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主销进口食品、日用品的精品超市大受追捧,吸引大量社会资本投入,这客观上对国货市场空间形成挤压。与此同时,网易、京东、顺丰等均大举开拓海外采购渠道,进口商品的“地盘”越来越大。
其次,国产品牌美誉度遭矮化。一些大型制造企业不懈创新升级,产品媲美同类进口产品,但在市场上仍“抬不起头”。
中国厨房电器品牌九阳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举例,他们出产的一款铁釜电饭煲在日本和同类产品接受消费者盲测,面对挑剔的日本食客表现优异,但是它在国内定价远不及日本同类产品。
某知名乳品企业通过中美合作推出高端豆奶,原料、配方和生产线都从美国引进,但是市场“叫好不叫价”。无奈之下,他们只能稀释配方后降价销售,归位于中低端产品。
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兰建平认为,如果没有广大的中国市场消费端拉动,制造端的创新能力就难以获得正向激励,中国制造很可能像有些西方国家希望的那样滑向低端,并形成恶性循环。
十九大报告指出,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报告还提出,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作为经济大国,国内需求的满足更多依靠国内供给。”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认为,仅仅依靠进口中高端产品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供需矛盾,还是要通过挖掘消费者潜在需求,加快新产品的生产和供给。投资界也认同,在消费升级方面,未来最大的机遇是新国货的崛起。
企业界认为,国产品牌或将迎来一个品牌力拉升的空间,此时“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等国家级的品牌背书不能使用,再加之广告法的约束,缺少了对外表述国产品牌优势的渠道,对国产品牌发力肯定有一定影响。
目前各个电商平台都有推出自己的评价体系,起到了一定的消费指引作用,但是由于缺乏权威性,容易被资本推手掌控,导致市场反应良莠不齐。
专家建议,有关方面应尽快推出实质性激励举措。第一,重建国家产品质量评价体系。可考虑由商标行业协会和各产业行业协会牵头制定标准,企业自主申报、专家打分,同时增加消费者互动评价因素,从而推出真正有实力的国产品牌。
第二,制定质量振兴规划。形成正向激励的产业发展机制,让真正重信誉、重质量的企业获得优质资源,从而形成螺旋上升的创新之路。
第三,严格市场秩序监管。加大对假冒伪劣商品的查处力度,坚决杜绝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土壤,为优质企业腾出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屈凌燕 周楠 翟永冠
南京采风团来商采风
卫辉市太公镇张王屯村道路硬化项目结果公告
五里牌街道开展娱乐场所和出版印刷行业专项督查
淇滨区11家企业举办春季招聘会
“十一”长假 孩子年龄相仿邻居结伴周边游
建设多维度消费品评价体系,助力新国货崛起
北戴河区举办“中国梦 文化梦 强军梦——文化进军营”专场文艺演出
为家庭医生服务“签约难”把把脉
2018年深圳·河源精准扶贫成果展示会29日开幕
300多种特色农产品等你来帮衬
长江经济带战略环评四川省 “三线一单”编制工作推进会在我市举行
宜秀区领导慰问除冰保畅一线的环卫工人和城管队员
宜章县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标落实到位
脱贫故事|苦干加巧干 脱贫又奔康
国家铁路局工程质量监督中心主任盛智平来南湖瞻仰红船
平度市扎实做好全面从严治党工作
泰山钢铁冷轧部创新成果再获国家级殊荣
战酷暑,商合杭大桥建设如火如荼
【现场】陕西省2018年森林防火宣传月启动
项目建设带全局
我市召开第八届三江杏花节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