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听农民讲种地变迁史
记者 耿向文
看到大机械耕种的高粱长势这么好,孟凡江会心地笑了。
今年53岁的孟凡江是萝北县团结镇红星村一名普通农民。改革开放后,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萝北县全面推行那年他正好中学毕业,也是他从事农业生产的第一年。那一年,他18岁。
40年斗转星移,40年沧桑巨变。40年的改革开放让孟凡江经历了农村所发生的天翻地覆变化。“十一届三中全会那年我还在上小学,对改革开放没有什么印象,但那时候也知道土地是集体的,村里的长辈们每天都要到生产队去干活,挣的是工分,吃的是‘大锅饭’。由于存在‘出工不出力’现象,所以当时生产效率不高,每家的工分将够换来粮食填饱肚子。到1983年红星村推行包产到户的那年,我家共分得7垧地和一头牛,那年我也刚好中学毕业开始种地,一直种到现在。”当聊起改革开放40年来农村变化时,孟凡江首先聊起了40年前他们村的这些事儿。
40年来农村的变化,说上几天几夜也说不完呀!既然咱是农民,那还是说一说这种地上发生的变化吧。
“俺村周边都是湿地,土壤那个肥实劲儿,攥一把直冒油。可土地再肥,产量却上不去,种一墒大豆能打1吨半,玉米和水稻能打4吨就算一大关了。和现在根本就没法比!”说起刚种地那两年,孟凡江露出了无奈的表情。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土地分田到户后,激发了农民劳动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粮食增产,但当年的农业生产条件确实太落后了。据孟凡江介绍,当年制约农业生产的有三个跨不过去的槛。首先是种子的问题;二是生产力的问题;再就是生产方式的问题。
孟凡江告诉记者,优劣种子种出的粮食在产量上的差别实在是太大了。当年,我们国家的种子产业十分落后,这就首先决定了种出的粮食产量肯定不高。在分田到户之前,村民在生产队统一耕种,通常是一个人在前面赶着两三头牛,后面一个人扶着犁。土地承包到户后,一家一头牛根本就拉不动一个犁,甚至地少的农户还没有分到牛,这样就只能三四家合伙一起耕地,效率那个低呀!特别是栽培方式的落后,更是大大地限制了粮食生产。当年种水田是人工漫撒,种旱田是人工刨坑点籽儿,收割还是人工加镰刀。往往是每年春耕的黄金期内都种不完地,秋天一直到上大冻都收不完粮呀……
虽然过去了40年,可说起当年靠人工种地的艰辛,孟凡江仍然记忆犹新。
“现在好了,我国种子行业已经形成了体系,每两三年就推广一批优良新品种,为粮食增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农业机械化的应用,更是把一个个先进的栽培技术推广应用到了极致。特别是旱育稀植插秧技术全覆盖的推广,使水稻公顷增产量由以前的4吨猛增到近10吨。现在种地不但免税了还给补贴,而且春天有播种机和插秧机,秋天有收割机……和过去相比,咱农民可是享老福了!”说到兴奋之处,记者明显感到孟凡江满满的自豪感。
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自然是件高兴事。但对孟凡江来说,还有比这更开心的呢!原来2012年,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孟凡江牵头成立了红星现代农机合作社,利用购买的26台套大型农机具,带领农民发展绿色订单农业,进行标准化生产。仅去年以来合作社种植的1000公顷粮食,全部为绿色订单作物,实现了“种子还未下地,作物既有买家”,率先完成了农业生产由增产提效向提质增效的转变。
当聊起今后的打算,孟凡江说他眼下正利用国家项目资金兴建一个日烘干能力达300吨的粮食烘干塔,准备进入粮食加工业。“改革开放让农民从贫困走向温饱,又从温饱迈向小康。习总书记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咱农民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作者: 来源:鹤岗日报 编辑:苏德媛
我市交警部门严查世界杯期间乱停车行为
科学谋划 加大投入 林水会战结硕果
世界规模最大!第十二届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10月20日开幕
现场调度重大工程项目建设
福州市钱塘小学教育集团成立
“现在咱农民享老福了”
袁锦权在云城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六届四次全会精神推进会上强调 为开创云浮高质量发展 新局面作出“云城贡献”
青藤书院2018年初中招4个班
用阳光创造财富———泰和做好四则运算推进光伏扶贫纪实
“我是小牙医”
中国社会扶贫网在宜昌市上线启动 打造贫困户多元需求和社会爱心资源精准对接平台
海丰组织收看全省加强汛期城乡电力设施安全管理电视电话会议
纪念建军91周年 南通濠滨夏夜上演“八一”专场
导演揭秘!来自广州的国宝是这样拍的
坚持“四个标准”抓好安全生产
滨河街与幸福路东北角地块建筑方案评审会召开
新华视点:产业发展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刘家河镇提升便民服务能力
西钞沁园小区接市政供暖要缴配套工程建设费 业主质疑
市移民局:市移民局召开党组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暨机关“四比四化五提升”活动动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