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郑区碑坝镇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纪事
本报通讯员 刘云鹏
一栋栋白墙灰檐的移民安置新居拔地而起,一条条崭新的通村道路蜿蜒延伸,一片片规划整齐的产业基地生机勃勃。5月初,笔者深入碑坝腹地,走农户、进基地、看项目,感受脱贫攻坚的“速度与激情”。
去年以来,面对1338户4461人的贫困人口,南郑区碑坝镇党委聚焦重点难点,凝聚攻坚合力,攻克深度贫困。投资6062.6万元为15个贫困村修建硬化村组道路65.3公里,投资860多万元对12个贫困村的安全饮水工程和8个贫困村村级文化活动广场进行维修加固,实施危房改造、易地搬迁分散安置109户,建成扶贫产业示范基地6个,培育发展新型经营主体30家,发展中药材7300亩、茶叶6482亩、猕猴桃1572亩、中蜂4800箱。
决战贫困,先在精神上站起来
“长林呀,人穷穷一时,志短短一生,人都说人穷志不穷,你有困难都是暂时的,贫穷不可怕,怕的就是志气先莫得了!”碑坝社区帮扶干部多次开导317组居民潘长林。
40多岁的潘长林,一家5口人,前些年靠外出务工收入支撑起整个家庭,一年到头用干吃尽。外面不行,2013年他回家东拼西凑买来货车经营,梦想着靠跑车打个“翻身仗”,改善家庭现状,没想到一年下来,四轮汽车换成了三轮农用车,不但家里没有改善,还欠下8万多元的账,对这个贫困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一次次的失败,他没有倒下。去年,倔强的潘长林去农商银行办理了5万元的扶贫小额贷款,发展烤烟40亩,养土蜂20多箱,收入13多万元。一年间潘长林的命运实现反转,不但还清了债务,家里的土坯房改造下半年就要动工。
“你看他有啥用,连个媳妇都养不活。”这是碑坝镇茶园村村民遇见贫困户徐天萼经常说的一句话。
徐天萼曾经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由于多年来家里经济困难,妻子看不到希望离他而去,只留父子俩相依为命。
“回去以后我哪怕砸锅卖铁也要想办法把产业发展起来,听了一堂课,我感觉白活了几十年。”今年2月,在茶园村举行的产业扶贫中药材、茶叶等技术培训后,徐天萼把憋在心里的话倒了个尽,让在场的群众大吃一惊。
说干就干,徐天萼决定放手一搏,四处借来2万多元,到西安买回名贵中药材白芨种子,一口气种下2亩多,目前,白芨地里长出一片新绿,徐天萼脱贫致富指日可待。
想脱贫,不知道从哪脱,盼脱贫,不知道干什么,这是许多山区贫困群众的实际状况。
随着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深化,贫困群众内在动力不足问题越来越突出,越来越紧迫。碑坝镇以“明理·感恩·自强”主题教育活动、“志智双扶”为破题,努力塑造一种励志向上的精神力量,在破除旧俗中探新路,在激扬新风上寻良法。只有在精神上真正站立起来,才能面对各种困难和问题,山水田园间才能焕发出蓬勃向上的力量。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该镇以村“四支队伍”为主体,深入村组、农户将脱贫政策、党的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宣传讲解,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张贴善行义举榜、建立爱心超市等,移风易俗,倡导新风气、树立新民风,让贫困群众铆足精气神、撸起袖子干、立志拔穷根;全镇表彰“脱贫民星”18人、“民风建设·道德榜样”88人,“巾帼致富能手”29人、“精准扶贫·青年能手”30人,开展种养殖技术培训17场次714人,村民靠自身努力改造生活、改变命运,追求美好生活蔚然成风。
决战贫困,好作风让成效显出来
干部行不行,脱贫路上论输赢;工作好不好,群众评议见分晓。
宁可苦干,不愿苦熬。碑坝镇党委、政府横下一条心,向深度贫困发起猛攻。
“这么大把年龄了图啥呀,去当第一书记找罪受。”部分镇村干部说。
“只要党委政府安排了,我会全力以赴把工作做好!”碑坝镇茶园村第一书记周庭义说。
50多岁的年龄,30多年的工龄,当过财政所长,现任镇宣传科教文卫办主任,茶园村的情况周庭义心知肚明,去年12月,周庭义走马上任。村上扶贫档案资料凌乱不堪,他马上组织10人不分昼夜,10天时间将全部档案资料规范完善。
春节临近,村上3座铁索桥桥面破损严重,全村900多人出行存在安全隐患,他四处奔走争取资金、购买材料,3天时间,3座铁索桥全部修缮完工。
全村贫困户97户,两房建设涉及64户,居住分散,他挨家挨户走访征求意见建议,帮助协调地基,宣讲政策,纠纷最多的一户他先后去了6次,目前21户已动工。
3天时间协调土地128亩,38.5万株茶苗一个星期全部移栽。他白天忙村上事务,晚上回到镇上,又急着处理宣传科教文卫办的工作。上任到现在,算上春节,休假不到20天。帮助村上发展核桃500亩,香椿、中药材各300亩,争取资金10万元,处理纠纷20多起……
今年4月20日,这天对碑坝社区支部书记邬宗强来说刻骨铭心。
像往常一样,邬宗强与81岁的父亲打了个招呼早早来到社区,当天区上检查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情况,中午时分,突然接到家里电话,身患肝硬化的父亲病情恶化。然而,因为工作繁忙,他仍然坚守在岗位上,等他赶回家时,父亲永远闭上了双眼。
近年来,邬宗强把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作为第一要务,他凭着一腔热血和执着追求,带领社区居民修公路、建水渠、兴产业,给社区带来了巨大变化。投资21万元改造元门组砂石路4.5公里,投资136万元的长梁组1.7公里的道路硬化工程已启动;投资8万元维修加固钢索桥、便民桥3座,灌溉堰渠200米;投资211.25万元实施了安全饮水工程,投资42万元的中河坝5孔漫水桥已完成桥墩浇筑;种植优质水稻400亩、花椒280亩,新建茶园200亩,种植魔芋503亩,新建标准化养猪场2个。
决战贫困,奋起直追项目建设加速度
去年12月18日,碑坝镇松树庵村幸福组贫困户王学华赶集回来,坐在家门口歇息,一旁的背篼里装着一些刚买的日常用品,“我都快70了,做梦也没有想到,水泥路还可以修到家门口!”
以前从松树庵村部到蟒蛇滩全是黄泥路,村民出行不便,赶集要靠步行,短短5公里路,步行需要2个小时。如今,一条崭新的水泥路蜿蜒在青山之间,连接着松树庵村和外面的世界,开车只需8分钟,成为贫困群众的希望之路、致富之路。
交通是发展的“助推器”。去年6月,市区镇以“超常办法、超常举措、超常力度”推进深度贫困村松树庵村道路建设。镇党委一刻也不敢懈怠,紧紧抓住这一大好契机,精心筹划。最终,全长5公里,宽4.5米,投资426万元,8月4日开工,12月20日完工。
没有资金、没有材料等各种影响施工的不利因素叠加涌来,造成了工期紧、任务重的困难局面,怎么办?项目负责人赵钦帼不顾施工条件、环境恶劣,不计报酬、不计得失,全额垫资,石子从50公里外的白玉运到施工现场每方110元;沙子从80公里外的牟家坝运到施工现场每方160元。从早到晚,施工现场马达轰鸣,挖掘机、装载机、运输车来回奔忙,工程一天一个样。机器的喧嚣,在山谷间激荡;群众的幸福,在山谷间弥漫;致富的希望,在山谷间升腾!
然而,路基刚刚出来,接连40天的淋雨袭来,赵钦帼、村支书杨显全为抢工期、抢进度,每天起早贪黑,自带干粮,人歇机不歇,奋战在公路建设现场,围绕一个目标快马加鞭赶进度。12月17日,130余天,工程提前3天完工,创造了碑坝奇迹,成为碑坝脱贫攻坚战项目建设的一面旗帜。
去年以来,该镇苦干快赶,演绎项目建设“加速度”,米仓驿安置点建设进度超乎想象;广家店40余万株350亩香椿,不到15天移栽到田间地头;流转土地、整地栽桩、拉钢线、调运种苗……南岔河村80亩猕猴桃建园只花了不到3个月时间。
潜山县黄泥镇成立全市首个乡镇外国人管理服务工作站
九江小学八里湖校区召开新学期全体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工作会议
李乐成会见“2018楚商襄阳行”活动嘉宾代表
东莞市技师学院多功能厅背景墙及直播系统的中标、成交结果公告
17日起33路等3条公交线路将调整运营时间和站点
担当实干谱新篇
市金投公司转贷基金业务总量突破60亿元
陕西区域品牌总价值2072.24亿元 在全国参评省份中位居第7位
最高法拟出新规:“全额罚息”或将成为历史
2017年怀化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918件
市委副书记韩阳来东丰县督查指导脱贫攻坚工作
马尾琅岐池塘循环水养殖项目进入试运行阶段
当涂县召开全县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建设工作推进交流会
市政协开展重点提案“回头看”活动
冯韶慧在全市重点工作大督查工作汇报会上强调
通过环环紧扣的措施落实省委要求 推动大督查各项工作在廊坊见实效
一季度全市重点项目超计划推进
老城老街老房“升级”换新颜
扩大进口,百姓实惠“摸得着”(打开对外开放新局面)大幅降低关税 规范市场秩序 促进产业升级
6月27日至8月20日全省查处超速284029起
“粽”情端午“水韵宿迁” 宿迁举行皮划艇趣味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