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帽”出列“双城记”——谯城、蒙城退出贫困县行列的背后


经省政府批准,我市谯城区和蒙城县近日退出贫困县行列,成为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省首批“摘帽”的县区。那么,这两个县区为何能率先“摘帽”呢?它们有什么经验可供借鉴?“摘帽”之后,它们如何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的成果呢?针对以上问题,记者到谯城、蒙城的部分镇村进行了走访。
贫困户富了脑袋、鼓了口袋
8月16日上午,在谯城区十河镇路楼村的哈密瓜种植基地的大棚里,76岁的贫困户佟存英正在和其他工人一起给瓜秧打杈。在这里,她一天可以有60元的收入。
因老伴常年患病,佟存英家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前段时间老伴去世后,她就到离村不远的哈密瓜种植基地务工。“都是轻来轻去的活,不累人。”佟存英说,除了上级的其他照顾,现在自己也能靠劳动增加一份收入,心里感觉很踏实,“大队的干部都说了,现在区里‘摘帽’了,我们享受的优惠政策还都照样享受”。
在和路楼村村部一墙之隔的藏红花种植专业合作社内,贫困户路玉贤正在分拣藏红花的种子,除了把损毁的挑选出来,有时还要根据个头和品相进行归置。路玉贤在这里劳动,每天有60元左右的收入。“现在日子肯定比前几年好多了。除了流转土地的收入,帮别人打打零工,一年也有几千块钱的收入。”路玉贤笑着说,以前没办法,只能“等靠要”,现在村里提供就业机会了,自己得“撸起袖子加油干”。
和佟存英、路玉贤一样,蒙城县的很多贫困户也都有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起码能保证每年为家里增加数千元的收入。
由于丈夫患病多年,小辛集乡李大塘村脱贫户郭西兰一度失去脱贫信心。后被村里推荐到当地能人办的企业上班,一月收入1000多元。郭西兰说:“都是乡里乡亲,看到其他人都富了,俺也不能偷懒。”
8月10日上午,蒙城县篱笆镇樊寨村的一间扶贫驿站里,贫困户彭凤志正聚精会神地聆听某光学眼镜公司培训师的授课。彭凤志腿部有残疾,以前仅靠种地维持生计。他说,现在这家公司培训期间,他和妻子都能拿到工资,再过个把月,就能正式走上配镜师的工作岗位,实现家门口就业。
省级核查结果显示,蒙城县和谯城区综合贫困发生率均低于2%,脱贫人口错退率均低于2%,贫困人口漏评率均低于2%,群众认可度均高于90%,所有贫困村全部出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基层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达到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后续帮扶计划及巩固提升工作安排有序、措施有力。
为贫困指标做“减法”为收入做“加法”
据了解,2014年谯城区建档立卡识别贫困村58个,贫困户4.1万户7.26万人,贫困发生率4.95%。目前,全区剩余贫困户7804户14936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02%。蒙城县2014年建档立卡时共识别贫困村60个、贫困人口30284户86300人,贫困发生率7.04%。3年后,全县贫困人口减少至6547户18045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47%。
一手抓“造血”,让贫困人口有增收门路;一手抓“输血”,为特殊群体提供可持续的保障机制。为贫困村、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做“减法”的同时,又为贫困户的收入做“加法”, 两个县区都充分发挥产业的带动作用,让广大贫困户除了土地流转的费用,还有一份相对稳定的工资收入,保障了其收入增加的可持续性。
“我们村发生的变化可以说是谯城区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谯城区路楼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李刚介绍,他们去年来的时候,村里基本上是“一穷二白”的情况,“什么产业都没有,村集体收入为零,道路都是土路,村部破破烂烂,村民来开会的时候,都是拿块砖头坐在地上听”。
通过招商引资和动员本村的能人大户投资,路楼村先后建设了莲藕种植、哈密瓜种植、藏红花种植等七个基地,每年不仅可以为村集体贡献二三十万元的收入,还解决了村民们尤其是贫困户的就业问题,“村民年人均收入从不足2000元,增加到现在的12000元以上”。
两年前,蒙城县篱笆镇返乡创业人员赵丙雨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流转了1000亩土地,种植黄山金丝菊、贡菊,采取订单和电商销售相结合的经营模式,每亩收入超过了8000元。赵丙雨说:“附近50余户贫困户在企业打工,人均年工资收入都在7000元以上。”
贫困户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积极调整结构;推进教育扶贫,斩断贫困代际传递;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实施文化扶贫,有效解决贫困群众“精神贫困”,激发其内生动力……谯城区、蒙城县通过一系列帮扶“组合拳”,一个个产业项目呈现出了好的苗头,帮扶干部有了劲头,贫困户不仅尝到了甜头,更有了奔头。
“摘帽”不是脱贫攻坚的终点
市网信办主任王林兵是蒙城县立仓镇大李集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得知蒙城县“摘帽”的消息,他非常开心。“这是我们干群共同努力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能参加脱贫攻坚工作,我感到很光荣。”王林兵说,虽然从贫困县出列了,但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增加收入的任务依然很重,思想上容不得麻痹,工作上也不能有一点放松,“我们不仅要巩固扶贫成果,更要扩大成果”。
据介绍,大李集村目前正在筹划在村里设立积分超市,贫困户利用发展生产所得的积分,可以到超市兑换相应的物品。
其他扶贫干部对于“摘帽”的看法和王林兵如出一辙。“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还一直在路上。”谯城区十河镇路楼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李刚介绍,他们村现在已经有了七个蔬果药材种植基地,但仍然不够,目前正在联系一个水蜜桃种植基地项目,“我们通过产业带动了贫困户脱贫,也希望能带动他们致富,从脱贫到致富这个跨越是比较难的”。
在市委常委、蒙城县委书记车照启看来,蒙城县“摘帽”不是脱贫攻坚的终点,而是乡村振兴的起点。下一步,坚持脱贫不脱政策、不脱责任、不脱帮扶、不脱监管,做到脱贫攻坚工作力度、资金投入、政策支持、帮扶力度四个“只增不减”,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脱贫成果。“我们将坚持以产业就业为核心,以扶志扶智为重点,以政策兜底为保障,以乡风文明为引领,重整归零再出发,持续巩固和提升脱贫工作成果。”车照启说。
“我们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市委常委、谯城区委书记金春龙说,谯城区将从稳产业、稳就业、稳保障等方面入手,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衔接起来,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美好。
据了解,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市坚持各方协同、合力攻坚的大扶贫格局,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技能培训、实施十大工程等措施,全市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底的8.46%下降到1.67%。
“两个县区出列对我们的脱贫攻坚工作是个巨大的鼓舞,也提供了很多可复制的经验。”市扶贫局副局长李先俊介绍,下一步我市将认真总结经验,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记者 蒋加磊)

全市建成高标准农田77.86万亩
万勇检查督办军运会重点保障线路环境提升工作
预付卡模式屡现风波​ 常州美容美发行业谋求转型
热心理发师为福利院老人剃“龙头”
市二黄局全力打造美丽灌区
“摘帽”出列“双城记”——谯城、蒙城退出贫困县行列的背后
通往洪湖百姓的“心路”洪监高速建设进展顺利
安塞区召开“清风”行动动员会
我市“三公”支出五年降三成
水田坝乡|情系留守儿童 爱在“希望家园”(图)
道里区网格管理排查违规 取缔销售冥纸点位13处
长沙洗心禅寺慈善基金会助学我县百名贫困学子
[球队招募]一井&拓乐杯2018金德隆第八届篮球争霸赛
数字经济人才座谈会在合肥召开
市城建档案馆多措并举推进“档案数字化转型年” 活动
常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项目巡礼之查家湾篇
宿州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扛不住丈夫去世的打击,妻子悲伤过度“心碎了”
青岛二月二普降小雨 市气象台:未来三天均有小雨
宁德市疾控中心发布健康提示:四月是流感、手足口病高发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