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通七有七能”:彰显扶真贫真扶贫的坚定决心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马虎不得。除了识别扶贫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需要精准,退出机制也要精准。只有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等问题一一落实了,群众都认账了,扶贫才算取得了成效。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我市创新思路,明确提出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要达到“七通七有七能”标准方能退出,此举彰显出我市扶真贫、真扶贫的坚定决心。
2017年以来,我市建立完善帮贫带贫长效机制,促进贫困人口持续稳定脱贫,顺利让21400名贫困人口摆脱贫困、64个贫困村脱贫。
用电出行不发愁,“七通”连着群众的心窝窝
要想富,先修路。虽然过去的农村道路实现了村村通、户户通,但不少贫困村的道路状况较差,通行质量不高。在如火如荼的扶贫攻坚战役中,通路的标准不低,要求贫困村通四级以上公路,村内主要道路基本硬化(70%以上的自然村和主要街道路面实现硬化),使行路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标准如此之高,在贫困村能否一一落实?带着问题,2017年12月27日,记者前往汤阴县采访。
汤阴县五陵镇瓦查村位于三县两市交界处,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该村交通闭塞、经济滞后,全村有贫困户38户134人,村民以种植粮食为主,村集体没有收入,属省级贫困村。
瓦查村的“穷根”究竟在哪里?该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和镇、村两级干部对此没少调研。瓦查村通向镇上的路叫卫河大堤路,坑坑洼洼难行。干部一致认为,瓦查村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多,制约着农民脱贫致富,要如期完成脱贫目标任务,基础设施建设尤为关键。2016年11月,该村对这条路进行了硬化。新修的路长3.5公里、宽5米,在平整的柏油路面上,两辆汽车可以并排行驶。
“虽然通向外界的道路又宽又平,但也不能忘了家家户户门前的小街道。”瓦查村党支部书记石运平带着记者在村里参观,介绍起来滔滔不绝,“2016年,我们硬化道路1000多米,2017年又硬化了3000多米,现在,村里的道路平整,路两边还安装了排水管道,再也不担心污水横流了……”
路修好后,瓦查村很快引进服装加工等项目。大家都说,修路不仅方便了群众出行,也为脱贫致富带来了希望,这曲折蜿蜒的“民心路”连着群众的心窝窝。
通路,带来了方便,带来了致富希望。那么,通电又有哪些实惠呢?
在林州市茶店镇北马沟村,村民常和平指着新架设的输电线路介绍:“供电公司帮我们改造了线路,架设了电线杆,村民家里大大小小的电器可以放心使用了。我们再也不用担心电压低水泵抽不上水,也不用担心隔三差五停电。电力充足,我们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北马沟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赵博学是安阳供电公司干部,他告诉记者:“除了新建高压主干线、更换电线杆、新增变压器之外,安阳供电公司还为北马沟村安装了光伏发电设施,建设了200千瓦光伏电站并实现了并网,不仅全面提升了北马沟村的供电质量和供电能力,还为村集体带来了收入。”
在贫困村是否能够脱贫的“七通”标准中,还包括通水、通电话、通广播电视、通信息和通客运班车,每一项都有严格、具体的标准。
为了把工作落到实处,各级政府、各相关行业部门与包村帮扶单位齐心协力,严格按照标准一项一项反复研究、核对,想方设法加大资金投入,多措并举强力推进,以项目建设提升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夯实脱贫攻坚基础。在严格标准的基础上,坚持严格程序、严格步骤,确保贫困村、贫困人口精准退出。
致富有产业,农产品通过电商销售,“七有七能”为民解忧
一路采访一路收获。
落实“七通”带来的变化令人惊喜。那么在贫困村退出标准中,“七有七能”的标准是什么呢?答案是有强有力的班子、有办公议事场所、有稳定增收的产业、有电商代理点、有人居环境优美的村容村貌、有文化室和文化体育活动场所、有惠农超市,能稳定脱贫、能住上房、能享受基本医疗、能享受义务教育、能享受基本社会保障、能得到培训、能就业。
“七有七能”的落实情况怎么样?连日来,记者深入各个县不同的贫困村一探究竟。
内黄县张龙乡田达村村委会门前的垃圾坑填埋整修变成文体广场后,每天到这里锻炼的村民络绎不绝。村干部介绍,村里有不少贫困户是因病返贫,引导村民提高健康意识,这个文体广场功不可没。自从文体广场设置了这些健身器材,加入健身队伍的村民越来越多。
记者在林州市茶店镇八里沟村村委会大院看到,村民正把小米、山楂等土特产分类包装,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因为村里的土特产已经通过电商渠道预售一空。电商“四月小铺”负责人郭少华告诉记者:“与八里沟村合作以来,我们通过电商平台已销售小米5000余斤。”2016年年初,我市实施电商扶贫战略,制定了《安阳市电子商务精准扶贫进度表》,用3年时间对全市222个贫困村进行电子商务进村帮扶。截至目前,全市实际建成电商代理点147个,惠及147个贫困村。
在汤阴县古贤镇后路村,54岁的村民冯志珍拉着记者话家常。冯志珍是后路村贫困户,在政府的引导下,她从2016年开始种植樱桃西红柿和豆角。通过贫困户小额贴息贷款,她将种植面积从2亩地扩大到5亩地,一年收入3万多元。“以前,光靠种粮食,我的收入比较低,生活过得比较拮据。现在,我不仅新翻修了房子,购置了新家具,而且没有过去那么劳累,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村里像我这样的人还有很多,有了稳定增收的产业,穷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冯志珍高兴地说。
“围绕贫困村退出标准,我们加紧查漏补缺,加大资金投入,2017年累计投入391.7万元,使村里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公共服务等大为改善,实现了整村脱贫。如今,村民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真正是交通畅、信息通、观念变。”后路村党支部副书记程国清深有感触地说。
数字虽然是枯燥的,却是最有说服力的。一组组数据,印证着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累累硕果:2017年,全市基础类项目共修村内道路649公里、排水沟35021米,新打机井16眼,建设文化广场33个、公厕80个、文化大舞台548平方米……通过严格落实“七通七有七能”标准,使我市贫困村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产业快速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加快,群众经济收入逐年增加。
□记者 刘云丽

私自撕毁整治封条 豪车租赁行负责人被拘留
铅笔橡皮练习本 “开学经济”火到校门口
减免电费6亿元 宁波万余企业将获电价优惠大红包
武宁县城管局环卫所开展城区道路杂草清理活动
【廉洁时评】权力再小也不能任性
“七通七有七能”:彰显扶真贫真扶贫的坚定决心
旅顺口区购物节启幕
一家三口共同徜徉书籍海洋
天津专家学者:牢记责任使命 坚守理论担当
一中学子喜获四个省级一等奖
资阳保险业举办2018年职工运动会
无棣县:无棣县举办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
衢州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关于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市工商局公布2017年度十大消费维权案例
齐心协力全线抗洪抢险
宝成铁路因暴雨暂时封锁 多趟列车停运晚点
日照加强离退休干部基层党建工作
续写现代化江南名城的华彩乐章
支持农业生产救灾及防汛抗旱八亿元补助资金拨付鲁皖吉等地
三十九年种下近三万棵树 杨先刚和同事为矿山重披绿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