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拟投两亿“复活”悬泉置遗址


悬泉置遗址平面图
近日,投资2亿元的敦煌世界文化遗产——悬泉置遗址展示中心项目已列入“甘肃省世行贷款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项目备选子项目”,“复活敦煌悬泉置遗址”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出土文物丰富学术价值高
甘肃敦煌汉悬泉置遗址占地面积2.25万平方米,规模较大。遗址西南角叠压有魏晋时期烽燧遗址。下层为汉代悬泉置的完整建筑群落,由坞堡、马厩、坞外各附属建筑等组成。坞外保存有丰富的文化遗存堆积和遗迹。
悬泉置遗址出土文物非常丰富,总计达7万余件,可分为4大类:简纸文书类、文具类、生活用具类及其他。其中简纸文书类包括4个方面:竹木简牍、帛书、纸文书及墙壁题记。悬泉置遗址出土简牍3.5万余枚,其中有字者2.3万余枚,帛书10件,纸文书10件,墙壁题记203块。
悬泉置遗址出土文物中,以简牍文书、帛书、纸质文书、丝织品、农作物及家畜骨骼最重要,亦最有特征,是丝绸之路文化的实物证据。其中传置机关的财产会计簿、邮驿信件会计簿、传置系统装备会计簿、糧秣供应会计簿、机关人员编制登记簿、过往人员登记簿、车马名籍、驿置道里簿等,真实地反映了汉王朝邮驿制度的全貌。特别是两汉朝廷官员、使者和西域诸国国王、贵人、使者、使团及客商过往悬泉置的记录,真实而生动地展现了当时丝绸之路的盛况。
敦煌悬泉置为中国最早邮驿
悬泉置地处祁连山支脉三危山山前砂砾冲积扇上,海拔1700米。其东有鱼离置,西有遮要置,南通悬泉谷悬泉水,北与疏勒河流域汉代长城烽燧遥遥相望,是丝绸之路经过此地段的中心枢纽。1990年至1992年12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正式全面发掘,历时三年。这次考古挖掘被评为“八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后经专家考证研究,已确认它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邮驿遗址。
发现汉代带字的纸张
在悬泉置遗址的挖掘中,共出土纸文书10件,其中汉纸9件,晋纸1件。这些带有文字的纸文书的发现,不但印证了东汉蔡伦发明纸张的史实,更将造纸术的发明提前了上百年,说明了当时纸张的普及程度,以及由简牍、帛书向纸张发展的方向。同时,还出土了数量不少的用于包装物品的麻纸,都充分说明了我国早在西汉时期已经造出了纸张,而且将它用于书写了。
在考研挖掘中,考古工作者还在遗址的一面墙体上发现了保存完整的汉代的环保法令。
敦煌将建悬泉置遗址展示中心
记者从敦煌市文物部门获悉,计划投资2亿元的敦煌世界文化遗产悬泉置遗址展示中心项目已列入“甘肃省世行贷款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项目备选子项目”。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亿元人民币。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拟建设占地面积为390000平方米,包括游客接待中心、丝绸之路文化展示中心、自驾游营地等。
敦煌悬泉置遗址位于甘肃河西走廊敦煌与瓜州交界处,安敦公路南侧1.5公里处的山下戈壁滩上,西距敦煌市区64公里,现属敦煌市莫高镇地域。汉简文书中称敦煌悬泉置为“敦煌郡效谷悬泉置”,是中国汉代建立在丝绸之路沿线的驿置机关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有文献记载,并且为考古发掘第一次所证实的驿置遗址。1987年至1992年间的发现和考古挖掘,将这座汉代的驿站真实地展现在了世人面前。从现已披露出来的遗址看,遗迹结构之完整,出土遗物之丰富,遗存保存之完好,文化内涵之广泛,实属近年来我国考古学界的重大收获之一,对研究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讯员吴荣国兰州晚报记者刘学智文/图

淮河路新增200多个临时停车位
桑植县召开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十二届三次执委会议
城步基层展演广场舞大赛圆满结束
黄山奥特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成功闯入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安徽赛区决赛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提醒市民商场换购需谨慎
敦煌拟投两亿“复活”悬泉置遗址
玄武法院首次组成七人制大合议庭审理环资案件
“2018先锋保障产品”大奖花落富德生命产品创新获嘉奖
公安部门将开展农村面包车专项治理
周锋在全市深化“互联网+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上要求强化责任担当 确保改革成效
我市“妇女之家”建设 受省评估组肯定
厉行节俭 临沂“光盘有福”倡议入驻21家餐饮企业
“上海驾培行业”微信公众号新增培训合同编号查询功能
红色旅游在丹东绽放光彩
购买电动车请看清标准 以免无法上路
瑞金医院与中科院获新发现 揭示强迫症手术神经环路机制
武穴龙门花海景区里“年味”浓
息县档案局开展孝善敬老活动
司法局|优质高效服务自贸片区建设
我市大数据产业知识专题研讨班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