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懂技术,也出不了重力,只能帮厂里晒晒粉条,一天才挣50多块钱,不像献英姐体力好懂技术,她洗粉条一天挣100多块哩。”7月28日,天朗气清,摆晒好粉条,在地头树荫下休息纳凉的虞城县刘店乡卢营村贫困户宁翠兰,指着从晾晒的粉条丛中往外走的孟献英,高兴地告诉记者。
近年来,该乡科学引导、实施贷款融资、加大金融支持和服务,全力促进产业兴旺,为卢营村的红薯粉条加工小作坊增加科技含量,走机械化、工厂化、集约式生产的道路,并逐步扩大规模、延伸产品链条,增强商标意识、扩张市场,从骑自行车沿街穿村叫卖,转向了大批订单、线上线下同步销售,产品远销新疆、内蒙古等20多个省市和地区。但这只是该乡以粉条、木条、面条“三条”促进产业兴旺,拓宽富民增收路,打好脱贫攻坚战,带领群众奔小康中的“一条”。
一看粉条拓富路
'
“红薯干子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这句歌谣,如今在卢营村已成为当年保全村民生命的苦涩记忆。正在指挥打包装车的村扶贫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卢渊怀介绍说,该村的粉条加工已有百年历史,素有“粉条之乡”的美誉。改革开放以来,方圆20多里的村民种的红薯都往这里送。尤其是脱贫攻坚以来,“离了红薯俺村的产业没法兴旺,俺庄增收搞不活,现在简直是俺村增收的‘金条’啦”。
“现在是淡季,只开了60口锅,每口锅用工20多人,每天1200人做粉条,俺在这里抬抬手、添添瓢,一天能挣200多元。”56岁贫困户卢渊放,边添瓢边给记者搭讪。目前,在刘店乡以卢营村粉条加工基地为核心,辐射周边的卢阁、丁河楼、毕营、卢庄等村,建有粉条加工小微企业150家,冷库42座,每天生产粉条300吨,由60辆大卡车运往全国各地。带动周边2000多人就业,其中600多人为贫困户,人均年增收1.8万元。
“粉条加工已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三条’主导产业之一。当前必须拉长产业链条、转型升级、规范市场,才能促进产业兴旺,带动更多农民以粉条加工相关产业拓宽致富路。”正在卢营村检查产业脱贫工作的乡党委书记张自立说,他们正在对全乡的粉条加工企业进行科学规划,扶植一批成规模有活力的,带动一批有发展后劲的,规范取缔一批没有后劲的。为此他们引导成立了粉条加工协会,加强商标注册,对粉条生产、加工、销售进行规范管理。
二看木条连市场
踩着夏日阳光,刚接近丁河楼村,就听见村里传来拉锯声和来回穿梭送旧檩条、运加工条的车辆轰鸣声,它们交织在一起,成了该村特有的幸福增收曲。“电锯声、机械声,声声入耳成富民曲;旧檩条、新木条,条条进出连大市场。”该村第一书记李明脱口而出一副对联。
该乡整合资源、因势利导实施一村一策,拓展返乡青年创业平台和政策,引导丁河楼村返乡青年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广泛参与村集体产业发展,规范传统产业,提高科技含量,增强市场化程度,补齐并延伸传统产业链条,促使村企业由粗放型、散乱型向着规模化、工业化、集约化乡镇企业发展。目前,丁河楼、丁庙、张庄等村的企业呈井喷式发展,新增粘板厂26家,日产木条26万捆,每家小微企业带动3—5人就业,带动4000农民增收,其中700余贫困户人均年增收1.2万元。正如乡长蒋青松所言:“旧檩条拉进丁河楼,条条都变增收路。”
正在安装调试粘板机械设备的返乡创业青年袁海鸥和袁雷松介绍说,他们是被乡里的返乡创业脱贫攻坚好政策吸引回来创业的,在第一书记、“名誉村长”和乡村干部多方协调下,创办了虞城县开源木材有限公司。根据乡里村里的规划,下一步将吸引常年在外干装修的人员返乡,建立装修队,延伸产业链,增加装饰木条加工线、面板粘合车间、成品门加工车间,由自行销售转向订单生产,把锯木条延展到家居服务,送到千家万户,从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成长为工业区集约化的村集体企业。
“海鸥和雷松是俺村带头人啊。关键是乡里的引导给村民找到了发财路,让俺村的在外务工青年回家有了用武之地,他们把锯木条发展到成品门,让村民增收的路子更宽了,利润一下子翻了好几倍,俺村的产业不兴旺都难!”村支书袁钦传骄傲地说,目前该村有木条加工小微企业86家,精准扶贫以来,乡里帮助新增25家,年产值3200万元,带动320人就地就业。这俩孩子的做法延长了木条加工产业链,解决了15个贫困户家门口就业,每年每户增收2400元,去年年底给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分红800元。下一步,第一书记正牵头引进郑州铁路局铁路绿化项目,建设林业、苗圃种植基地,再引进柳条编织工艺供应铁路局柳筐之需,多产业保证村民增收,“收入高了,日子好了,我这支书也好当啦”。
三看面条增收入
走进兴旺面粉厂,感觉冷冷清清,很不像之前乡党委书记所说该厂日产60吨面粉、可满足全商丘市人一天口粮的热闹繁忙景象。正诧异间,一位60岁样子的农民边打扫卫生边朝我们走来。我们表达意思后,他禁不住笑了:“几年前都这样冷清了,都机械化了,装车卸车不用人工,整个厂经常上班的也就四十几个人。但是,麦季光来这里送粮食的大卡车,在大路上能排二三里地远,白天黑夜不停地收,也得半个多月哩。”
“李师傅,我正接待客户,您请记者同志到办公室来吧。”厂长郑彩莲拉开窗户跟我们打招呼。李师傅是该厂所在地张庄村贫困户李兴义,在这里看大门、打扫卫生,每月能挣2800元左右,是厂里30个贫困户工人之一,也是跟厂里签订小麦种植回收订单的近千家农户之一。在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该厂实现了生产智能化、产品精细化,3年前就从单一产品发展到精面粉、水饺粉、面包粉、蛋糕粉、方便面粉等产品,还建立了各种面条加工厂。
在刘店乡,除了兴旺面粉厂外还有新旺面粉、天成面粉厂,日产高级粉、水饺粉、面包粉、蛋糕粉等几十种优质面粉2000多吨。兴旺面粉厂是国内面粉加工百强企业之一。3家面粉企业都走订单农业之路,与农户签订优质麦种植、每斤高于市场价0.1元的收购合同,让农户亩均增收100至200元不等,人均增收2万余元。
“这个厂不光生产面粉,还给农民签合同收购粮食,把面粉变成各种各样的面条,让农民的日子就像掉进了蜜罐里。”新旺面粉厂零工、刘店村56岁贫困户叶修兴,边摆放面袋子边表达自己的幸福感,“现在政策好,农民机遇多,咱新时代农民的日子和以前比,天壤之别啊。”
“在全力贯彻新时代新思想推进乡村振兴的大道上,我们通过脱贫攻坚战实施一村一业,以‘三条’产业‘接二连三’推进种植、加工、销售规范化、品牌化、市场化、集约化,加快建立现代乡镇经济体系,促进产业兴旺,让村民的致富路越走越宽广。”刘店乡党委书记张自立信心满满地说。
龙山路燃气铸铁管改造工程完工
川南城际铁路泸州段顺利推进 尖山坡隧道有望年底贯通
平城区生源地助学贷款本月起可申请办理
车俊参加宁波代表团审议
众民营企业家齐聚冰城 探讨新时代企业责任担当
虞城县刘店乡:产业兴旺看“三条”
绍兴超九成出入境货物实现“秒放”
关于对东莞市体育社会组织前置审查的公示(第八批)
【脱贫攻坚看甘肃】牦牛从高原走向全国 甘肃安多集团带领贫困户“摘穷帽”
十堰柳林小学千余学生签名拒绝校园周边“五毛食品”
路桥助推小微企业优化升级
海口大坡镇积极宣传健康知识 助力创建幸福家庭
市政协委员、市房管局局长夏先义: 支持市民住房刚性需求 试点建设共有产权住宅
灌南县实现创省“星”级敬老院全覆盖
138个城市在试行 唯独东兴受青睐 ——央视关注东兴市场监管模式的背后
省农业厅领导到夹江县调研督查农机化工作
市委书记张岳峰督查高考保障工作
芜湖市政务服务中心启动国家级标准化建设试点
徐水区崔庄镇开展学习贯彻“区委二届五次全会精神”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推进会”
新城区环境保护局开展2018年综合治理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