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坚定“文化自信”,推进乡村建设。充分保护地形村貌、田园风光、农业业态,不断恢复传统油坊、磨坊、粉坊、酒坊、豆腐坊,做到“不砍树、不填塘、不占田、不拆房”,推进“一村一景”差异化布局。截至目前,全区已补助乡村旅游硬件提升配套资金400余万元;改造民宿63户、客房229间,贴补资金141.05万元;水东镇入选安徽省“千年古镇”,前进村荣膺首批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七岭村、小胡村入围中国传统村落。
二是复兴“文化传承”,支撑民俗风尚。健全完善非遗项目及传承人四级名录体系,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7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5人;着力加强保护性开发,先后投入124.2万元用于传习基地保护、传承人非遗展演,大力开发皮影、宣笔制作等研学游,打糍粑、制作枣木梳等体验游。依托三月三敬亭山民俗文化旅游月、文房四宝文化旅游节等载体,定期举办皖南皮影戏、皖南花鼓戏、跑马灯等地方特色民俗文化表演活动,2017年宣州水东蜜枣文化旅游节期间,组织皖南皮影戏展演128场。
三是增强“文化传播”,展现乡音乡韵。编制“互联网+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方案,开通“宣州旅游”“宣州文旅”等微博微信及公众订阅号,以特色地方话等方式对外发布乡村旅游、特色小镇建设最新信息。连续4年举办“非遗进校园活动”,皖南花鼓戏、皖南皮影戏、皖南剪纸等传承人每年授课40多课时;完成32集皖南皮影戏经典曲目及传统唱腔拍摄录制;推荐非遗项目传承人参加全国各项大型的非遗展、技艺赛、传承人培训班等,传播宣州乡音。
四是激发“文化共鸣”,集聚人才乡贤。制定《宣州区“引凤还巢”人才回归计划实施办法》,充分发挥“乡情牌”效用,推动在外的宣州籍高层次人才带项目、带技术回宣州创新创业,成功召开五星乡在外企业家、成功人士招商推介会,收集招商信息9条,涉及意向投资达4亿元。出台进一步返乡就业人员服务与管理工作意见,支持农民工、大学生等返乡创业就业,建成水阳、寒亭等4个乡镇农民工创业园,选聘7名大学生村官,安排10名选调生到村任职。
展现古城新韵 共享运动精彩
市政协十三届五次常委会举行第一阶段会议
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3次主任会议召开
荆州城区一摩托车自燃公交司机反应迅速5秒灭火
市外事侨务旅游局开展“5·19”中国旅游日宣传活动
宣州区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
结对帮扶20名 困难家庭学生
向阳区召开养老产业体制专项会议
市气象局:德州15日或将有局地冰雹
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王统扬:为乡村振兴培养人才
脑瘫少年孙康心中的大世界
界首市王集镇土地流转 拓宽农民增收路
东营市广饶县国地税“优化税收营商环境 助力新旧动能转换”在线访谈
延安市公安局稳步推进民警备勤休息用房和个人住宅团购工作
朔州开启旅游赛事季
上官吉庆在调研我市春季植树增绿工作时强调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全力打造绿色之城 花园之城 生态之城
3000万年误差小于1秒 天宫二号空间冷原子钟实现预定科学目标
刘振国深入市民政局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第六届四川农博会开幕 我市推出16个招商引资项目
黑河市交通运输局党委召开春节廉政提醒谈话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