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亮
近段时间,虽然天气依旧寒冷,但“晋城开通与焦作和郑州的跨省城际公交”的消息每天都在不断被刷屏,让晋城人对今年的春节有了一个新期待。一次跨省间政府与政府的合作,为何引得全晋城人的关注?为何能将晋城人的热情“点燃”?
当天,本报对城际公交通车实况进行了网络直播,现在扫码还可以观看录播。
事件经过:“晋城与焦作开通城际公交”备受关注
2月7日,河南省焦作市委机关报《焦作日报》在头版显要位置刊发一则标题为“山西晋城市领导莅焦 对接城际公交开通事宜”报道,同日,这则消息迅速在我市部分贴吧、微信朋友圈传播;同时,另一则消息“晋城-郑州城际公交运行计划”也以图文形式开始传播。
这件事情是真是假?起初很多圈内好友都抱着怀疑的态度。
2月8日,本报记者从有关部门证实,消息属实,但一些细节工作还在商定中。当日,本报微信公众号推出“晋城将首次开通城际公交线路 目的地焦作和郑州”一文。文章发出不到半天时间,阅读点击次数就达到3万,并获得大量转发。
2月10日,此消息再次发酵,晋城各大微信公众号纷纷推文,就消息进展情况进行详细报道。晋城市客运东站微信公众号也针对网友关注的运营时间和站点疑问进行了详细的报道。
2月11日,备受两省三市市民关注的“开通城际公交”事件“水落石出”。这天上午,在两省三市的开通仪式上,各地领导、工作人员、媒体记者及乘客,一起目睹了这次盛举。媒体也对开通仪式进行了全方位报道。本报特别组织精兵强将,利用新媒体的便捷优势,奔赴三地各始发车站进行交叉直播,受到市民的广泛关注。直播结束后,录播节目播放次数达到5万余次,这在本报历史上前所未有!
微友点赞:融入中原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如此惠民的举措,很快将两省三市市民的热情点燃。在本报微信公众号的推文留言栏里,浏览数和留言条数快速增加,微信群好友纷纷留言表达了对此条消息的关注。微友“春雨惊春清谷天”说:“如果开通了城际公交,我和老伴必须去坐一坐,游一游。”微友“棋子有记忆”说:“太赞了!以后去焦作、郑州抬脚就能走,不像之前还要计划很久。带孩子去郑州玩更方便了!”
然而,更多人的留言还是表达了对政府高效做事的赞美之情。
微友“崔鹏”说:“此线路一推出,晋城‘融入中原’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转型发展的关键是开放和活力,城际公交线居功至伟。为晋豫两地三市的领导们点赞。”微友“知行合一”说:“真是一件大好事,方便晋豫两省人民。为民生工程点赞!”微友“谁抢注了心晴”说:“‘中原城市群’,我们可是核心区发展区城市,这条公交总算把咱晋城实质性连起来了。”微友“微潮”说:“ 融入中原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大中原,晋城人来了;太行山,河南人来了……”微友“呵呵”说:“‘融入大中原’迈出实质性一步。”微友“这位爷里边请”说:“最近真是好消息不断惊喜连连,真是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点个赞!”微友“百年树人”说:“晋城市又一惠民工程,为发展两地经济,融入‘中原城市群’,动力更足,力量更大,意义更远!”
新闻背景:融入中原,晋城大步快行
一直以来,晋城由于特殊的地理区位优势,在民间与焦作、洛阳、新乡、郑州等中原城市的联系上十分频繁,但在政府之间的合作上,特别是发挥作为山西与河南两省经济联系支点的作用上却略显不足。
2017年1月5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了《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规划首次提出“一核四轴四区”网络化空间发展格局,而晋城也被列入“太原-郑州-合肥”发展轴,并成为轴线中心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一点。政策上的支持为晋城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进入2018年,特别是新任晋城市市委书记张志川走马上任后,新领导班子在“融入中原城市群”的工作上加速前进,大步快行。
1月20日,“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工程在陵川县六泉乡赵辿岭村正式开工建设。“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起点为陵川县六泉乡浙水村,与长治市壶关县太行大峡谷忽东公路相对接,终点位于沁水县龙港镇尧都村,途经陵川、泽州、阳城、沁水四县,覆盖我市21个乡镇231个行政村,全长约402公里,其中新改建308公里,利用现有公路94公里,估算总投资约84.5亿元。这条国家风景道建成后,可串联我市以王莽岭、珏山、皇城相府、历山为龙头的太行山水、太行古堡四大旅游景区、20余个旅游景点,对于促进我市“交通+旅游”融合发展、经济转型、接纳中原城市群人流物流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还对打造晋城旅游城市名片、打造太行品牌、实现脱贫攻坚提供重要支撑。
1月22日至23日,晋城市委七届四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市委书记张志川在工作报告上特别指出,要抓好全域旅游,并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省级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试点为抓手,以“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建设为基础,充分挖掘太行山水、生态、红色等文化元素,打造中原“避暑胜地、康养乐园”品牌。
2月6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利锋带队前往焦作,就开通城际公交事宜进行了商谈,并很快达成共识。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从酝酿到功成事遂,仅用了20天的时间。毋庸置疑,这是近年来晋城开展“融入中原城市群”的工作上最高效的一次,为晋城“融入中原经济圈”、促进“区域旅游”发展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延伸思考:融入中原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应当说,晋城与焦作、郑州的城际公交开通,“点燃”了晋城市民的热情,这一方面反映出政府高效的工作作风,另一方面也说明市民对晋城“融入中原”早有期待。但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市民通过网络留言也表达了一些担心。微友“崔大伟”说:“换位思考一下,晋城经济本身不景气,现在资源外流对本土经济有什么好处?让晋城这些商户情以何堪?谁来维护gdp?”微友“云霄”说:“相信会有更多人选择去‘中原城市群’工作,去那边消费。对于晋城在产业转型引进新型产业上面,仍然难有大的改观!”
的确,这些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试想,如果说我们只是简单的将“中原城市群”的游客吸引到晋城来,这些游客的衣食住行方便程度如何?他们在晋城遇到的体验如何?……类似问题将直接影响到这些游客“回头重游”的热情。
晋城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比如说,在交通方面,还应该加快晋城境内各县区支线交通的整合。晋城的旅游景点相对分散,如果来的游客不能及时输送到各个景区,就可能形成“局地热闹、多地冷清”的局面。在景区方面,则应尽可能避免各景区“同质化”的问题。比如,晋城的古堡建筑比较多,游客连续游览多个古堡会不会审美疲劳?每个古堡该如何突出自身特点?都应该细致探讨,不断完善。在接待能力方面,住宿上不能仅限于几个宾馆、酒店,还应该有多种选择,比如民俗、农家乐等,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除此之外,要提升一个城市的“软实力”。大家都知道,我们选择一个城市去旅游,首先是看这个地方有没有优美的人文环境,看这个地方的人是不是有趣。前一段时间,市委书记张志川提出“晋城的事大家想、大家说、大家干”,其实就是强调“人”的问题。激发和调动起人们转型发展的积极性,是一个城市产生核心动力的根本,但如何才能凝心聚力,真正实现这一质的突破?确实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及每一个晋城人的共同努力。
我市首届叉车技能大赛在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72名叉车司机同台竞技
受台风以及农产品周期性因素影响 9月份我市主要商品价格升幅明显
准护士加冕
打好开局争先创优
宝清县召开煤炭行业淘化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
【晋城报网互动】晋城与焦作、郑州城际公交开通 为何将全城人的热情“点燃”?
昌邑区延江街道落实安全防范工作
市城管支队掀起节后市容整治新高潮
省教育技术装备督导组莅临德安二中检查指导工作
厚街15岁女孩惊艳《中国新歌声》 小小年纪才艺出众
洪湖市办税服务厅首创“容缺受理服务”新模式
楼市调控将向三四线城市深入去库存和抑过热并行
贵阳市大数据委召开贵阳市“数博大道”产业规划编制工作会
中国长城运营总部在长沙揭牌
小乡村里的“花田喜事”
市安监局凝心聚力谱新篇
“造血”功能增强 村民增产增收
景德镇驻市单位党建工作现场会在景德镇局召开
梅州举行演讲赛传递扶贫工作正能量
芜湖13岁少年今晨登上2018俄罗斯世界杯的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