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奔流,需要“我们” | 评论君的“长江号”

  “我们的明天一定会很好”“我们采取了很多有力措施”“我们可以辐射到周边几个省区”……沿着长江经济带采访,听到最多的词莫过于“我们”。各地方、各部门在介绍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做法和经验时,常常用“我们”这个第一人称来叙述,这种自然而然的表达,流露出格外的自信与自豪。
长江三峡大坝坝顶一角
  “我们”意味着,不是单枪匹马,不是孤军奋战,而是抱团发展、协同作战。从长江上游一路走来,感受到“我们”的能量无处不在:江边植柳,是几代人的接力,社会各个群体也参与其中;非遗文化传承,既在学中干、干中学,又能带动村民致富;一个港口码头,集水运、铁路、公路为一体,交通“聚合”让物流更顺畅……从植树护绿到基础设施建设,从文脉承续到乡亲们一起致富,让陆海空等不同维度能找到“交汇点”,也让“我们”彼此的手紧紧握在一起,这是长江经济带整体发展、协同一致的题中应有之义。
长江江面局部
  不过,“我们”要真正成为一个统一体,也并非易事。以采访中遇到的“我们”为例,仔细分析一下不难发现,说的是“我们”,往往还是“我”。一体发展、协同进步变成了一人先行、各自为政,“谋一域”的多、“谋全局”的少。比如,有地方谈口岸的开放型经济,引进的企业多、进口贸易多,而走出去的企业少、出口比例小,开放属性显得有些失衡;有地方谈绿色发展时,只顾说经济增长,绿色似乎只属于其上游地区的事;有地方谈区域资源整合与合作时,往往想要的太多、做好的太少,在融入长江经济带过程中找不到特色优势……实际上,各地如果不能把自己放在长江经济带的大视域中来思考问题、找准定位、谋划未来,就很难有真正的“我们”。
江面彩虹
  这首先需要破除“唯我”的思维。在采访交流中发现,不少地方和部门谈改革发展、话举措规划,经常就自身而论区域、就一地而谈未来。当然,各地要发展、谋发展的想法与努力应该值得肯定。但是不能忘了,只是让自己变得更好,而不是在整个长江流域内、不是在长江经济带的格局中让自己实现高质量发展,即便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不俗成绩,终究要为短视行为买单。实践也早已证明了这一点。沿江两岸的地区正在想方设法拆除污染企业和取缔散乱码头一样,就是还以前发展误区的欠账。如今,各地不能重蹈覆辙,只有树立“大家好,我才好”的思维,才能在共护一江碧水中实现跨越转型。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有长眼光、具备大视野。长江水是流动的,各地区也是在同一个流域内谋求共同进步,如果没有“流域意识”,或者停留在自己的方寸之地,很容易贻误互相合作、协同发力的机会。长江之上,“没有谁是一座孤岛”,也没有哪个地方会白白牺牲或者一味索取。像上游的山区、贫困地区,作为长江的源头也是长江经济带的起点,保护了水源、涵养了生态,何尝不是为中下游的发展提供了“生态公共产品”。可以说,立足于全流域,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发展定位和功能担当,一些地方让生态产品越来越丰富,其他地方因此具有了足够的发展开拓空间,也要做到反哺、普惠,让那些为生态改善不吝付出的地方也能共享发展的成果。立足流域发展的互动、互补,才能解决区域合作虚多实少、城市群缺乏协同的问题,让长江经济带发展更平衡更协调、带动力更足。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每个地区、每个港口、每种交通、每个人其实都拥有一整条长江,关键是定位好、保护好、利用好。活跃在宜昌地区的“三峡蚁工”志愿者团体就相信,单个蚂蚁力量虽小,抱团就有无穷力量。大江之水东流去,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走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协同合作才有力、立足全局方开阔,谋定而后动,未来无限好。

虹口区欧阳路街道开展安全生产集中培训
市豆腐营小学党支部组织党员、骨干教师赴西柏坡参观学习
京剧杨派表演人才培养结业仪式 暨汇报演出在吉林艺术学院举行
金文调研我市文化市场监管工作
我市综合整治非法“网约车”
大江奔流,需要“我们” | 评论君的“长江号”
年内新建35个居家养老服务站 实现城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全覆盖
移风易俗 文明祭祀 从我做起
华侨城、云南文投将共同参与打造丽江泸沽湖摩梭小镇
深圳大生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拟来涟投资
我市启动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
石首: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打造精特名优品牌
修文县相关部门积极学习PPP项目建设
世界帆联副主席安娜:海帆赛可与世界顶级赛事相媲美
衡阳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2018] 网挂05号
今日0时起哈市油价上调 92号汽油每升涨2角2分
西固区食药监局开展生鲜肉专项检查
旅游饭店业“大比武”开锣 黔西南州代表队首次参赛
市委书记蒋辅义到江阳区调研
安州|女子自称开翻车 交警识破竟是替人顶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