺城的官府工匠,波斯从北魏购置的丝绸,大部分产自河北,可见,邺城已开始成为丝绸之路的重要国际交易中心。2011年10月《丝路遗韵——新疆出土文物展》中,有一个标注为“汉晋(公元前206年-420年)刺绣手套”的丝织品,工艺特色明显带有中原文化特征,而纹饰带有西域符号,既有汉传佛教的宝相花图案,又有西域特点,河北专家认为,这件丝织品手套应该是北朝时期西域商人在邺城定制的丝织品。还有一件文物,也是邺城在丝绸之路历史上的最好见证。这个是一头卧着的骆驼,前腿弯曲跪地,背负行囊,有粮食袋子,水壶,途中收获的猎物兔子和大雁,最重要的是两大卷丝绸,是典型的丝路驼队的形象代表。
记者:我在《古邯郸再发现之旅》采访中,对邺城附近的磁县茹茹公主墓的发掘故事很感兴趣,考古专家还发现了两枚拜占庭金币。这些也都是邺城在丝绸之路中的最好物证。
梁勇:对。还有在赞皇县发掘的北齐文宣帝高洋岳父李希宗妻子的墓里,也出土过三枚东罗马帝国的金币。茹茹公主墓是1976年考古工作者在磁县大冢营村发掘的。墓虽然早就被盗,但仍出土了各式陶俑,动
物模型,青瓷器,各种金饰品等1000多件。茹茹公主属东胡苗裔。公元四世纪末,中国北方草原兴起一个柔然族,与北魏的拓跋氏关系密切。在北魏分裂成东魏、西魏后,由东魏高欢政权支持起来的茹茹王阿那穰,想继续利用东魏。而东魏为了联合柔然族牵制西魏,也想与茹茹王联盟。于是高欢决定将自己的第九子高湛,即公元前561年即位的北齐武成皇帝,与阿那穰的孙女茹茹公主联姻。这一年,高湛8岁,公主5岁。不幸的是,公主在13岁的时候死了。高欢为她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墓葬。墓葬中有一件彩绘陶骆驼。由于北朝时期邺城附近从中亚前来贸易的胡人很多,在邺城周边就形成了一个专门制作胡人俑的陶瓷产业。
关于瓷器——
记者:邺城附近的彭城陶瓷业与当时的产业是否有关?
梁勇:这就是我们要讲到的第二个方面:陶瓷。在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上,除了丝绸,还有千姿百态、风情万种的陶瓷。河北诞生了定窑,恒州窑,邢窑,磁州窑四大瓷窑。磁州窑是邯郸人的自豪,它是唯一一座千年薪火相传,一直走到现在的瓷窑,而且影响了世界陶瓷文化的走向。有专家说,磁州窑是从宋朝时期开始的,我认为,磁山文化的先民在漫长的岁月里创造了陶瓷文明,是人类掌握了加工熟食的技能,从北朝都城御用的瓷器走来,一路探索,不断创造了陶瓷文化的辉煌。在峰峰矿区安际衡投资建造的磁州窑博物馆里,收藏着从北朝到明清历代磁州窑瓷器的经典,囊括了日用器和瓷枕、文房、艺术品等门类,历史跨度逾千年,用大量实物证明磁州窑绝不是起于北宋的瓷窑,而是早在北朝建都邺城的时代就肇兴了!
记者:当时出口国外的瓷器路线有几条?
梁勇:中国瓷器从北朝批量生产,就开始受到外国贵族青睐,邺城的青釉瓷在北朝时期输出西亚,而大规模的对外输出是在唐代,其出口有
记者:从哪些方面彰显了邺城在丝绸之路中的风采?
梁勇:第一个方面当数丝绸。中国被称为“丝绸之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养蚕技术和丝纺织技艺的国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世界上唯一生产丝织品的国家就是中国。而京津冀地区正是中国最古老的桑蚕养殖技艺和丝纺织技术的发祥地之一。世界最古老的泡泡纱出自河北的藁城台西商代文化遗址。西汉时期丝绸之路上最精美的丝纺织品出自巨鹿郡。十六国时期,石勒建立后赵,在邺城建都后将丝纺织品的种类和生产技术向前推了一步。他的养子石虎有一支千人女子仪仗队,当时穿的靴子都是五彩文丝织成的。有学者认为如果是来自丝绸之路上的印度的丝纺织品,说明这一时期的后赵与印度丝绸之路的贸易已经进入双向丝纺织品交易时代。也有学者认为,这是邺城工匠掌握了西域织成技术而织造的宫廷御用产品。到了北
海路和陆路。陆路即著名的丝绸之路,海路则直通日本,韩国、南亚、西亚、北亚和东非各地。当时有趣的是,瓷器是易碎品,怎么运输,人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将数十个碗缚在一起,里面放上沙土和豆麦,然后洒上水,等豆麦发芽之后,再捆绑装货,自然就避免了磕碰。
记者:受中国瓷器影响最大的是哪些国家?
梁勇:瓷器的外销热潮,带动的是制瓷技术的传播与交流,受其影响最大的是日本和韩国。此外,欧洲一些国家如德国、英国、意大利、奥地利等国家,制瓷风格也明显受到影响。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九州福冈修建地铁时,曾出土了很多陶瓷碎片,其中就有宋代磁州窑的产品。目前日本许多博物馆和美术馆,收藏有万件以上古代磁州窑的作品。1976年在韩国新罗道新安郡的海底沉船中,发现打捞物中有90%以上是中国瓷器,也有磁州窑的作品。
记者:这么精美的瓷器,当时有没有私人定制?
梁勇:还真有!最早传播到伊朗的瓷器,是邺城的青釉瓷。北齐皇帝高洋的岳父李希宗墓中,就出土了一套精美的青釉瓷酒具,中亚使臣来往邺城,也定制这种瓷器。沧州博物馆有一件镇馆之宝,贴花龙柄青釉大尊,带有波斯文化的特点。直到现在,这样的瓷器在波斯还能看到。说明当时的邺城附近瓷器由于波斯人的定制,瓷器纹路逐渐受到这种审美取向的影响吧。

大英县食药监局专题讨论调研进村进企业
新晃一完小:开展田间课堂学子体验蔬菜种植
市供销社积极参加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集中宣传日活动
绿萝路社区|新书“驾到” 诚邀您借阅(图)
义县一家企业获批辽宁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丝绸之路·邯郸·一带一路 (上)
“创客中国”山东创新创业大赛决赛 东营6个项目入围
龙塘镇妇女盼防“两癌”知识 海口医生来支招
陈旭东慰问公安民警,勉励大家以纯洁队伍建功扫黑除恶
2017京津冀电子竞技公开赛秦皇岛赛区总决赛圆满落幕
村民心儿倍齐 乡村颜值忒高
世界专家亲赴资源为漂流产业“支招”资源(国际)漂流城市发展论坛举行
鄞州福明街道上半年招商选资成果丰硕
江铸久芮乃伟获亲缘围棋邀请赛冠军
曹晖率队赴彭山区开展春节节前安全生产大检查
余江潢溪镇:“综治银行”带来基层治理新气象
省运会赛场再传捷报 十堰3位小将拼得3枚金牌
十堰市旅游委发布“五一”出游提示 这5点要牢记!
和林县开展科普系列活动之科普进校园
海陵举行“3D打印”千人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