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高邮70年,想回家看看 85岁台湾老人托本报寻亲

原标题:离开高邮70年,想回家看看 85岁台湾老人托本报寻亲
    扬州网讯 昨日,高邮姓氏文化研究会的徐学林告诉记者,有一位台湾同胞托他向本报寻求帮助,寻找老家高邮的亲人。随后,记者联系上了这位名叫金志强的台湾同胞,并根据他提供的线索,委托高邮的志愿者于昨天下午前往龙虬镇红桥村寻访。
    遗憾的是,该村唯一的金姓人家与金志强提供的线索并不相符。目前寻访活动仍在继续,欢迎知情人士提供线索。
    生于高邮,幼时与家人失散
    金志强告诉记者,要寻人的是他的父亲金贵发,今年85岁,离开故乡高邮已经整整70年了。“我父亲说,他出生在扬州高邮大红桥龙绣庄,因为小时候祖辈们都说老家附近的河中有龙,每年庄里人都必须清理淤泥,用来当肥料供奉这条龙,所以村庄取名为‘龙绣庄’。”金志强说,近些年他自己也查看过扬州地图,但始终没找到高邮大红桥龙绣庄这个地方。
    “我也多次托人寻找,据高邮老人回忆,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我父亲出生的地方可能是龙虬庄,因为读音接近,加上年代久远,老人可能把龙虬庄记成了龙绣庄;第二种说法是以前好像是有个龙绣庄,位于现在的龙虬镇附近。无论根据哪种说法,目前基本能确定我父亲的出生地就是在龙虬镇一带。”
    “据父亲回忆,他的父亲名叫金保玉,母亲谢氏,他的叔叔名为金保朝(音)。在家中,我父亲排行老二,有个哥哥叫金贵才,大约年长6岁,弟弟叫金贵银,还有个妹妹是后母所生。”金志强介绍,“我父亲的生母在他七岁的时候就去世了,10岁时我父亲曾在扬州的庙里住过三年。15岁时,祖父带着父亲逃乱至镇江,在这期间父亲与祖父走失。后来父亲便来到台湾,一直生活至今,如今居住在台湾新北市淡水区。”
    离家70年,依然心系故土
    金志强说,从他有记忆时起,便时常听父亲讲起故乡的事,说起那里的水土,说起那里的亲人。“父亲说,他刚到台湾的时候,曾给老家的亲人写过信,但是信寄出去之后便如石沉大海,没有了音讯,他也没有收到亲人的回信。后来,因为各种原因,父亲与故乡断了联系。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父亲再次托人前往故乡打听亲人的消息,可惜打听的人回来说,父亲要找的人已经不在当地了。”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父亲提起故乡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我们做子女的看在眼里,难受在心里。这一次我们委托扬州晚报帮忙寻亲,希望能完成父亲的心愿。”金志强说,“父亲常说,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回故乡看一看。所以我们决定近期带父亲回故乡,希望在这之前,我们能联系上故乡的亲人,让父亲与他们见上一面。”
    请知情人士提供线索
    接受金志强的委托后,记者立即和寻亲志愿组织取得联系,希望得到专业人士的帮助。有当地人士表示,现在龙虬镇政府所在地就是以前的大红桥,过去这里有个龙虬庄,但是没有“龙绣庄”,由于“虬”字和“绣”字在高邮话里读音相近,他们怀疑是老人记错了。
    根据这一线索,志愿者了解到龙虬镇红桥村有一户姓金的人家,和金志强提供的信息比较接近。昨天下午2点多,志愿者来到红桥村进行调查。令人遗憾的是,该户金姓人家的情况和金志强的描述有很大差别。
    “这位金姓村民说,红桥村只有他家一户姓金,所以基本可以排除这里了。我们需要寻找新的线索。”志愿者告诉记者。
    昨晚7点多,记者再次接到志愿者的电话,经过数小时的寻访,他从一位高邮老人处得到一个积极的线索,台湾老人的老家可能在现在的高邮镇,而不是龙虬镇。
    “寻亲的台湾老人说到他的父亲和叔叔是‘保’字辈的,他本人和兄弟们则是‘贵’字辈的。这位高邮老人告诉我,高邮镇有一处村庄,姓金的很多,且字辈也有‘保’和‘贵’,去这里寻找成功的几率较大。”
    寻访活动仍在进行中,本报将继续关注,如果有读者了解更多的信息,请拨打电话96496与本报联系。  记者 宫鋆煜 刘旺 文/图

女演员扮丑角收获满堂彩 福建高甲戏《骑驴探亲》诙谐又讨喜
打造“中国食品工业强县” 平江县长与企业家共话食品产业发展
宿州市经开区党工委召开中心组理论学习会议
魅力新城更宜居 未来生活更幸福
冯桃莲深入九江市调研
离开高邮70年,想回家看看 85岁台湾老人托本报寻亲
清镇市地税局“三个强化”开展禁毒预防宣传教育
1957年8月德州学生破全国少年卧射纪录
专业律师助阵,纠纷解决路更多!广州中院成立律师调解工作室
台州多措并举推动统计调查宣传工作
姑苏区2017年度“以桶代房”实事工程全部通过验收
中共柳南区委召开十届五次(扩大)会议对2018年工作进行部署
东营市小学美术学科项目化主题课程实验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胜利锦华小学举行
平安黄山111期:迟来的忏悔
市城乡规划局着力打好“引领、管控、监督”组合拳助力城市绿色生态发展
“杏林爱心”脑瘫患儿义诊走进北海
永丰食用菌成农民致富增收生力“菌”
再战项目年 一个个产业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2017向雅安人民报告之产业项目篇
洽舍乡:心系贫困户 寒冬有“温度”
市住建委创新突破 实现公租房运营管理“双线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