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三地工伤保险将互通互认


为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7月17日下午,京津冀三地人力社保部门在河北省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举行《京津冀工伤保险工作合作框架协议》签字仪式。今后,三地工伤保险工作将实现互认互联互通。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向纵深推进,特别是雄安新区、曹妃甸协调发展示范区、北京冬奥会等重点地区和项目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京津冀区域内机构和人员流动愈加频繁,用人单位注册、参保地与工作生产地分离的情况日益增加,迫切需要三地在用工保障上实现互通互认。此次协议明确,符合以下三种情形之一的参保人员,受到事故伤害的,工伤保险的办理将互通互认。即:所在机构单位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过程中,搬迁至天津市、河北省境内,其单位注册地、工伤保险参保地仍在北京市的;京津冀的机构单位到注册地、参保地以外的另外两地所设立办事机构、分厂、生产经营地的;京津冀机构单位中,员工本人因工程建设项目,到另外两地承担工程施工任务的。
协议提出,三地将在工伤认定、工伤劳动能力鉴定和工伤医疗康复三个方面开展合作。
三地可相互委托对事故伤害进行工伤认定的现场调查核实事宜,调查结果互认并转交委托方;三方建立相互委托劳动能力鉴定制度,工伤职工、用人单位经协商一致,可就近委托经营地地市级以上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对委托鉴定结论不服的,则需回参保地申请重新鉴定,鉴定项目以伤残等级鉴定为主;三方互认对方签订的工伤医疗康复协议服务机构,根据工伤职工的医疗康复需要,在企事业单位较为集中的地区,三方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雄安新区各确定1至2家协议机构,适时推进上述京津冀工伤协议机构的异地管理。
为确保协议落实,三地将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围绕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待遇经办等合作项目,定期沟通情况、交流经验、开展案例分析,逐步推进三地工伤保险政策、标准的统一。

国家统计局调研组到源城考察
跳楼、自刎…一男子凌晨两度欲轻生万幸被香洲公安救下
新时代谋事干业凸现“中国境界”——写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之际
莒县碁山镇卫生院构建春季传染病防控体系
神湾镇: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旅游示范镇
京津冀三地工伤保险将互通互认
通山县大路乡帮助留守妇女脱贫
东海:全县基层党建工作会议召开
病房里的19岁“小精灵”
兴安实现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和残渣循环利用
市法院快速调撤场地腾迁案 老干部大学办学场所纠纷落下帷幕
科技,让我们更懂野生动物
笔墨书廉洁 廉政入民心
“驾龄不够也能跑滴滴”? 汽车租赁方收钱买驾照信息帮注册
弘扬“新儒商精神”共建一条创新链
今年1—5月,全市报税价格25万元及以上的豪车共有2499辆,同比增速约为江门全市新增汽车的5.7倍 加快布局江门豪车品牌销量激增
巴州区第四中学多举措扎实开展教育精准扶贫工作
文艺会演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
市住建委开展文明创建系列教育活动
长沙供电公司2018年04月19日发布的计划检修停电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