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后 不愿种地,80 后 不会种地,90 后 不提种地,这已是摆在很多农村地区的一个现实问题。九月份以来,黄前镇的板栗进入收获期,打(收,下同)板栗作为全镇家家户户的 重头戏 ,劳作过程却基本由 60 后 甚至是 50 后 完成。随着时光流逝,当这些已经年过半百的主要劳力打不了板栗,年轻人不愿去打,该怎么办呢?这两天,黄前镇李子峪村给出了方案,开始 破题 。
10 月 17 日,记者沿蜿蜒的山路来到黄前镇李子峪村,一路上,漫山的板栗树枝繁叶茂,沿途不少农户的庭院里,还堆积着刚剥落的栗壳。 每年九月份是我们这最热闹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忙着打板栗、剥栗壳。 李子峪党支部书记朱文叶告诉记者,黄前镇板栗种植面积约 6.4 万余亩,属镇上第一产业,而占地超过万亩的李子峪村,林果面积更是超过 7000 亩,板栗年产可达 800 余吨,成为了全镇最大的板栗生产地,村民们每年的主要收入也都离不开板栗、核桃和山楂。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就业机会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人开始摆脱农业生产选择进城务工,打板栗这样的农活主要靠村里 60 岁左右的劳力完成,年轻人不会打、不愿意打成为了一种常态。
村里山地多,绝大多数是经济作物,因此每年的养护、管理和收获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但是从村子这些年的情况来看,50 岁以下的大部分劳动力都去了外地打工,能靠在家长期打理山果的只有中老年人。 朱文叶指着村委北侧的山坡说。目前,李子峪村板栗 15 年承包期已到,村集体确定了下一步的发展思路,将板栗树收回,把分散的资源集中起来,打破土地 细碎化 、 小农化 生产方式,划片经营,这样一来既有利于集中管理,又能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也能缓解或防止劳动力断层的问题。接下来,凡是李子峪村常住户籍的农户,都可以按照自愿原则选择是否继续承包,所有村集体经济成员均可按股享受红利分配。这样,农户既可以按时领取分红,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承包或外出打工,这将极大的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记者了解到,目前李子峪村出产的板栗等山果,一到收获季节就会吸引大批商贩前来,可以说供不应求。算下来,村子里的农户人均年产板栗 1000 多斤,是大家林果收入里的主要部分。而此次村里为解决有能力没资源,有资源却无心农业生产这一突出问题,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 , 商议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会上黄前镇分管领导、村两委、党员及群众代表约 40 余人参加了会议。通过举手表决,《李子峪村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方案》得到了村民代表表决通过。接下来,李子峪村将陆续开展实地丈量估产工作,确定边界并划定承包片区。同时,为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各村民小组逐户与农户签订确认书,确保产权制度改革顺利进行。
李子峪村此次改革有效吸引了不少外出务工村民,尤其是不少 80 后也对返乡承包果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农村,土地关系我们的切身利益,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我们村可以人人参与,既能充分调动劳动力,又能让村民变股民,使老年劳动能力差的人不用劳作,可以享受资源带来的分红。31 岁的村民张华曾在江苏的一家民营电缆厂打工,随着家乡林果经济收入的不断攀升,加上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充分调动了张华返乡承包板栗、核桃等作物增收的积极性。张华盘算着,每年一次的板栗收获 20 多天时间,就可以收入上万元,这相当于在外打工几个月的收入,而且在外打工存在较多的不可预测性,林果精心管理还可以增收创收。为此,张华毅然决然地返乡准备继续承包板栗,在林果经济上做文章。
记者了解到,随着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年轻人群选择返乡,不仅接下了老辈人的林果作业,更用创新思维去发展经济作物,甚至依托林果产业开发相关的旅游或深加工事业,推动乡村发展。由此,李子峪村开始了整个黄前镇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探索。
一腔热血促脱贫,真抓实干谋发展
凤凰县警方迅速破获系列跨区域“插片开锁”入室盗窃案
四川征兵工作拉开大幕 大学生比例要达到47%以上
我市积极探索产业扶贫四种新模式车间建到家门口 挣钱顾家两不误
金盛公交公司助阵高考
老板,我要辞职!回老家种地去了
潜山县选举产生首届监察委员会主任
绿色廊坊来兰推介精品旅游线路
让老人拥有多彩晚年
顶真碰硬铁腕执法 还群众一份蓝天净土
万泉乡组织村“两委”主干参观学习
省环保厅督查我市地表水自动站建设
王益区副区长宋世栋检查督导全区应对雨雪灾害天气工作情况
36位林学“大咖”齐聚平阳
一辆槽罐车避让渣土车 失控“爬”上绿化带幸未伤亡
含山经开区帮助星威啤酒化解融资难局面
致敬! 高温“烤”验下的劳动者
丰南加快推进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工作
中国·大庆2018萨尔图国际艺术节7月28日启幕
蓝绍敏主持召开市城乡规划委员会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