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一批乡土人才“景”上添花


婺源讯 “从省级跻身国家级,肩上的责任更大了,我将培养更多的‘三雕’传人。”国家级非遗徽州“三雕”项目传承人、婺源县江湾镇汪口村资深“木匠” 俞友鸿说。在他的带动下,汪口村百余人吃上“木雕饭”,推动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婺源因地制宜培育乡土人才,实现人才工作和地方发展“双丰收”。
该县实施徽文化乡土人才传承工程,修订完善《“非遗”人才管理办法》等系列工作机制,促进非遗传承人培养制度化、规范化;同时以人才为引领,加快“三雕”“歙砚制作”等产业化非遗项目发展。“我觉得非遗文化里面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挖掘,而且它的市场潜力也很大。”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俞有桂创办的华龙木雕厂,集“三雕”现场制作、展示、研究、销售于一体。这个徽文化产业园培养了“三雕”传人200多人,年产值达8000万元。无独有偶,仅江湾镇大畈村就有数百人从事歙砚制作业,户均年收入5万多元。如今,婺源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5项、省级非遗项目11项,培养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2人。
为助力全域旅游发展,婺源探索政企联合培育人才机制,通过加强与旅游企业联系,把乡村旅游人才培训纳入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计划。每年坚持举办各类论坛、讲座、培训班,先后培育乡村旅游人才2200多名。同时,开展农家乐厨艺、金牌导游等行业性比赛活动,并为示范农家乐、星级文明示范户、金牌导游等授牌颁证,使从业人员更有获得感。目前,婺源拥有省、市级优秀导游员12名、书乡名师90名、农家乐示范户110多户。同时,实施“婺商回归”工程,引入各类专业人才发展全域旅游。目前,该县发展民宿600余家,其中高端民宿百余家,带动就业2000多人。
婺源享有“千年茶乡”美誉,全年实现茶产业产值35亿元,婺源茶叶连续20年通过国际有机食品认证。为实施茶产业复合型人才聚才工程,他们通过推广创新技术,不断强化科技培训,进一步提升茶产业人才技术水平。全年茶产业人才在专业杂志刊发茶叶有关科技论文30多篇,并获国家级奖项1项,在全县茶产业领域中营造了“比、学、赶、超”的浓厚学术氛围,激发茶业专业人才创业活力。同时,婺源深化校企合作,大力培育种茶、制茶、茶道表演等专业人才。该县还以发展生态茶叶观光园为平台,以弘扬茶文化为支点,打造茶业旅游示范区,延伸茶叶产业链,成功打造了金山生态茶叶观光园、中国茶文化第一村上晓起村、茶文化研究中心茶博府等一批特色鲜明的茶业旅游精品。如今,在婺源,茶道、茶礼、茶俗蔚然成风,看茶道表演、品香茗沁脾、悟茶趣人生成了许多市民和游客的“必修课”。
(吕富来 吕中养)

省农民工办到我市调研农民工工作
穴位按摩可缓解考试紧张
学习贯彻李希书记莅汕调研讲话精神
区食药监局芦岭所开展化妆品双节打假专项行动
教科书里的雅安茶文化
婺源一批乡土人才“景”上添花
市中院出台实施意见为新时代开放带动战略“保驾护航”
渝北区人和花园、万年路社区将于24日停水12小时
慈湖高新区首季外贸进出口总额破1亿美元
休息日不休息 西市区婚姻登记便民
我市召开文化产业工作推进会暨专项资金申报培训会
典藏多款服饰 省服装学院博物馆揭牌开馆
担任漫画讲解 捕捉精彩画面 记录观展细节阳泉日报小记者漫画展上秀才艺
十一届市委第三轮巡察工作开始
3·15消博会严把企业资质 50多家企业被否
王立彤在鸡泽县邱县调研
娄底市全面部署春季森林防火工作
聚焦:“三项制度”改革的哈空调样本
为宝鸡这两位“陕西好青年”打call!
天心区新开铺街道桥头社区召开卫生和计划生育迎检专题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