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飞扬颂盛世,文化创建惠民生。8月15日晚,铜川市第25届广场文化活动闭幕式暨颁奖晚会在新区阳光大舞台隆重举行。至此,2018年度“诗与远方 文化铜川”消夏广场文化活动在广大观众的掌声与欢笑中圆满落幕。从6月28日至8月15日,49天里阳光大舞台累计举办演出43场次,参演单位40余家,各类综艺节目580个,演职人员达2500余人,受惠观众累计达15万人次。同时举办了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成果展、第六届“360°看铜川”摄影展、铜川非遗成果展、陕西群众美术书法摄影展铜川分会场、少儿才艺大赛、第二届“照金杯”少儿书画展、铜川作家作品签售活动等多项专题活动,本届广场文化活动创历年以来场次最多、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内容最全、群众满意度评价最高的记录,充分体现了我市近年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显著成效。
坚持共建共享,打造公共文化示范项目
为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贯彻《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庆祝铜川建市60周年,精心策划、隆重推出“诗与远方 文化铜川”主题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活动包括全民朗诵大赛、360°看铜川摄影大赛、“柳范精神”书画大赛、剪纸大赛、“秦声秦韵”秦腔大赛、豫剧大赛、青年歌手大赛、农民工诗歌朗诵活动、“踏着时代节拍拥抱美好生活”广场舞大赛、全市优秀群众文艺团队和优秀文化志愿者评选工作等10余项文化赛事,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展示我市城乡发展建设成就和广大群众生活巨变,展示铜川“崇德尚文,海纳百川,埋头苦干,创新奋进”的城市精神,礼赞改革开放,讴歌民族复兴,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让广大群众秀才艺、显身手、展风采,共享文化事业发展的可喜成果。
为了迎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对我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终期验收,市群众艺术馆围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普法宣传和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大局、以群众文化生活新需求为导向,围绕当前文化建设中心工作策划活动、组织节目,一是高度重视,扎实安排,面向群众制定和公示服务“菜单”,同时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签订服务“订单”,确保主会场的42场演出有条不紊,有序进行。活动首次采用舞台led大屏,精心设计灯光和舞美,从硬件、软件各个方面都提升了规格与档次。二是积极发挥各级文化场馆职能、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策划了各区县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成果展演活动,五个区县轮番上阵、各基层社区举办专场演出,让各级文化馆站、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成为出节目、出人才的摇篮。三是坚持“公共文化大家办”的服务理念,吸纳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参演单位中既有艺术馆、文化馆、演艺公司等专业团队,又有共青团、工会、学校、民营文化公司的广泛参与;既有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类节目汇演,又有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的特色呈现,还有广大文化志愿者、文艺爱好者、戏迷朋友的义唱义演。其中庆祝建党97周年群众歌会、群星奖获奖节目展演、铜川市少儿艺术节、铜川市铜煤职工文艺展演、“踏着时代节拍 拥抱美好生活”广场舞大赛等专题晚会阵容强大,演员人数众多,节目种类丰富,舞台上下异彩纷呈,为广大群众献上了丰盛的文化大餐。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服务提升品质
把广场文化活动作为开展全民艺术普及、铸造群文品牌的主阵地和打磨节目、锻炼人才、推出精品的“精品班”。一是以比赛的形式组织展演。通过初赛、复赛、决赛层层把关,优中选优,挑选优秀人才和团队,选拔优质节目;二是通过举办广场舞培训班、戏曲提升班、音乐、合唱辅导班、书画培训班、社区艺术课堂、创作研讨会等日常性、公益性艺术课堂,挖掘和发现了一批创作骨干、业余演员,创作和储备了一批优秀节目;三是依托全市公共文化馆联盟,扎实推进群众文艺团队的孵化培育,常年开展音乐、舞蹈、书画、摄影等免费培训,对全市各类文艺团队开展业务指导和规范化提升;四是每年通过十佳文艺团队和十名优秀文艺志愿者评比表彰活动,树立典范,提升节目水准,推动全民艺术普及不断迈上新台阶。
市群众艺术馆党员干部和文化工作者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优化服务,不断更新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模式。立足服务对象,首次举办“桀骜”摇滚之夜音乐会,开创我市近年来举办的本土摇滚音乐会之先例。从群众文化需求出发,在全省范围率先组织举办全市豫剧大赛,受到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誉。针对不同群体策划举办的“青年歌手大赛”“秦腔大赛”“农民工诗歌朗诵大赛”等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市群众艺术馆创编的舞蹈《大家一起来》、眉户小戏《秧歌情》、小品《卖房》等一大批本土原创文艺节目首次亮相,富有地域性、时代感、亲和力的表演令广大观众拍手叫好。一些充满艺术个性的新题材、新表现形式不断革新群众的艺术观念与视野。作为广场文化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阳光广场展出的“360°看铜川”第六届摄影展共展出作品400余幅,众多珍贵作品的集结,生动直观地讲述了铜川因煤炭而兴市的历史故事,具有极高的资料价值和艺术价值。在美术馆展出的“全省群众美术书法摄影展览铜川分展”以饱蘸深情的笔墨描绘群众生活天翻地覆的变化,以精美的书画作品向铜川人民汇报,向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献礼。在创建验收期间,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专家和省市领导参观各项展览活动并给予高度评价。
做好均等化服务,让创建成果惠及广大城乡
为了最大程度地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性、便利性,让演出服务惠及各个区县和广大城乡,今年的广场文化活动采取主分会场巡回展演的模式,在新区阳光广场设主会场,同时在宜君县中心广场、印台区政府广场、王益区华天广场、耀州区永安广场分设四个分会场,各大舞台遥相呼应,开展同期、同步演出,以满足各地群众需求。同时,我市各大景区、各乡镇、街办也不同层次地举办了纳凉晚会、文艺赛事以及“文化大篷车”巡演活动,把优秀的文艺节目送到了群众家门口,让偏远地区的群众也能公平均等、便利便捷地观看节目。
根据《公共文化服务评价办法》,我市公共文化服务制定了三级评价反馈机制,成立了由文艺名家、区县文化馆站干部、群众文化志愿者组成的演出评审团,负责为每一场演出、每一个节目、每一位演员打分。在评审中积极发挥市群艺馆理事会、监事会的监督职能,聘请第三方社会机构参与艺术评价,同时面向群众发放调查问卷,形成多层次、多角度的信息评价与反馈机制。广大群众不仅对文化活动的丰富性和艺术水准给予肯定,同时在公共文化服务知情权、参与权、提升感、获得感等方面也有充分要求,今年的得分为历年来最好成绩。
舞台上,广场舞、小合唱、眉户戏,精彩节目轮番上演;舞台下,喝彩声、鼓掌声、欢笑声,男女老少群情激扬。广场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名片与精神风貌,也是一个地区广大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我市广场文化活动自1993年首创以来已连续举办25届,已成为铜川百姓自家门口展示才艺、观赏节目的“星光大道”,也曾被省文化厅评为第三届陕西省群星奖项目,但这仅仅是近年来铜川群众文化活动的一个侧影,丰富多彩的文艺展演已经成为铜川文化生活的新常态。当前的铜川已是“年年有晚会,月月有演出”“消夏广场好戏连台,逢年过节演出不断”。铜川市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供给。全方位、立体式、高规格打造西部文化之城,让全市人民收获到满满的文化“获得感”和城市“幸福感”。(通讯员 朱元奇 本报记者 吴洋凯 摄影记者 辛国炜)
市工会系统召开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会
全镇6家农贸快检市场共开展农产品快检11235批次 合格率99.62%
明年公务员考试计划招录2.8万余人
小雨、大风、降温 新一波冷空气今日抵济宁
固镇县被省卫计委、省扶贫办评为健康脱贫工程示范县
为群众烹制艺术盛宴 为创建验收加分添彩 ———铜川市第25届广场文化活动综述
中国地级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公布 镇江名列第18,五个分项指数全A+
灵璧发放中小学生《营养与健康》读本
落实整改措施改善村容村貌
中鼎集团荣膺中国橡胶工业百强企业(非轮胎类)第一位
城乡规划批前公示——防城港市边防支队的“港口区边防派出所营房”总平面规划设计方案
三门县海游街道“三化结合”全力消除经济薄弱村
柯俊参加恩施州委办公室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强调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彰显新时代党办工作新作为
临空经济区:健步走来的产业新城
《刘二姑吵嫁》荣获皖江八市群艺(小戏)大赛金奖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调研我市农村电影放映工作
贫有所居 幸福满院
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国打响改革攻坚战
防城港“5·15”宣传日活动突出为民主题
武陵源:47个统筹整合财政涉农项目正全面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