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群合力传承创新 北坡“鱼龙舞”走向世界

每逢正月十五,遂溪县北坡镇北坡圩的村广场异常热闹,全村男女老少手举各式各样的鱼灯集合,又沿着村道小巷且舞且游。伴随着锣鼓声和爆竹声,鱼灯轻盈‘游动’、栩栩如生,气氛异常热闹。游鱼活动一般持续四个多小时,至深夜游遍全圩后结束。
这正是北坡镇的传统文化“游鱼”,又称为“鱼龙舞”,这一文化起源自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近年来,在老工艺人吴健明、杨松的传承发扬及遂溪县、北坡镇两级政府的保护下,“鱼龙舞”不仅入选为广东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搬上了舞台,走向了世界。
精细手工 让鱼龙活起来
7月26日,记者走进“游鱼”第四代传承人吴健明的家,尽管已经78岁,但吴健明手脚灵巧,制作起“游鱼”来也是驾轻就熟。只见吴健明的屋子地下散落着竹子、铁夹、纸、浆糊等工具。
“鱼灯制作分为扎鱼、糊纸、彩绘、安装等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讲究,哪一道偷工减料了,做出来的鱼灯都是不合格的。”吴健明一边说,一边动手把竹篾按鱼身大小比例扎起几个圈,尽管没有经过测量,但每个圈都均匀平滑,交接口处则用韧性较强的纱纸粘住。随后,吴健明又用小圆圈扎成了鱼的躯干骨架,不一会,整条鱼的骨架便已扎成,鱼型初显。
吴健明对着鱼骨架检查无误后,又拿起红纸,小心地在骨架上黏贴。红纸粘完,待浆糊稍微风干后,吴健明拿起了画笔在红纸上缓缓勾画出鱼鳞,鱼鳃和眼睛等。随着鱼眼绘完,一只栩栩如生的鲤鱼灯便从他手中“跳跃”出来,随着鱼灯的摇晃,鱼灯的两腮和尾巴还在不停地摆动着,十分惹人喜爱。“最后只要在鱼灯内加入蜡烛或电灯泡,鱼灯的制作便全部完成。”吴健明说,一般熟练的技师,两个小时就可以制作一只鱼灯,鱼灯工艺以前只用于制作鱼类,经历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如今已经逐渐增加为鱼、虾、青蛙还有生肖等100多种,而鱼腹内置的烛光也由原来的蜡烛改为电池灯光,这些改变都让鱼灯变得更具观赏性。

参观八路军驻京办事处旧址
广州市民政局领导班子召开年度民主生活会
别样芳华 市社保大厅窗口获省“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射洪县委召开十三届64次常委会会议
2017年第十期劳动能力鉴定顺利完成
干群合力传承创新 北坡“鱼龙舞”走向世界
我市家政服务业进入精细化规范化经营阶段
党报社长总编看开封 共谋党报发展新策略
市民宗局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近200 万㎡新盘亮相
大中卖场相继“上线” 社区超市纷纷“触电”
2020年前改造779个老旧小区
王胜深入受灾一线指挥抢险救灾工作 全力以赴抢险救灾 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北京市推进民族团结进步首善之区建设
广州“开四停四”昨起实施!不想被罚要避开这些路段
明后天全区大降温 局地阵风可达7到9级
广东拟出台化妆品安全条例
富锦市以作风建设为突破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市委宣讲团走进农民夜校宣讲十九大精神
华联瓷业递交招股书冲刺A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