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史前文明还看三水!三水发布将联合三水博物馆,举行“三水文化名片巡礼”线下活动,专人为你讲解,带你领略珠江三角洲史前文明,探秘三水祖先筚路蓝缕的生活,一窥三水博物馆镇馆之宝之精妙。
银洲贝丘遗址新石器晚期古人类活动的复原图。
千年历史深藏在不起眼的小山丘
银洲贝丘遗址被列作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如果不是有专人带领,再看到“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的字样,你绝对不会想到这座位于三水区白坭镇,与现代农村田地相差无二的小山丘就是具有四千年悠久历史的银洲贝丘遗址。
遗址所在之地表层仍旧依稀能够看到不少贝壳等残留,古代人类生活的印迹已被杂草和绿色植被覆盖,几乎完全没有了踪迹。
为何会残留这么多贝壳,而村民口中的“豆兵岗遗址”又为何被专家称作“银洲贝丘遗址”?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黄可佳博士:考究发现,曾有人类居住于此,水产资源是主要的生活利用对象。由于人类在上面活动,食物里面有部分是贝类,食用贝类会产生很多残余贝壳垃圾,被人类遗弃在遗址周围,时间久了,会形成一层层的贝壳堆积,考古学上称这类遗址叫贝丘遗址。
银洲贝丘遗址坐落在三水区银洲村东侧一座孤立的椭圆形岗丘上,相对高度约15米。
顶级专家学者参与发掘
在历经四次的考古挖掘中,银洲贝丘遗址一度吸引国内考古学众多顶级专家学者。
银洲贝丘遗址第一次发掘现场(1991.12-1992.1)。
银洲贝丘遗址第二次发掘现场(1992.10-1993.1)。
银洲贝丘遗址第三次发掘现场(1993.1-1994.1)。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朱非素、李子文、冯梦钦、吴海贵等,北京大学考古学系赵辉等,三水博物馆的麦海等都曾参与发掘工作。这样的发掘团队,即使今天看来也是超豪华的,可见当时银洲贝丘遗址的重要性!
珠江三角洲史前文明还看三水
为何会选择银洲贝丘遗址来进行发掘和研究呢?相关的资料研究表明顶级专家学者多是被珠江三角洲史前秘密所吸引!
在银洲遗址发掘之前,广东地区包括珠江三角洲也做过不少考古工作,但没有像银洲贝丘遗址如此堆积丰富、遗迹丰富。
银洲贝丘遗址属于珠江三角洲史前最有代表性的贝丘遗址之一,保存比较完整,通过对它的发掘和研究,由点及面,可以了解珠江三角洲史前人类的生产生活状况。
贝丘遗址是珠江三角洲史前聚落的一大特色,对三水银洲贝丘遗址进行的发掘,不仅进一步完善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史前文化的编年,而且可贝丘遗址这一人们特殊生产、生活方式的产物,进行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状况等方面的系统研究。
银洲贝丘遗址位于西江和北江的交汇处,通过水路可以很便捷地连接华南的西部和北部,甚至与长江流域发生联系,这些地区与珠江流域在史前的关系如何,也是选择银洲遗址来发掘和研究的重要考虑之一。(如,墓葬出土的鼎、石珠等,明显具有粤北地区石峡文化的因素。)
陕西有半坡文化,山东有龙山文化,浙江有河姆渡文化……三水人类文明的根在哪里?就在银洲贝丘遗址!
三水博物馆内用于展现4000多年前三水先民生产生活历史风貌的实景模型。
据了解,银洲贝丘遗址是目前可知的三水最早有人类活动的地方,被认为是三水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捡拾贝壳、捕鱼狩猎,繁衍生息并能手工制造精美的陶器、玉器。
在三水博物馆工作室,有一堆堆陶器碎片。很难想象,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陶片,竟都来自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
在南面的生活居住区,考古人员发现了柱坑、灰坑和几间较完整的房基遗迹。在南坡还发现了五间较为完整的房基遗迹和少量墙泥。房基为不十分规则的长方形、约3×4米左右。
三水博物馆首任馆长麦海(曾参与考古发掘):这批房屋均为木骨泥墙简易建筑,其中一间屋内的t形灶和一个类似放置器物的平台,显得尤为重要。这说明早在4000年前,这里的人们就会使用火煮东西,并会建造房屋抵御严寒和野兽的侵袭。
厉害了,我三水祖先
免费带你一睹风采
银洲贝丘遗址的未来的保护工作比较艰巨,作为三水最早的史前遗址,同时也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堆积最为丰富的代表性遗址,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黄可佳博士:对银洲贝丘遗址原地保护和展示是比较理想的方式,条件成熟时可以建立遗址公园和遗址博物馆,设计开发一些与遗址有关的公众参与项目,让遗址活起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它,成为三水人生活的一部分。
那么,现在有没有什么机会让普通市民一睹珠江三角洲史前文明的风采呢?
三水博物馆专门有一个展厅展示银洲贝丘遗址上挖掘出土的文物。三水发布将联合三水博物馆,举办“三水文化名片巡礼”线下活动。
三水博物馆里的遗址模拟场景。
三水博物馆中保护级别最高的文物是在银洲贝丘遗址中出土的玉玦,是典型的新石器时代制品。
74号墓中出土的玉玦。考古发现,银洲遗址的远古人类已会制造工具和装饰品。
这件一级文物材质、做工均十分精良,距今时间久远,价值不菲。关于这块玉的价值,虽然专家们并没有给出一个准确的数据,但我们可以从有关古玉的相关新闻报道中窥得一斑。
有新闻报道称,2011年南京一市民出售一块清代的玉石摆件,价值600万元;而据钱江日报报道,2012年台州警方破获了一宗古玉盗窃案,公安部门在破案后,邀请了当地的专家学者对古玉进行鉴定,鉴定结果证实这块“c形龙玉”超过了4500年历史,达到了国家一级文物的标准,价值在700万元以上。
三水博物馆副馆长 张雷:这块青玉玦是无价之宝,更是我们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从这块文物中可以了解到4000多年前三水的生产、生活的点滴。令人惊讶的是,当时三水还处于新石器时代,从出土地点银洲贝丘遗址来看,当时人们还尚未进入刀耕火种的年代,主要的生产生活工具是石器。而玉的硬度很大,当时的人们是怎么样加工出如此精美的玉器?这不得不让人赞叹。
在74号墓中出土的玉玦和玉斧十分罕见,玉呈墨绿色,虽经历数千年的地下埋藏,仍有脂肪般光泽,呈微透明状。
玉玦玉斧和这两件精美的玉器,在广东省这一时期属首次发现,人类工艺非常的明显。
遗址出土文物以陶器为大宗,还有石器、骨器以及少量的玉器和木器。图为银洲贝丘遗址出土的部分文物,现收藏于三水博物馆。
文物中还有少量凹底器,并首次在珠三角发现了这一时期的三足器和较完整的大型釜、罐。图为首次在珠三角发现的该时期三足器,现收藏于三水博物馆。
文 | 佛山新闻网 方琳
图 | 佛山新闻网 冯慧雯、白坭镇宣文体、三水博物馆
部分资料 | 《中国文物报》、《广东三水银洲贝丘遗址发掘简报》、《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银洲贝丘遗址古环境与人地关系的再解读》、广州日报、佛山日报、三水区文联、三水区文体旅游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佛山新闻网无关。其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网友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中药贴画讲述中医典故
清明期间安泰墓园外围实施交通管制
市公安局举行2018年新警分配暨入警宣誓仪式
济宁企业“拿下” 千万元国学教具订单
市政工程管理处举办消防演练活动
珠江三角洲史前文明还看三水!北大、中科院专家争先到访
中考体育集中测试 分数将计入总成绩
经开区开展劳动保障监察 定期书面审查工作
第六届新春绕城骑行大拜年隆重举行
云阳县文化馆等部门开展“文化进万家”志愿服务活动
涡阳县完成棚户区改造建设任务
程修略到程家集镇调研指导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工作
中科炼化西北通道建设进度近半
延安市质监局党组召开2017年度专题民主生活会
息烽县住建局六举措保障年末农民工工资支付
校园边上沥青搅拌厂废气直排 环保部门:已督促企业断电停产
安徽光华铝业集团一行赴修文县投资考察
京津石医疗合作项目达46个
永定区首次实现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
长宁县处非办牵头开展非法集资专项联合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