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俊禹:我深深地爱上了运河


郭俊禹
大运河。资料图
那是8月初的一天,我从《衡水日报》上读到“走基层·运河行”记者采访大运河沿途村庄的文章,突发奇想,决定自己也要“行走大运河,观赏沿河景,探寻发展史,了解风物情”,并以交通人的独特视觉,记录运河风貌,书写传统文化,整理沿河资料,开展一次接近大自然、认识大运河的文化之旅活动。
  就这样,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就“鬼使神差”地开始了这项工作。首先,我翻阅了现有大运河衡水段沿途地形地貌等基本概况,然后,分时分段深入大运河衡水段现场,自北向南驾车行走,采访拜会当地一些文化名人,搜集运河相关史志资料,感受运河交通文脉,丰富自己业余生活,并把自己独有的所见所闻有选择的记录整理成文章,在网络发布出来,供同事朋友及广大读者阅读和欣赏,成为“传承运河文化,讲好衡水故事,汇聚起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强大合力”。
  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它凝聚着中国智慧、浸润着探索创新精神,是“流动的文化”。而衡水境内的运河文化更是博大精深,亟待挖掘、整理,发扬、光大。为此,我不顾工作繁忙,不怕身心疲惫,行走大运河,了解大运河,研究大运河,进行自己的大运河衡水段文化之旅。但这项看似简单的行走活动,做起来却不是那么轻松和容易。因我还是在职人员,要确保正常上班工作,我只有选择性地去寻访、去调查,只能最大限度利用节假双休日。而行走中意想不到的现场困难就更是经常遇到,但每每此时,我反而更坚定了信心,一定把这项有意义的活动做成做好。
8月17日,是我行走大运河的野外第一天。一大早,我带上必备的资料和工具,乘小车到达阜城县大运河廖庄桥后,就沿左堤岸向北行走,不停上下河道,不停拍摄,不停丈量。为了节省时间,经常是快速行走、急忙调查,边走边拍。遇到沿河设施、附近村庄就要停留较大功夫,进行细致的调查、采访。为了更完整、更全面了解大运河,更多打捞历史的钩沉,弥补遗漏和缺憾,有时候还往往需要再重走一遍。10月30日,我再一次来到大运河阜城段上的廖庄桥处,重走阜城段,补写阜城情的大运河文化之旅行动。
那天,我沿着大运河左岸进入景县连镇乡。有着35个年头的连镇桥依然屹立在大运河上。为全面了解该桥现状,我踩着满河坡的垃圾,下到近8米深的河床中央,观察桥梁运营情况、拍摄桥梁的全景,杂草丛生,淤泥连片,野虫飞动,我全然不顾,选择位置,定好角度,按动快门,留下最完整的桥梁使用瞬间。我还借助相机仔细端详桥梁顶部,观察桥梁上部结构微弯板变形和病害发生状况,以一个老工程技术员的身份,做起了桥梁技术调查工作。当我从河道里返回到岸上,抖落掉浑身的尘土和杂草后,围拢在桥上的众百姓感到莫名其妙,我却为在那个经济、技术都较落后的年代里,景县人民因陋就简,大胆组织施工,建成连镇桥梁,把工程质量做到极致,确保了这桥梁安全运营35载而喝彩点赞。
  在寻访到大运河景县与阜城县交界时,我发现一座沿河断头桥跨越在大运河上,急忙停住脚步,向附近的棉花地里劳动着的当地老乡询问,得到的答案是“这座桥是景县水利局2011年前后就修成的混凝土桥。这边修好了,对岸东光县那边不连接,人家不修桥头引道,更不修连接桥的公路,就这么搁置着有十来年了,真的怪可惜啊!”为了反映和记录这断头的桥梁,我跳下河对岸东光县境地的近10米深的引道下面,进入齐腰深的棉花地里进行拍摄。一不小心,我掉进了桥头旁一个隐蔽的大坑里,左胳膊划破流血,右脚扭伤疼痛难忍,但爬出来,坚持着完成整个调查勘测和拍摄。事后,我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这一热点问题,希望桥两岸加强协调,尽快解决道路畅通。
  为了解大运河故城段四女寺枢纽工程修建历史概况,我在查阅衡水市、故城县所有涉及文献资料的同时,积极与对岸山东省德州市文化、水利、交通部门联系,多次进行电话沟通、网络交流,利用节假日到德州市登门拜访有关方面同志,搜集相关资料,并行走大运河德州市区段。大运河从南向北,从故城县夏庄镇东第三村进入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管辖段,宛转北流约7.8公里,经过市区运河大桥、胜利桥、三八桥、天衢桥、衡德铁路桥,又再流入景县留智庙镇叶园村。我全面掌握了大运河衡水段中从卫运河到南运河的组成和变迁,更深入了解了衡水与德州唇齿相依、血脉相连,安危与共、和衷共济的大运河渊源历史。
  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4个月、数次亲临大运河现场,行进在大运河左堤岸上,记录沿河文化遗存,了解沿河风土民情,搜集沿河人文故事,拍摄沿河风景。不辞辛苦、历经磨难,奔走阜城、景县、故城及德州市区,走遍大运河衡水段全程179公里,涉及三县14个乡镇、107个行政村,实地调查桥梁23座、浮桥船闸5处,扬水站及水利设施78处,拍摄了大量实地影像资料。与此同时,业余时间里,我勤奋笔耕、夙兴夜寐,并走访文化、水利及交通航运部门相关人士,查阅和参考相关县的县志、水利志、交通史及能翻阅到的所有见到的相关资料,认真整理成史料游记随笔短文,不断在网络上及时发表。我以客观反映大运河发展现状、真实记录一方水土前行的脚迹,这些文章是我用双眼看、用双脚丈量后写出来的,真实、自然、可信,或许是引发了人们不尽的乡愁和无限遐想,赢得了社会广泛阅读量,也获得不少赞誉。最后,我对所有文章进行再加工、重梳理,丰富资料、完善内容,编辑出版了12万字、200余幅照片的《我来运河走一遭》文集。全面反映大运河衡水段现况风貌,重点记录大运河沿河村庄、乡镇,桥梁、渡口等历史遗存、民俗风物、人文景观,展现出衡水运河文化的点点滴滴,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
4个月里的行走、了解和研究、记录大运河,我也成为了当下衡水市全程走访大运河、记录大运河的第一人,更对大运河有了深厚的情感和全面的了解。“大运河河北段全长530公里,衡水境内大运河位于市境东部与河北省沧州市、山东省德州市交界处。衡水段运河从故城县南部辛堤村入境,往北流经故城县75.2公里,景县73.2公里,阜城县30.65公里。至阜城县张华雨村北入沧州境,总流程179.05公里,约占河北省全长的1/3左右”。
  大运河衡水段沿河丰富的文化遗存构成了大运河璀璨而厚重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着衡水曾经的文明与辉煌。故城县的郑口险工重力挑水坝、景县的华家口夯土险工、阜城县的戈家坟引水闸等都是大运河衡水段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或文化遗存中的重要代表,这些水利工程遗产有的仍然发挥着作用,有的已经成为遗址。回望历史,我们的前人在与水患不断抗争中,以工匠之心、以中国智慧发明创造出诸多行之有效的水利技术和理念——顺势治水、精细施工、精益求精……都蕴含着多方面的科技含量,无一不体现着人类的智慧和才能。当下,我们在对历史充满自豪和敬畏的同时,也要对大运河现状与文化带建设进行更多的思考——如何更好地保护好、利用好我们的母亲河。
  一路走来,我欣喜地看到我市的大运河的保护与利用也在科学规划的引导下积极展开,并取得一定成效。特别是故城县的运河风情公园,景县的华家口坝,以及景县的白草洼,阜城县的魏圈、刘老人村的美丽乡村建设,都是景色美丽、成效巨大,令人鼓舞。但沿途不协调景象依然存在,河水污染、垃圾遍地,乱开乱挖、乱砍滥伐、侵占河道,人为生态破坏严重,有路不畅、有桥不通,区划壁垒、人为割据等等,真的让人十分痛心。
  如今,我真的爱上了大运河,更加关注、关心大运河的保护、利用工作。我愿做大运河文化的行走者,继续了解大运河文化、丰厚大运河文化、放歌大运河文化,积极投身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事业中,为建设经济强市、美丽衡水做出自己的贡献。

鸡西市图书馆开展文化进万家 送书进军营活动
临泉县庙岔镇:全面开展脱贫攻坚进村入户走访排查工作
网友称治疗不孕症遭欺骗诱导 说好5千保怀孕结果费了7万仍没怀上 医院怎么说?
强化科技支撑加快建设放心农场
安然穿越“山竹”莫忘逆风前行的人
郭俊禹:我深深地爱上了运河
金星村盘活六十亩闲置土地建工厂
成都正掀起率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磅礴浪潮
张口要买两台电动车 转身这名男子骑上车就跑!
湖南省政协将在政协会议期间控烟 倡导“无烟”风气
一女子因诽谤他人 被惠东县法院判处公开道歉
我镇推动危化、冶金等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交联电力”等两批次电缆不合格
购买二手手机退货维权两难
金华市劳动模范评选和管理暂行办法政策解读
三明市多措并举积极开展春节期间禁毒宣传工作
我市10个“青年之家”成为全省示范
兰山警方扫黑除恶传捷报 多个涉黑犯罪团伙被打掉
市环保局要求按时报送整治情况
2018九龙湖(宁波)国际半马期间 部分道路采取临时交通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