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经济开发区创新驱动让企业“唱主角”“挑大梁”

    在河口经济开发区,有家企业叫山东汇海医药化工有限公司,它打破了国外公司的技术垄断,先后获得发明专利25项,荣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参与起草行业标准5项。是什么让一家小企业迸发出如此强大的创新力量?记者带着好奇走进这家企业。
   在汇海医药公司的药品研发实验室,技术部总监赵攀峰正带着科研人员,对三嗪环生产技术进行优化提升。在近期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通过的科技成果鉴定中,汇海医药公司的这项技术被认定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但在赵攀峰看来,该技术还有提升的空间,要用最少的原料做出最大的价值。
   以前,我国自产头孢菌素原料药较少,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因而需大量进口。国外大药企对我国实行技术封锁,无法通过引进——消化——吸收的技术方案加以解决,增加了生产成本和就医成本。
   为了破解这一行业难题,自2005年成立以来,汇海医药公司一直致力于抗菌素中间体及相关产品的科研开发。“一款新药的研发需要耗费数年时间,投入巨额的资金,以及大量的科研人力。”赵攀峰介绍说,企业在三嗪环生产技术上的突破,与企业舍得花钱、能够承受失败风险是分不开的,仅去年的研发经费投入就达到1358万元,占销售收入的4.37%。
   汇海医药公司还与济南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聘请济南大学郑庚修教授作为技术带头人,经过长期攻关,攻克制约头孢抗菌素中间体生产的关键技术,产品替代进口并大量出口,占据全国55%以上市场,引领了行业的技术创新。
   在来汇海医药公司之前,赵攀峰在济南大学跟着郑庚修教授做科研,一直对产学研结合有很大困惑:一些技术为什么在实验室中试成功,在车间里却转换不出来?现在,在企业科研一线的他有了新的感触:“人才与企业的结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技术的转化受很多因素影响,产品得到市场认可也需要时间。但一旦打通了转化这一环节,技术就能创造出巨大的社会价值。”
   尝到甜头的汇海医药公司,更加注重与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先后与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济南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了山东省院士工作站、东营市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与高层次人才开展了广泛的技术合作和项目合作。
   “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对我们企业而言,就是要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如今的医药市场,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只能挣点加工费。要想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唯有不断开发出突破性的产品,而这离不开科研人员的坚守,更重要的是企业家的信任和支持。”赵攀峰告诉记者。

绥滨县构建医疗保障体系靶向因病致贫根源
对“野游”说不 扎牢水上安全篱笆
丰都三建乡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筑牢脱贫根基
好听到哭!杭州明星盛一伦昨晚上央视唱了一首歌大赞西湖 撒贝宁这样评价
黄志豪: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全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河口经济开发区创新驱动让企业“唱主角”“挑大梁”
烟台2018“敬老月”正式启动 表彰先进集体及个人
2018年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联赛游泳比赛明日开赛
我市坚持“三个一线”保障安全生产
携手广州欧芭莎Eubazaar化妆品加盟店,共同创造美好未来
有人打着报社的名义行骗
南明区三年内将消除棚户危房
黄晓武率队观摩调研创新大道、梧桐中路及泉山公园建设
市工信委:开展公司治理与多层次资本市场专题培训
浪头镇文安社区 帮失地农民找饭碗
山东戏剧红梅大赛市山东梆子研究院11人斩获佳绩
南平市地震局领导走访慰问地震宏观观测点
徐州打造群众满意的“四位一体”行风热线品牌
[社会]珠山区:开展液化气站联合整治行动
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请专家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