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城市桥梁由7座变为25座


 改革开放40年间,朝阳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位于城区的桥梁无论是建设数量,还是外观造型都有了很大飞跃。据市政工程管理处介绍,1978年全市桥梁数量仅有7座,而到2017年末,城市桥梁达到25座。这些桥梁的建设不仅完善了区域路网结构,方便了市民出行,也促进了朝阳经济发展,提升了朝阳形象。
  朝阳人都知道,我市城区有两大河流和一条自然洪沟,两大河流是大凌河和什家河,大凌河从城南绕城东往城北流去,什家河位于城区北面,由西而东汇入大凌河。一条自然洪沟是榆树林沟,由西南向东北穿过市区,中途与南大沟汇合。在这两条河和一条洪沟上,为了方便市民通行,缓解交通压力,我市建设了多座桥梁。
  大凌河上最受关注的有3座桥,每座桥都各有特色,共同组成了古城朝阳的一道美丽景观。凌凤大桥是在原东大桥旧址建起的一座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全长540米,其中主桥长180米,引桥总长360米。值得称道的是,凌凤大桥科技含量高,施工难度大,是辽宁省公路系统的第一座自锚式钢管砼拱桥,在东北是第二座,它的建成在朝阳交通建设史上谱写了新的篇章。同样横跨在大凌河上的珠江大桥是我市首座塔式斜拉桥,全长1341米,由主桥、引桥、引道及接线道路四部分组成,其中,主桥长340米,主塔高76米。位于最北端的麒麟大桥全长508.32米,主桥为双塔三跨双索面自锚式悬索桥,主跨180米,是国内同结构桥型最大跨径,填补了朝阳市自锚式悬索桥建设的历史空白,是朝阳市城市建设中的点睛之笔。该桥的建成通车对提升我市城市品位、优化人居环境、加快新老城区互动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三桥飞架东西,早已成为朝阳市区的标志性建筑。
  作为燕都新城与老城区连接的重要通道,燕都大桥横跨在什家河上,位于燕都新城东街与什家河交会处,长277.44米,宽34米,主塔高43.18米。燕都大桥的结构与大凌河上的所有大桥结构不同,为双塔拱式斜拉桥,其中两个拱塔呈v字形布置在中间,造型漂亮,所以也被很多朝阳人称为景观桥。
  另外,龙城大桥、哨口大桥、燕凌大桥等城市桥梁,不仅便捷了市民交通,美化了城市建设,还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本报记者 王甲卓

岭东区召开区委第三轮常规巡察工作情况反馈会议
寻找有故事的你 一起见证民生变迁
芜湖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大调研大排查大整改活动
园区科技企业亮相北京科博会
不少孩子存健康问题专家建议:健康饮食加强锻炼
改革开放40年城市桥梁由7座变为25座
住建部城市管理监督局领导参观调研我市数字城管
广州市法制办召开《广州市房屋使用安全管理规定》立法专家论证会
利辛县多措并举加强驻村扶贫工作队管理
长青乡扎实开展村党支部委员候选人考察工作
新能源车蓄电池回收新规明起施行
核心产业规模力争2025年超过300亿元四川人工智能越来越“能”
曲周县人民政府召开第十一次常务会议
配生土技术进社区 提升游园植物景观
休闲游丨北纬30度的村落,返璞归真的田园生活
刘国中在长春市调研时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创业创新活力 学习时代楷模黄大年为吉林全面振兴矢志奋斗
市园林局系统干部职工掀起学习十九大精神热潮
江南区:干部帮扶特困家庭用真心
九山河捞起一枚手雷?警方初步确认是工艺品的可能性较大
城区小一新生现场报名昨结束6月下旬开始注册,各区安排学位方式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