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5月13日讯(记者洪荣堆)在泉州乡村,有一个被称作“村小二”的电商从业者日益受到关注,他们都是年轻人返乡创业,开设网点为邻里提供“工业品下乡”和“农副产品进城”服务,平均月收入超过原先在城市里工作的薪资水平,有些甚至月入过万元。那么,他们是如何在政府鼓励政策引导和支持下,通过自身不懈努力,在市场上赚到可持续性的真金白银?“村小二”现象又能为泉州电商助力乡村振兴,带来哪些有关突破人才瓶颈的有益探索?记者日前深入产业第一线展开新闻调查。
泉州市商务局领导、泉港区领导带队考察村淘项目
年轻人返乡当“村小二” 收入超城市普通工薪
刘建山,一名“85后”小伙子,泉港区后龙镇后田村人,既是该村村淘服务站负责人,又是服务本村邻里和周边乡村4000多人的“村小二”。服务站几十平方米大小的门店里,货架上陈列着牙膏、洗衣液、瓜子、酒和农资等来自电商平台的实物商品,另外还设有供村民取件的快递置物架。“我们主要是把天猫优品的商品推荐给有需要的人,把本地枇杷膏等农产品推荐给电商平台,并为村民提供收发件服务。周末人多的时候,我们就挨家挨户去问,看对什么产品有购买需求。”刘建山说,村里人要看到实物才有直观的概念,服务站展示的商品都是自己掏腰包购进的,盈利来源主要是产品销售出去后厂家支付给他的佣金。
刘建山拥有大专学历,之前在泉州一家知名品牌企业担任服装设计工作,后来在网上看到村淘这个项目,而且泉港区还有政策引导支持,就决定返乡创业,2017年4月正式加入“村小二”行列。刚起步时,一个月收入只有三四千,后来随着推广面打开,便渐入佳境,去年“双十一”销售额突破50万元,目前月收入可达到8000—9000元。虽然很辛苦,但挣的比以前在城市里上班多,发展势头不错,他干劲很足。
“村小二”刘建山
泉港区峰尾镇郭厝村陈小娟也是一名“村小二”,记者来到她负责的村淘服务站时,她现场演示了语音打开风扇、语音控制空调等智能家电功能。这是今年6月刚刚在门店里开设的智能体验区,由于线上不方便感受智能家电功能,线下体验也就有了优势,半个月时间里产生了7万多元营业额,主要是村里年轻人前来购买。与刘建山相似,陈小娟的门店里也陈列许多来自电商平台的食用油、东北大米等实物商品,设有供村民取件的快递置物架,盈利来源也是厂家佣金。
“刚开始的收入和上班差不多,去年‘双十一’之后有明显的飞跃。”陈小娟说,原来在晋江一所小学任教,因为家里有两个孩子,还有老人需要照顾,在政策引导和电商平台支持下,2017年6月辞职回乡创业,她丈夫利用业余时间帮忙送货,目前已发展1000多名客户,月收入可达到1万元的水平。
电商服务体系扎根农村 市场化运营降低创业成本
像刘建山、陈小娟这样的“村小二”,在泉港一共有56名,分别经营56个村淘服务站,帮助村民通过线上购买农资,节省生产成本,也丰富生活购物选择。
泉港区有关领导表示,支持农村电商发展,当地先后出台了多项鼓励政策,并于2016年与阿里巴巴合作,发展村淘项目。经过两年多的运营,实现了村淘创业,也丰富了农村消费品。村淘创业人员的月均收入,从最初的人均一两千元,发展到去年人均5000多元,个别突破1万元,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营造青年返乡创业建设家乡的良好氛围,让他们“在自己的家乡,既能照顾家庭,还能成就一番事业”。
对不少城市居民来说,可能有一个疑问,现在电商购物不是很方便吗?网上选购、付款下单,在家里等快递不就好了,为什么有“村小二”的创业空间?
事实上,农村的电商产业链发展程度与城市存在差别,消费群体结构和意识也有很大差异。以物流配送为例,送个快递在城市里或只需5元就能解决问题,但在偏远或订单业务发生率很低的农村,可能就得付出翻倍或数倍的代价。泉港区发展村淘项目后,行政村开通率达到50%以上,配套的物流配送体系实现全覆盖,平均一个村每天40单包裹,如此一来,快递的车子就能运作得起来。加上有关方面提供每单2.5元的物流补贴,使快递成本得以降到可能支撑创业者市场运营的价格水平。
另一方面,原来农村人员外流现象明显,留在村里的以老人、小孩、妇女居多,往往习惯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眼见为实的消费模式,而线上平台必须先下单付款,让他们为只有网上照片、看不到实物的商品买单,很多人在心理上接受不了。“村小二”采用垫款代购的方式,把商品从网上买下来送到消费者面前,村民试穿、查看或到门店体验后,觉得满意再付款购买,不满意就无条件退回,从而实现不改变原有消费习惯的交易。
正因为农村电商有这些特点,“村小二”有其得天独厚的创业土壤,因此,不止泉港区,德化县的村淘项目也发展比较好,当地的龙浔镇宝美村、浔中镇浔中村入选第二批“中国淘宝村”,两个村的电商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远远超过“淘宝村”的评选标准。
“我们可以从村淘项目得到一个启示,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具有‘产业基建’的重要战略意义,把产业配套建设好了,有助于降低每个创业细胞的经营成本。只有这些创业细胞在市场化运营中真正存活下来,才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产业生态。”专家分析说。
记者从泉州市电子商务中心了解到,根据《泉州市农村电子商务三年行动方案》,接下来泉州将着力完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实施快递下乡工程,鼓励邮政快递企业在街道(乡镇)设立分支机构或利用超市、小卖部、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从事快递代投业务,并向村延伸,村(居、社区)为快递末端服务提供便利,充分利用农村各类社会服务网点,推进全市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网络体系建设。截至2017年底,全市已建成乡镇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33个,村级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690个。
乡村振兴繁荣产业生态 带动农民增收贫困户就业
电商项目在农村的发展,对繁荣当地产业生态起到重要作用,带动了农民增收和贫困户就业。
郭祯祥是泉港区村淘项目的“明星村小二”,这个1987年出生的年轻人,如今是前黄镇古县村和山腰镇埭港村两个村淘服务站的负责人。说他是“明星”,是他经营的古县村网点达到了月入1.4万-1.5万元的收入水平,两个合作伙伴相互轮替,经营额比较大,埭港村的网点则刚开张不久;更为重要的一点,他们的创业带动了当地农产品上行,“一年卖了十万斤”。
“‘村小二’之间共享信息。所有电商平台都需要好的产品,谁的家乡有优质的农产品,相互推荐,然后供货给电商平台。” 郭祯祥说,全省各县农产品信息共享,超越地域上的限制,分别把本地产品往外卖,销往全国各地。他们全年在泉港采购农产品的总额有几十万元,采取预售的办法,先有订单,再找乡亲们购进。采购的产品以当地葡萄为主,还有西瓜等其他水果,以及当地村民自家养的土鸡、土鸭和蛋等。采购的来源,既有当地农业企业,也有农户。
在永春达埔,达盛电商园内有数千款当地特有的香制品,可供入驻的电商从业者销售。“去年‘双十二’我们一天就发货几万件。”园区负责人洪清洁说,目前已经有五六十名创业者在他们平台上创业。“当前大多使用‘拼多多’及淘宝平台开店销售产品。”他提到不少农妇只要经过培训,便可以居家上网销售产品,发货、网页设备、图片都由电商园统一提供。该园区着重吸纳周边低收入农户就业,根据实际情况帮助他们提高“造血功能”。李大姐,丈夫早逝,儿子身体不好,每月单吃药就需要一两千元,是多年的贫困户。“我在园区从事打包工作,儿子离不开人,只能兼职。”她说,多亏村里还有电商园区的照顾,如今每个月都有2000元左右的固定收入。
在南安向阳,当地的“掌管生活”农业电商平台,采用“b2c+c2b+o2o”模式,向阳乡及周边乡村很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建立农产品直购、直供关系,带动贫困户“电商+农场”创业200人。
专家表示,推进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发展农村电商项目、建设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在政策激励和支持下,创业者能挣到钱,就业者能增收,只要收入与城市相差不多,又有离家里近的便利,年轻人就会待得住,人才引流也才有长效机制,那么整个产业生态也就能逐渐繁荣起来。
【责任编辑:黄冬虹】
阳泉革命传统教育学院成立
京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
党的民族政策放光芒 桂林龙胜县举办红色文化研讨会
市住建局大力开展建筑工地标准化建设管理工作
杨浦控江凝聚服务促发展 当好企业“店小二”
“村小二”干得好,月入能过万——从电商创业细胞看泉州乡村振兴
鸡西市安监局加强涉氨制冷企业安全监管工作
学精神强作风 宜宾县畜牧人再出发
胡衡华调研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
永州市打造人才洼地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微商不靠谱 购物需谨慎
白云区:2707人通过积分入学网上预审
新余农商银行宣传普及金融知识
用“诗情画意”破解脱贫攻坚难题
[郫都区]全钢副区长调研区统筹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喜报:双峰学子在市直中小学生"我安全 我幸福"演讲比赛中荣获第一名的好成绩
前往中医院贴三伏贴 请尽量选择公共交通
鼓岭加德纳纪念馆9日开馆
地铁客流量增加20.6% 铁路发送旅客较往常多3.6万人
隆回县召开两项教育督导评估暨化解大班额项目建设工作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