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上图所示3d打印机打印出来的脊椎骨模型
3d打印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崭新科技。记者昨日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二医院了解到,3月4日,该院脊柱外科医疗团队在骨科中心主任朱建非的带领下,运用3d打印技术,首次成功开展了一起被称为脊柱外科最难手术的上颈椎肿瘤切除手术,填补了我市在该技术领域的空白。
3d打印大幅降低手术难度
据该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师陶伟伟介绍,患者是一名20多岁的女子,4年前发现颈部长有一个包块,于是在当地医院做了切除手术,今年复发,来八二医院就诊后被诊断为神经鞘瘤。
“患者的病灶位于颈椎骨内,与腰椎相比,颈椎骨更细小,内部空间更窄,稍不注意就会碰到神经或是大血管,手术难度极大。”陶伟伟说,就脊柱外科的手术难度而言,颈椎骨内的手术风险极大,即使是经验最丰富的医生也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率。
陶伟伟说,以前,淮安的患者如遇到此类问题,只能到上海等地的大医院就诊。如今借助于3d打印技术,一个懂操作的普通脊柱外科医生就可以拿下这类过去堪称高难度的手术。
医生手术也有了导航
记者了解到,3d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电脑上用设计软件画好模型,通过电脑控制3d打印机的喷枪,便能利用塑料、树脂或金属等材料一层一层地堆叠出实物。
在陶伟伟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了几个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来的脊椎骨模型。“这些模型都是根据患者的ct扫描数据,按照1:1的比例真实地反映患者脊椎骨状况的三维立体模型。”陶伟伟说,我们每个人脊椎骨的形状、粗细等都存在个体差异,这就导致医生在进行相关手术时,要靠丰富的经验和临场发挥,无法保证手术的精准和高成功率。“这就好比摸黑开车,比如脊椎骨的固定,我们无法按照教科书上的说明来确定螺钉该打在哪个部位。”陶伟伟说。
陶伟伟说,3d技术的运用改变了这一局面,由于有了真实反映患者病情状况的直观模型,不但让医生在术前制定精准方案成为可能,同时也大大方便了术前医患之间手术方案的沟通,让不懂医的普通市民也能形象地理解手术内容。
陶伟伟告诉记者,更为重要的是,借助于3d打印技术提供的导航模板,让医生在手术中可以方便地进行精准操作,好似给医生在手术中装上了眼睛。
蓝色盖子下蕴藏神奇
在该科室的另一间办公室,记者见到了3d打印机。这是一台与电脑相连接的设备,大小与普通打印机相仿,不同的是多了一个透明的蓝色盖子。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打印过程就是在这蓝盖子下完成的,打印一段10厘米长的脊椎骨模型一般需要七八个小时的时间。据陶伟伟介绍,随着3d打印技术在医疗行业的进一步运用,下一步还可能发展出用3d打印技术打印人体替代骨骼,目前相关技术正在研发中。(记者
傅停停)
市督察组考核灌云县保障农民工工资工作
有病不出村电脑可诊治
市政府党组集体学习宪法修正案和全国“两会”精神
我国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新格局基本形成
王威亮深入浑河沿岸调研河长制工作
新鲜!外科医生用上了3D打印
考生注意!高考第二天荆州有雨!记得提前做好准备
1.67亿元 宁波一季度创业担保贷款发放全省第一
柘荣男子持械伤人 逃跑途中被成功拦截
北京市2018年高招体检开始 视力不良突出
琅琊:宣传廉政文化 弘扬清风正气
市总工会召开专题会议学习传达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
胡曙光赴鄂州市考察调研
医院一张康复床 比春运车票还难搞定
福久源社区|开展环保志愿者服务活动(图)
永登四项举措推动产业扶贫
我市第二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通过认证
从辍学到清华大学研究生罗云自强不息从不向命运低头
以打赢扫黑除恶硬仗增强人民安全感
运动营养师:有他把关 健身吃得对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