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春8月21日电(记者 白国龙、孟含琪)探索9年、经18个月加工“打磨”,一块直径4米、重达1.6吨的“大镜子”21日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简称:中科院长春光机所)通过项目验收。这是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4米量级高精度碳化硅非球面反射镜集成制造系统”的最新成果,标志着我国大口径碳化硅非球面光学反射镜制造技术水平已经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当天的项目验收意见中,专家组写道:“所有技术指标均达到或优于项目批复的实施方案规定的考核指标要求,系统性能国际领先。”
自2009年项目立项以来,中科院长春光机所项目负责人张学军研究员带领的研发团队经多年技术攻关,完成了碳化硅镜坯制备、非球面加工检测、碳化硅表面改性镀膜的制造设备研制与制造工艺研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4米量级高精度碳化硅非球面集成制造平台”,并依托集成制造平台完成4米量级高精度碳化硅非球面产品研制。
大口径高精度非球面光学反射镜是高分辨率空间对地观测、深空探测和天文观测系统的核心元件,对国防安全、国民经济建设、基础科研能力、先进制造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相比传统光学玻璃材料,碳化硅以其优越的性能,成为国际光学界公认的高稳定性光学反射镜材料。此前,国际上公认1.5米是单体碳化硅反射镜的极限口径。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大口径光学制造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相关领域技术被欧美国家垄断,发展大口径碳化硅光学制造技术迫在眉睫。
“当反射镜口径超过一定量级,光学材料和光学加工都会面临巨大挑战。我们把反射镜口径做到4米,同时要求面形精度优于20纳米,这对反射镜镜坯材料和光学加工技术都提出了苛刻要求。”张学军打了个比方:这就像对北京市大小的土地进行平整,并要求平整度误差小于1毫米。
经历数百次实验探索与工艺验证,项目研发团队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建立了大口径碳化硅镜坯制造平台,并先后研制成功2米、3米单体碳化硅镜坯和4米口径整体碳化硅镜坯。
“仅掌握4米反射镜制造工艺,并不算掌握自主核心技术。”张学军告诉记者,研发团队现已完成4米反射镜制造所需全套制造装备的研发,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此前,由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研发的许多高端光学反射镜已在我国多项重大工程中得到应用。专家表示,未来,4米口径碳化硅反射镜工程产品即将应用于国家地基大型光电系统,也为空间大口径光学系统的研制解决了核心技术难题。
诗意嫩江 醉美江城大安市首届乡村旅游节活动精彩纷呈
开福区在职党员进社区开展急救培训
放心消费在丽水 “3·15”消费维权宣传活动昨日举行
武汉巡查组下沉街道督办协调 在外租住多年的还建户终可领新房
河长制林长制守护青山绿水
我国研制出4米大口径碳化硅非球面光学反射镜
政协第四届百色市委员会 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召开
乘客落下平板电脑 警察发现及时归还
沙坪坝:26名优秀贫困学生获助学金 圆了大学梦
中央网信办副主任杨小伟来渝调研网信工作
斗门街道集中开展拆违攻坚行动
1月1日起 泉州市见义勇为协会启用新会徽
龙安区委书记高勤科主持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座谈会
新农保圆了他们的“养老梦”
丹棱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夯实食药安全基层基础,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2018年至2020年我市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出炉每年拟新增幼儿园学位6000个
扬州博物馆迎首展 个性化邮票《魅力扬州》发行
南阳市召开专题会议 扫黑除恶务尽 净化社会环境
岳麓区望城坡街道开展禁毒宣传 提高居民防毒拒毒意识
景普秋在市红十字会三届三次理事(扩大)会上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