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周星宇 江山报道组 姜伟锋
日迟迟,江山丽。秋千影里,手握肩依。金秋十月的江山,金桂飘香,鲜花满园。这是这座61万人口的小城一年当中最美的时节,也是 “如此多娇”的幸福江山最为生动的写照。
自2009年,江山市创造性地提出并启动了以产业增收、公共服务、农民素质、环境整治和基层基础等五大提升工程为主要内容,以全面提升农民幸福指数为最终目标的中国幸福乡村建设以来,十年悉心逐梦,100多个富裕、满意、文明、美丽、和谐“五村联创”乡村层出不穷地涌现,一个切合区域实际、顺应群众要求、富有本地特色的新农村建设创新模式初具雏形,一条“标准引领、特色推进、文化铸魂、产业支撑、共建共享”的景区化幸福乡村建设之路渐行渐宽。
而今,望眼四周,江山如画。集全国两山实践样板区、全域旅游示范区、乡村振兴先行区于一体的“江山样本”已经在这块201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铺展开来,乡村振兴在这里不再只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成为看得见、听得着,摸得到,玩得了的生动实践。
在乡村振兴的声声号角中,在幸福江山的殷殷期盼中,在“融衢接杭”的大花园建设中,致力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江山一直在全力奔跑,连续九年被评为浙江省新农村建设优秀单位,2011年获浙江省首批“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荣誉称号,2012年获全国“魅力新农村十佳县市”称号,2013年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015年被评为“2015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2016年被评为浙江省首批“美丽乡村示范县”,2017年成功承办了浙江省美丽乡村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在又一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秋日盛景中,乘着美妙村歌的翅膀,迎着产业振兴的浪潮,江山市文化旅游活动如约而至。这场旨在展现江山乡村振兴“新样板”的盛会,或许也将成为江山未来“乡村+文化+旅游”联姻的又一美好载体。
产业提质 打造富裕乡村升级版
【乡村样版】 今年8月26日,一年一度的江山市猕猴桃采摘节活动在塘源口乡仓坂猕猴桃园举行,江山猕猴桃再迎丰收季。作为江山市猕猴桃种植面积最大的乡镇,近年来,塘源口乡积极助推猕猴桃产业提档增质,猕猴桃产业已成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的“黄金果”,猕猴桃产业成为江山市农业“富民产业”最为典型的代表。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深谙此道的江山人多年来一直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完善农业产业体系,全面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在具体实践中,江山市始终把发展乡村经济,作为实现百姓美好富裕生活梦的“第一要务”。依托高品质的美丽乡村环境,大力发展以运动休闲为主题的乡村旅游经济,先后推出世遗江郎风采、古镇养生风韵等6条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和“古道溯源”“最江南”等6大核心景观片区。
在此基础上,积极引进高层次运动休闲项目和新型业态,成功固化maxi-race100国际越野跑、全国新年登高等一批休闲体育赛事和重要节会落户江山,乡村休闲旅游已成为江山旅游发展的“主要引擎”和百姓实现增收致富的“黄金产业”。
今年以来,江山市乡村休闲旅游完成接待游客突破600万人次,实现收入30亿元,同比增长48%和39%。乡村休闲旅游还直接带动民宿经济、农家乐等新兴乡村业态快速发展,加快农业向规模化、休闲化、市场化转变。目前,江山市共有省级农家乐特色村(点)14个、各类农家乐经营户800多家、民宿床位11000多张,今年前三季度直接营业收入3.84亿元;蜜蜂、猕猴桃等特色农业产值超40亿元,直接带动农民户均增收近万元。
在多年的悉心培育下,江山市农业特色产业持续壮大、乡村家庭工业健康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蓬勃兴起,大大加快了农民的增收致富步伐。2017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932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为1.894:1,连续17年指标领先(全国是2.72,浙江省是2.054,衢州市是1.96)。
环境再造 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乡村样板】今年“十一”假期,贺村镇耕读村几乎天天被游客的自驾车挤得水泄不通。几年前,随着五水共治、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村里的水泥厂、养猪场相继关停,耕读村主动转型,引进乡贤建设了集休闲、娱乐、民宿等于一体的生态农场。短短几年间,秀美耕读成为江山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典型,当地村民在“美丽经济”带动下,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近年来,江山市大力推进农村自然环境的生态化保护、人居环境的功能化改造,通过实施农村环境再造计划,努力建设村容整洁、生态环保的“美丽乡村”。梯次推进山水林田路房系统治理,成为了最直接的抓手。
以“一江清水送杭城”为己任,江山大力推进“五水共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房改造、异地搬迁、中心村建设等工作,特别是重拳出击,铁腕开展了生猪养殖污染、河道非法采制砂、“三改一拆”整治,以及江化搬迁、城乡污染集中处理、“四边三化”等六大专项行动,一批发展最迫切、群众最关心的难点问题得到有效破解,农村环境持续优化,农村垃圾集中收集覆盖率达100%;
农村的环境不仅要好,更要美。因此,江山市把景色打造作为实现乡村提档升级的重要载体,增设旅游设施、观光线路等动态特色考评,引领建设“景在村中、村融景中”的百姓新家园。
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要求,深入挖掘村庄的自然地理、历史遗存、风土人情、产业特色等特点,因村制宜、因势利导,进行个性化改造提升,着力打造各类有味道、有品位、有特色的美丽乡村,形成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发展局面。
而今,江山市已先后培育了幸福大陈、书香清漾、古韵浔里、秀美耕读、养生兴墩、哲学勤俭和森林龙井等一批风格迥异、富有韵味、个性十足的美丽乡村景区村。目前,全市已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37个,a级景区村26个,aa级景区村21个,省3a级景区村庄12个,6个村荣膺国家3a级景区。4个乡镇被评为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10个村被评为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大陈乡大陈村荣获“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称号。
乡风新尚 打造文明乡村升级版
【乡村样板】现在,人们一提起江山,总能不由自主地想到村歌,想起大陈。2010年,江山市大陈村党支部书记汪衍君带领村民,将大陈村歌《妈妈的那碗大陈面》唱到了北京,登上中央电视台全国村歌总决赛的舞台,一唱成名。而今,江山共创作村歌200多首,村歌不仅成为江山一张全新的 “金名片”,更是江山美丽乡村建设的生动实践。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多年来,江山以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文化礼堂为主阵地,发挥精神文明建设的引领力、凝聚力和推动力,激发乡村文化活力,提振农民群众精气神,建设风清气正的文明乡村。
在一步步的探索实践中,江山人提出了弘扬农村新时代新风尚、全面繁荣农村文化、推进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推进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等四大措施,全力打造文明乡村升级版。
乡愁文化成为发展之魂。正因如此,江山市深入实施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开发建设,突出传承培育雅俗共赏、兼容并蓄的乡土文化,让风土民俗成为风景,自然山水成为人文山水,美丽乡村变身情感田园。
江山市先后有清漾毛氏文化村、廿八都古镇、和睦彩陶文化村、大陈古村落等13个村被命名为中国传统村落,62个村列入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名录,建成村级各类农耕、民俗、家风家训、红色记忆等博物馆20多家,每年举办民俗麻糍节、乡村春晚等各种特色传统文化活动300多场。
突出以“一座礼堂,一首村歌”模式为载体,把农村文化礼堂建成百姓文化的“精神坐标”,把村歌作为唱响百姓幸福生活的“同心曲”,礼堂文化、村歌文化已成为江山美丽乡村独树一帜的“品牌标识”和“魅力元素”。
目前,江山市292个村已建成文化礼堂177家,建成数量和质量处于全省前列;礼堂文化江山村歌先后唱进省人民大会堂、北京人民大会堂,并入选g20杭州峰会国礼,被誉为“中国村歌发祥地”。
乡村治理 打造和谐乡村升级版
【乡村样板】今年8月3日,江山市基层治理现场会在双塔街道周家青社区召开。周家青社区党委紧紧抓住党建这把“金钥匙”,依托江山蜜蜂广场,深挖蜜蜂精神,把党建统领基层治理工作与发扬蜜蜂精神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蜂之巢、蜂之格、蜂之治、蜂之队的作用,为基层治理克难攻坚,而今的周家青社区,已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红色甜蜜社区”。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围绕衢州市提出的打造中国基屋治理最优城市目标,江山市坚持党建大统领,做深做好“党建+基层治理”文章,构建以“四大”“五加”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乡村治理体制,推动“主”字型治理架构在江山基层更好落地生根见效。
秉承把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动权“还给基层、交给村民”的理念,近年来江山市深入开展“党建+好班子+好门路+好乡风+好服务+好山水”的“党建5+”建设行动,选优配强村级领头雁和班子队伍,切实增强美丽乡村建设保障能力。
为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性实施“幸福江山连心服务”工程,在所有乡镇、村都建立了规范的“幸福江山连心服务”工作中心(站),建立了“一个口子管理、一套机制运转、一块牌子对外”的长效化、规范化、制度化基层管理和为民服务平台,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民情信息网格化管理网络和基层综治维稳网络,夯实农村社会稳定基础。这一工程入选“全国社会管理十佳案例。”
同时,为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建立健全村庄建设事项民主决策和监督机制,有效激发基层组织、广大群众投身乡村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每年,全市收到广大村民和在外乡贤捐助新农村建设资金2000多万元。
此外,为切实发挥政策杠杆“四两拨千斤”效应,采取财政投、部门帮、群众筹、乡贤捐等多元化资金筹措方式,破解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瓶颈,市财政每年整合各类专项资金2亿多元,鼓励不同经济成分和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新农村建设和产业项目开发资金10亿多元,形成乡村振兴“大合唱”。
民生保障 打造满意乡村升级版
【乡村样板】去年年底,民政部公布全国首批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单位,江山市新塘边镇日月村作为全省仅有的8个村(农村社区)成功入选。作为江山市首批“中国幸福乡村”,日月村已创下多项第一:江山市首个村级数字电视台、江山市首个村级电影院、江山市首批“中国幸福乡村精品村”、摄制浙江省首部乡村题材微电影等。现在,每个村民脸上洋溢的笑容,成为对家乡建设最好的褒奖。
百姓满意,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多年来,江山市以保障和增进农民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民生保障提升计划,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着力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推进中国幸福乡村建设过程中,科学编制市域中国幸福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形成“一轴两线三区”的建设布局。“一轴”,即从上余镇山头村开始至廿八都浮盖山村止的一条横贯江山南北的纵轴线沿线村;“二线”,指境域内的48省道和淤八线沿线村;“三区”,指江郎山—清漾景区周边村、仙霞关—峡里湖景区周边村及中部工业开发区周边村。
有了统领“指挥棒”,自当一张蓝图绘到底。结合农业农村发展现状,江山市积极打造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充分挖掘农业的生态文化、休闲观光功能,大力推进油菜观光、向日葵观光基地、彩色稻艺等创意农业建设,努力促进乡村休闲经济发展。
通过公共服务提升工程,大力推进城乡社会事业的均衡化发展、社会保障的一体化覆盖,努力建设生活宽裕、保障到位的“满意乡村”,不断增强全市农民的民生保障安全感。重点扎实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农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居家养老和银龄互助、农村中小学“五项工程”等工作,全力加快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
目前,江山市已建成农村社区示范村117个,全市农民基本用上安全放心饮用水,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8%以上,低保对象应保尽保,8万多名60周岁以上老年人享受基础养老金。
好雨洗出千峰翠。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在江山努力打造中国幸福乡村升级版的进程中,随处可见的乡村振兴与百姓自信,已经成为感知城市温度与速度最好的“计分器”。
修文县副县长左军检查渝贵快铁修文县站防范工作
成都地铁无人驾驶线路 预计在2020年底开通运行
桂珑智能锁入驻重庆2018中国国际智博会四川展馆
“科普大讲堂”活动走进船营区
市气象台发布高考期间天气展望
幸福江山:打造乡村振兴先行区
市委办召开干部作风专项整改工作推进会
野狐坡村通公交了
无锡报业集团板块走访调研走进宜兴市
34个项目1124亿!武汉市长诚邀湖北大学校友资智回汉
2018年5月7日停电信息
邹城市看庄镇举行“做自己的首席安全官——校园平安行”启动仪式
高考路上 灞桥城管全力为考生护航
市教育局:党委书记讲党课 抓牢党的建设
轿车电动车相撞 女骑手受伤
市委老干局局长杨曦调研指导芦山县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
李晖: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为永州发展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
即墨区开展加油站巡检系统操作培训
郭海英在壶关县北岭上村调研时要求
埔心网格员王伟杰获市“十佳网格管理员”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