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公检法 诈骗有“剧本”


编者按:近年,网络电信诈骗层出不穷,不仅给群众造成钱财的损失,也酿成了许多悲剧。在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和广泛宣传下,群众逐渐认识了不少诈骗形式,对电信诈骗多少产生了一些免疫力,然而骗子的套路也在不断更新,不少无辜群众依然上当。
    电信诈骗的骗局真得那么高超、令人防不胜防吗?今日起,本报推出“电信诈骗骗术大起底”系列报道,集中关注此类问题,拿起科学武器,预防电信诈骗。
原标题:“电信诈骗骗术大起底”系列报道之①冒充公检法 诈骗有“剧本”
□记者 孙影影    如今,电信诈骗花样不断翻新,让人防不胜防。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一不留神,你就被不法分子盯上了。3月12日,记者走访发现,骗子冒充公检法来电进行诈骗的方式在我市屡屡发案,给市民造成不少财产损失。当遭遇这类电信诈骗时,市民往往出于对公检法等国家机关的信任和敬畏心理,很容易上当受骗。而在这类诈骗案件中,市民被诈骗的金额往往很高,骗子也会利用一切可乘之机对受害者“吃干榨净”。
    遭遇:“我是警察,你涉嫌参与贩毒”
    “喂,您好!我是上海市公安局工作人员,您在上海办理了一张电话卡,欠款达8000元,并涉嫌一起贩毒案件,需要配合公安机关侦查。”去年7月,林州市民张先生接到一个陌生来电后被告知,由于他涉嫌一起案件,其银行账号被封。为了让张先生相信,电话里的男子说出了张先生一系列个人信息,这其中包括身份证号码。男子一直强调,张先生最近用一张电话卡进行贩毒交易,后果很严重。正当张先生忐忑不安之际,这名男子立刻话锋一转,表示可以帮助张先生证明清白。
    挂断电话后,张先生通过114查询,验证了该电话号码的真实性,又按照对方提供的所谓的上海市公安局的电话打了过去。之后张先生收到了两份文件,一份是逮捕令,另外一份是保密协议。此时,张先生已经彻底相信自己惹上了麻烦,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听信陌生男子的话,将总计4万元转到了对方提供的一个所谓的公证账号里。
    接连几天,对方每天都会打电话对张先生进行审查,而深陷其中的张先生又陆陆续续给对方转款数万元。尽管如此,对方并没有收手,而是以各种名义,不断说服张先生转款,并要求他将房产抵押之后,再将钱打入“公证账户”。在办理抵押房产手续的过程中,张先生的家人发觉了张先生的异常举动后慌忙报警,张先生才恍然大悟,意识到这是一个骗局。警方调查后发现他所汇款项已经被转移。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北关区、林州市等地接连发生数起类似冒充公检法的电信诈骗案,受害群众损失惨重。尽管很多人在碰到电信诈骗的时候能明辨是非。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在碰到电信诈骗时会被骗子牵着鼻子走。
    揭露:受害人上钩,会被“吃干榨尽”
    “冒充公检法进行电信诈骗,是所有电信诈骗犯罪中涉案金额最高的一类骗术。”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二大队队长李兵告诉记者,在警方接触到的这类电信诈骗案件中,受害人往往被骗走数万元至数十万元不等,危害性很大。整个诈骗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电话中的演技,按照诈骗剧本的要求,声色俱厉地让受害人入局。
    在采访中,一位负责侦办电信诈骗类案件的办案民警告诉记者,这种骗局看似复杂,其实整个诈骗过程严格按照精心编写的剧本进行,在警方提供的一段诈骗原声录音里,记者可以清楚听到骗子是如何按照剧本进行“诈”与“骗”的。“你仔细听听就能听出来,骗子首先要取得受害人信任,因此第一步就会先通过网络购买受害者的个人信息,例如身份证号、住址等隐私来取得受害者的初步信任,同时会通过改号软件将来电显示改为警方办公电话,让受害人拨打114查询验证,进一步增强信任。”该民警说。
    按照民警的提示,记者从录音中了解到了骗子的诈骗手段:当取得受害人信任后,骗子会通过声色俱厉的语气,强势震慑并恐吓、控制受害人。办案民警表示,骗子会让受害者彻底相信自己卷入了一个重大案件,随时可能被逮捕。为增强恐吓效果,让骗局更加逼真,骗子会通过虚假政法机关官网或网络传真发送信息,让受害人收到一份所谓的通缉令,此后,骗子利用受害人的恐慌心理,缓和语气,进行布局。
    “随后,受害人就会进入转账环节。通过遥控转账,将受害人‘吃干榨尽’。”办案民警表示,骗子会给受害人提出“证明清白的唯一方法”就是进行资金调查。所谓的资金调查,就是要求受害人通过atm机把钱转到指定账户,直到受害人卡上的存款全部落入骗子手中。但这还不是骗局的终结,很快,受害人还会继续接到骗子让受害者继续转账的电话,诈骗剧本要求,一旦上钩就要“吃干榨净”,直到卖房!
    而在这段录音中,自称姓陈的犯罪嫌疑人现已被警方证实是福建人。这段长达3小时的诈骗录音是他自己同步录制的,目的是作为培训教材使用,而如今则成为了自己行骗的证据。
    当心:境外实施诈骗,资金难追回
    今年1月,我市公安机关重拳出击,打击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在上级公安机关的组织下,成功将在老挝抓获的41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押解回国。这其中,就有专门冒充公检法实施诈骗的团伙数个。
    “当我们在老挝对嫌疑人实施抓捕时,正有一名团伙成员利用‘警察’身份,对林州市一位市民进行诈骗。”李兵告诉记者,这类电信诈骗案件由于在境外作案,侦破难度很大。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的身份实施诈骗,也极大地影响了公检法等国家机关的公信力,十分可恶。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类境外实施的电信诈骗案件侦破难度大,也很难追赃。
    受害人一旦将钱打入骗子指定账户,资金就会迅速从一张卡分散到几张卡、再到几十张、几百张,呈金字塔状逐级分散、层层分发,满足了每张卡最多取两万现金的条件,在境外被分别提现。
    “2013年,我们对一起冒充公检法进行诈骗的案件进行了立案,受害人王女士被骗资金达35万元。”市公安局殷商分局一名负责侦办该案件的民警告诉记者,通过对资金流向的侦查,警方发现犯罪集团手中持有上千张银行卡,分别涉及国内多家银行。在大陆办卡,随后寄到境外,在境外取款、提现,大量资金短时间内在境外被整存零取,提现瓜分。
    相关媒体报道显示,今年3月,一条有组织办理银行卡,然后出售给境外诈骗集团的黑色产业链被温州警方和沈阳警方联合打掉,26名收贩卡人员中有3名组织者,其余23人均为专业开卡人员,每人开户办理的银行卡都在10张以上。
    该案中,犯罪嫌疑人交代,一张用真实身份证办理的银行卡,包括密码可以卖60元到80元;如果包含网银、u盾及身份证复印件,可以卖100元;最多的一个人共卖掉了自己名下的62张银行卡。为了规避银行单人开户数量的限制,他们会在网上公开买卡。几经转手,这些银行卡最终以每套800元到1200元的价格,落入境外诈骗集团手中。
    切记:公检法人员绝不会让你转钱
    记者调查发现,冒充公检法诈骗,犯罪嫌疑人会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及身份证照片,制作成假通缉令。针对会上网的年轻人,嫌疑人会通过伪造的检察院官网给受害人传送“检察院通缉令”;老年人是骗子重点侵害对象,针对不会上网的老年人,犯罪嫌疑人会通过传真的方式送达假通缉令。
    值得关注的是,骗子使用的传真并不是我们平常使用的传真机,而是近两年才出现的网络传真,也叫电子传真。它的原理是:通过互联网可以将文件传送到全球各地的普通传真机上,由对方在传真机上接收传真件。因为发件人不需要传真机,所以此手法隐蔽性强。此类骗术中,骗子利用普通市民对银行、电信部门及公检法等国家机关的信任和敬畏心理,冒充工作人员,以欠费、涉案、起诉为由实施诈骗。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冒充公检法诈骗,尽管这是所有电信诈骗中案发数量最大、诈骗金额最高的,但对于手机用户来说,防范这类诈骗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只需要记住公检法人员是不会在电话中让你转钱这一条,更不会把通缉令或逮捕令寄到个人手中。
    除此之外,如果要做到让骗子无从下手,还需要管住银行卡买卖,明确虚拟运营服务的相关责任。

让金融活水带动乡村振兴
遂昌党性提升培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农村延伸
华容县治河渡镇举行“爱心彰显道德之美,奉献引领新风之路”的义务献血活动
分宜县税务部门多举措规范税收执法行为
"城市美化师"烈日下坚守市城管局一把手送"清凉"
冒充公检法 诈骗有“剧本”
唐良智在一季度经济工作会上强调:稳增长提质量抓落实保目标 努力推动经济平稳高质量发展
温奇志出席市林业局党组民主生活会
民宿短租“看上去很美” 问题却不少
二孩妈妈突发脐带脱垂 医生7分钟剖腹并救活胎儿
咸宁召开征兵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今年征兵任务
刘芳震在恩施州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强调深刻吸取“4·10”事故教训 以更坚决严格措施确保安全
尤溪双洋村:美了生活富了口袋
建设大型城市商业休闲旅游综合体
树好作风 谋新作为 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公告:泸州市广电中心双电源改造工程公开招标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我市养老保险事业从“有保障”到“更完善”
海口“爱鸟周”活动启动 科普爱鸟知识 守护绿水青山
九江市执法局大力整顿学校周边共享单车 保障学生出行安全
“五四”走基层彰显靖州检察青年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