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疆学生共享"深蓝"课程


海淀新品牌 中国农业大学附属中学 教育新高地
在中国农业大学附属中学的化学课堂上,老师们不简单照搬实验材料,而是“大自然的搬运工”。他们从山东省海域内提取自然海水,不远千里送到学生们的课桌上,只为真实还原海水提取化学元素的实验操作。如今,在农大附中,海水不仅流入化学课,语文、地理、物理等多个学科都与海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海水中学化学
化学元素只存在于实验室当中?对于农大附中的学生们来说,化学绝对无处不在。这不,在上学期的一节化学校本选修课上,学生们就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我们所熟知的海水中提取了3种以上的化学元素。
水氯化镁、溴单质和碘单质,这些只在课本上见过,却感到陌生的化学元素,在上学期的化学校本选修课上,由学生们亲自提炼了出来。副校长张兴华告诉北京晨报记者,作为海淀区学科教研基地校,学校化学教师始终致力于将化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贴合,让化学好玩。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去年暑假期间,一名化学教师特别从山东老家手动提取、人工运输了一桶海水,供学生们做实验。不止如此,老师们还先后设计出与海水相关的3种实验项目,将海水变成学生们的实验材料。
其实,在农大附中,海水不仅已经流入化学课堂,它“无孔不入”,几乎已经渗透到学校各学科教学中。张兴华介绍,2013年,学校引入海洋教育,自此,在老师们的自发创设下,与海洋紧密相关的各类课程便应运而生。“海洋与文学、海洋与地理、海洋与历史等,目前已经与9大学科相整合。”作为校本选修课,老师们紧密与课内教学内容相结合,围绕海洋开设各类有趣且有内涵的课程,为学生延展学习、补充学习提供素材。如今,“海洋与物理”中的潜艇制造、“海洋与艺术”中的绘画、音乐赏析和船只制造等都备受学生欢迎。据张兴华透露,未来,学校还将针对数学、英语开设海洋类课程,将“海洋蓝”作为学校另一抹抢眼的颜色映入学生的成长画卷中。
多民族“美美与共”
有容乃大。就像大海一样,农大附中也以其博大的胸襟将多民族学生同聚同一屋檐下,在“美美与共”中共融、共生。
2007年,学校承办内地新疆高中班。每年都有300余名来自新疆的学生融入这一温暖的大家庭,此后,他们便在北京有了同学、朋友和“爸爸”“妈妈”。学校以混编班的方式,将新疆学生与北京学生按1:1的比例编入统一行政班中,大家相互促进、相互关心。新疆的学生们每年8月底来京,次年暑假返疆。在320多天里,周一至周六,老师们进行正常的教育教学,早上组织出操,晚上进行自习和宿舍管理,还要陪同生病的学生去看病。节假日,带他们处理生活上的琐事,走进社会大课堂。大年三十,陪他们一起包饺子、猜灯谜,年年如此。10年来,14个民族的师生朝夕相伴,“先做父母,再做老师”成了干部和教师的座右铭。有学生高考前紧张得睡不着,老师会陪他到半夜;有学生思乡情切,老师会把她搂在怀里睡去。“相亲相爱一家人”成为独特的学校文化,校园成为新疆孩子们在北京的家,民族团结教育成为农大附中独特的名片。 

看鹤城发展:宜居工程 市民告别老屋上新楼
苏仙区机关幼儿园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
市纪委监委组到贵阳市筑城地区检察院座谈交流
宿州市卫生计生委召开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议
高县严打危害肉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
京疆学生共享"深蓝"课程
核心港区“四轮驱动”加速项目招引建设
云南两院校跻身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
无锡首批早稻开镰收割
鄢陵:县委书记尹二军主持召开十三届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
省直管办副主任史焕立一行莅鹿调研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提升农村路网
马鞍山软件园: 创新举措精准施策 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农场生产“生物菌”实为制造冰毒
新宁县举办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业务培训
顺城区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多种形式宣传
身份证与户籍地址不一致不影响购房
唐河县湖阳镇开展安全生产月“消防与急救”培训演练活动
东港区地税局打造纳税服务精美名片
我市自2018年元旦起正式取消城通费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