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业务要精 对病人要诚”


她是德艺双馨、妙手回春的医者,也是填补地区技术空白、攻坚克难的专家学者,她是认真代教、倾囊相授的“老师”,还是积极履行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职能的优秀党务工作者和政协委员……对于牛雪红来说,她的身份是多变的,而不变的是一名医者的初心。
早出晚归,外出交流学习,坐诊叫号,手术台与病房连轴转……说起市第一医院眼科主任、眼科医院副院长牛雪红,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就是“忙”。她身兼丹东市政协常委、农工党省委常委、农工党丹东市委主委及多个省、市级眼科行业学会理事、委员。4月3日下午临近下班,牛雪红在结束了当天的9台手术后,终于有了些许的空闲时间接受了采访。
勤奋敬业是牛雪红一贯的工作态度。对于别人来说,一天不回家心里不踏实,而对于牛雪红来说,一天不到医院来,心里也不踏实。她告诉记者,眼科作为一门精准学科,容不得半点马虎,对于技术要求很严苛,因此许多手术她亲自主刀。2017年,市第一医院眼科手术2000余例,其中有一半是她亲自操刀。有一次,她因滑倒造成脚踝骨折。当时正赶上被邀请的北京专家来医院为一患者做手术,必须由她配台。牛雪红毅然拖着打上石膏的脚,强忍伤痛,硬是让丈夫把她从家背到医院配合手术。这一举动,令患者、外请的专家以及同事深受感动。在工作中,深夜接到医院电话也是家常便饭。有一次冬夜里,连续三次接到急诊电话,她毫无怨言三次前往医院。在第三次急救后,因不放心患者的病情,她索性就守候在科里。
“做医生,一定要以人为本。对业务要精,对病人要诚。”这是采访中牛雪红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临床实践中,她深知,医术是医生解除患者病痛的先决条件。虽然作为我市眼科拔尖人才、在专业领域的造诣也广受认可,但牛雪红从未间断学习,也不曾放过任何外出深造的“充电”机会。二十多年来,她多次到国内外的知名医院和科研单位进修,参加行业大会。不仅通过勤学苦练为自身积累了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还在丹东地区成功开展了玻璃体切割手术、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难治性眼外伤手术、眼内非磁性异物取出术、玻璃体联合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视网膜手术、难治性青光眼手术、羊膜移植及眼前段再造术等一系列与国内外最先进水平同步的现代显微眼科技术,填补了我市眼科领域的多项空白。
提高自身的同时,她还注重人才培养。无论是查房还是手术,有时甚至是利用午休时间,牛雪红通过对年轻医生的言传身教、悉心教导,帮助他们熟悉了解相关眼科知识、丰富诊疗经验。医院在定期选派技术骨干外出学习研修,不断提高医生业务水平的同时,还与北京同仁医院、北大眼科中心、中国医科大学、沈阳第四医院多次进行技术联合,利用眼科教学系统,方便医生通过显示屏观摩,有效提升了医院眼科的医疗综合服务能力。
“医生不能只看病,更要关注病人。”牛雪红认为,作为一名医生不仅要技术精,服务也要精。医护人员应站在病人的角度换位思考,思考病人对自身疾病的疑虑、担忧和关心的问题,并帮助解决。考虑到眼科建设投入较大,许多基层医疗机构的眼科并不发达,牛雪红便每年组织医护人员,走进社区、学校、敬老院进行义诊。市第一医院眼科病房有一间爱心病房,收治过许多家庭困难的患者。免费住院、捐钱捐物,在医院的支持下,牛雪红带领医护人员尽可能给予患者方便和照顾。
“全国五一巾帼标兵”“辽宁省女职工创优标兵”“辽宁省优质服务先进个人”“丹东市自然学科带头人”……多年来,牛雪红获得了国家、省、市的多项殊荣。在她的带领下,医院眼科也多次被丹东市卫生系统授予“先进集体”。牛雪红认为,看着患者摆脱病痛、重见光明,重获劳动能力,重拾生活的希望,这才是一个医者最好的荣耀。
记者 李雯琪
 
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调研国资国企工作
[公安局]成都交警发布首个“双语出行指南”
2017宜昌国际马拉松看点 用奔跑感受城市变化
舒洪波赴金龙村开展“深入贫困村 集中解难题”调度工作
旧家书、老照片、结婚证、日记本……市民谢立国废品站淘捡“旧时光”
“对业务要精 对病人要诚”
东营市卫生监督执法局举办全市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微课大赛
原桑植卷烟厂一期危房拆除完成 我县加快推进金海实验学校项目
两车迎面相撞 女骑手腿部骨折
警方图解“冒充公检法升级版”骗局
不断巩固团结奋斗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建院60周年座谈会举行
贯彻十九大精神 国税在行动
我市多措并举推动乡村振兴
林业人的“眷恋”
2018年阜南县柳木文化产业出口实现首月开门红
秦皇岛开发区东区国税局多举措提升纳税服务水平
含山县举办第七届高(职)中男子篮球比赛
国庆期间 我区接待游客128万人次
大鹏新区侨联开展中秋走访慰问归侨侨眷送温暖活动
深圳去年共有27.28万例孕妇接受地贫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