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化区:震后十年换新颜

震后十年换新颜
——昭化区震后澳援港援建设项目扫描
记者 鄢怀林
   今年是“5·12”汶川地震十周年,2008年到2018年,10年间,地震灾区已经从当年的断壁残垣,发展到如今的繁荣兴盛。近日,记者走进昭化区多处震后援建项目,关注了昭化区十年巨变。
   元坝一小,汇聚澳门同胞的关爱
   “5·12”特大地震使得元坝一小校舍严重受损,学校被迫停课,500余名师生瞬间失去了学习和生活场所。澳门同胞伸出援助之手,终于在2011年6月9日,经过3年多的时间修建,全校师生兴高采烈踏进依山傍水、恢弘大气、装备优良的园林式新校园。
   该校校长张绍迁介绍,新教学楼以“感恩楼”冠名,食堂以“思源厅”冠名,都包含了感谢澳门同胞无私援建的意蕴。“感恩楼”严格按照7级抗震、8级设防要求进行设计,主体全部采用框架结构。新校区建筑面积7230平方米,总投资1700余万元,于2009年2月破土动工,2011年3月竣工,并于当年6月交付使用。新教学楼每层都是双通道、双楼梯,以满足消防和应急疏散之需求,还配备了音乐室、计算机室、图书阅览室和多功能教室等。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我们倍感荣幸,无比快乐。”学生张斌说,饮水思源,感谢澳门同胞的浓情大爱。
   元坝一小的重建,汇聚了澳门同胞的关爱,学校可容纳1200余名学生就读。除去元坝一小外,昭化区还有部分学校也受到了澳门同胞不同程度的资助,澳门同胞大力支持昭化区教育事业,对于地处偏远的昭化来说,是一件永远难忘的事。
   昭化区中医院,香港同胞无私援建
   10年前,昭化区中医院位于昭化区卫子镇,只相当于一个乡镇卫生院。“5·12”地震后,香港同胞于2009年援建,2011年建成。新建的昭化区中医院位于昭化城区,由香港同胞投资1400余万,工程全部采用框架结构,占地面积7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0余平方米。重建的昭化区中医院有病房20余间,床位60个,同时新增了电子胃镜、彩超、血液全自动深化分析仪、心电图、监护仪、麻醉机等先进的医疗设备,并配备了医护、办公、治疗、检验、值班等科室。
   现在,昭化区中医院不仅满足了辖区市民的基本医疗需求,还吸引了周边不少病人前来就诊。该院院长黄明介绍,医院又新建了一栋住院楼,即将投入使用,将极大的改善病人就医的环境。下一步,医院将研究针灸康复治疗技术,打造医疗特色,从康养方面做文章。

全市政法机关党风廉政建设推进会暨第六期“政法讲坛”举行
钱排县 多项民生工程建设热火朝天
省高院出台专门文件 确保“四类案件”不越位
济南市教育系统全面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
云梦返乡创业“群星闪耀”
昭化区:震后十年换新颜
陕西大剧院版 《图兰朵》将上演
鞍山首条智能生产线落户高新区 九夷锂能 为智慧鞍山充电
昔日荒山美丽蝶变
做自己的首席安全官 赛阳派出所送安全教育进校园
小长假,主要景区接待游客20万人次
省旅发委发布国庆黄金周各地假日节庆活动
华村镇人大监督春季山林防火
洞口县国税局打出“组合拳” 切实推进“税法宣传进校园”活动
在外亲友增添了返乡之念
广州市水务局召开全市水务系统迎接中央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督导工作部署暨宣讲培训会
省民政厅检查验收国家级防灾减灾示范社区
尚德守法 食品安全让生活更美好
8月21日23时至8月22日7时京山路停水降压公告
奋进新时代 开启新征程 实现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