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晚报一缕墨香,不仅是茶余饭后的读物,更是生活中的良师益友。作为《颍州晚报》的忠实读者,88岁的张振环老人从晚报创刊就订阅。25年光阴,老人见证着晚报的成长,晚报也给予他最长久的陪伴,老人感言:“我的生活已经少不了晚报。”
每天等候晚报
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张振环与老伴住在阜城劳动局家属院。负责这一片的投递员,多少年来换了一位又一位,但大伙几乎都认识“张大爷”。每天早上8点半不到,老人一准儿坐在自家阳台上,远远守候着投递员的出现。这边,投递员刚走进大院,那边老人早已起身下楼取报。
将报纸摊开在书桌上,张振环将每一条新闻一字不落地看完,看到重点语段还用笔划下来,“我的耳朵很早就背了,听不清别人讲话,也很少与外界接触,我就把晚报当朋友,把她当成耳朵,听听外面的‘声音’”。
“老伴爱看天气,我爱看热线和法制新闻。”老人说,他从报纸上看到不少老年人花费上万元买保健品被骗,不仅感到惊讶,也给自己敲了警钟。此外,他还从健康周刊上学到不少中医养生知识,“晚报上的新闻鲜活,跟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不仅是老读者
更是挑错员、报料人
其实,对于《颍州晚报》而言,张振环不仅是一名铁杆读者,更是一名严谨的挑错员、热心的报料人。“以前,我在报纸上看到错别字,总想着别是我弄错了。”老人笑说,后来老伴在晚报上看到“编读往来”栏目,就鼓励他打电话到编辑部纠错。
张振环记得,第一次打电话,他内心非常忐忑,以为编辑会生气,“没想到他们特别热情,而且很耐心、细致。”老人听力不好,每一位接电话的编辑都要特别大声。有时,老人以为的错误实为正确用法,编辑也会一一向他解释清楚。
“人们说‘活到老学到老’,晚报正是我的良师益友。”张振环觉得,这几年他从晚报上学到了很多,文字水平比之前也提高了很多。多年不动笔的他甚至在晚报上发表了几篇小文章,这让老人信心大增,也欣喜异常。
前不久,老人从中清河游园经过,看到两辆共享单车被抛在河里,便拨打了热线电话2256110。没想到隔天,记者报道后,车子就被市内河管理处工作人员打捞上岸。
二十五载陪伴
晚报帮我排忧解难
二十五载岁月,张振环见证着晚报成长,积累了深厚的情感。最令老人难忘的是,晚报一次次为他排忧解难。家里水表出现问题,水费迟迟没能协调好,老人请来了晚报记者,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至今,老人还把那位记者的名字挂在嘴边,反复感谢。
“不仅如此,晚报还治好了我的失眠症。”张振环说,十多年前,他曾因心事导致抑郁,进而夜里失眠,睡不好觉。“后来我躺在床上睡不着时,就反复想白天看过的报纸,一些看不懂的语句就反复思考,这样想着想着就睡着了。睡好了,心情也逐渐释怀了。”
近几年,因为年岁大了,张振环视力大不如从前,戴着老花镜看报,还要借助放大镜,有时看完一篇新闻,眼睛又酸又疼。去年,老伴提议“报纸不订了吧”。可是,没等老人反对,孩子们一致表决“一定要订”。
在他们看来,有了晚报,父亲才找到精神支柱,有了晚报,父亲得到了最温暖的陪伴。
清明假期全市旅游综合收入6.55亿元
建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到八家农场开展农技培训
宝安中学(集团)高中部开学迎新
好消息!我市扶贫工作又获得一个全国大奖
辉南县纪委县监委增强学习本领建设忠诚队伍
耄耋老人讲述与晚报的25年情缘
2018年我省“厕所革命”年度任务清单发布将新改建厕所5022座
今天哈市城区天气晴朗凉爽不少 明天中雨将光临
承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2017年度新建成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奖励的通报
衡阳市与润泽科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郑建新出席
广州大学师生走进大埔宣传助学政策
广元市大力打造有机鱼品牌
齐站优化售票窗口设置让旅客购票更便捷
府山公园脚下 有条石板路破损严重
涪陵:设健康一条街 普及健康知识
龙丰街道禁毒办在建筑工地举办专题宣传教育活动
江南产业集中区壮大园区载体加快园区发展
上海动物园疣鼻天鹅幼鸟健康成长
郫都战旗村“妈妈农庄”慰藉了乡愁成就了事业
市安监局召开纠正“四风”动员部署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