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个庄户汉让盐碱地里结出西红柿


新华社济南4月30日电(记者陈国峰)大棚外,白茫茫的盐碱地一眼望不到头;大棚内,一垄垄西红柿长势喜人。去年,侯相军一伙庄户汉,利用无土栽培技术在盐碱地上“种”出西红柿,直到现在还是卧铺村里热论的话题。
卧铺村地处山东寿光北部,古时曾是汪洋一片,如今离海边不过30公里远,海水退去留下的是一毛不拔的盐碱地。“夏秋水汪汪,冬春白茫茫,风吹白粉起,就是不打粮”,流传于当地的一首打油诗,诉说着农家人的无奈与艰辛。
在这片盐碱度极其严重的土地上,多数老百姓一辈子只种过棉花。“种菜?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卧铺村党支部书记侯焕兴说。
“种棉花一年到头一亩地仅挣500元钱。西边的南木桥村,这些年发展大棚,全村存款是我们村的十倍,我再也坐不住了。”去年已是50岁的侯相军决定换个出路,种蔬菜大棚。他思来想去,想让不毛之地长出果实,还是得学习先进村的无土栽培技术。
种大棚是个技术活,而且投入也大,一个人可不好干。但是在盐碱地上种大棚失败的风险高,村里很多人不愿搭伙不说,还等着看笑话。
侯相军只得拉上自己的弟弟和侄子,然后动员两个好友,通过朋友去劝说朋友,最终发展到了8个人。
盐碱地上建大棚,注定遭遇不少难题。光是打一口水井,就耗时20天,花费16万元。为保证打出的水达到种菜的要求,水井穿过卤水层,一直打到了地下500米,还需焊接无缝钢管以防卤水渗透。
顶着各方压力和重重困难,从来没种过菜的侯相军一伙“门外汉”,一边辗转10多个村学习大棚种植管理经验和无土栽培技术,一边多方筹措资金。为保护“致富火种”,卧铺村所属的双王城生态经济区专门为其修了一条生产路,配上了变压器。
去年6月,8座200米长、25米宽的高标准蔬菜大棚拔地而起。两个月后,第一茬西红柿利用无土栽培技术顺利种上了。
说到无土栽培,侯相军打开了话匣子。“我们选用炉渣和沙子作基质,使用时间在7年以上,经济实惠又便捷易取,还能避免土传病虫害的发生。”侯相军还在大棚里安装了手机遥控智能放风、水肥一体微灌设备。此前连西红柿苗子都没碰过的他,俨然成了无土栽培种大棚的“土专家”。
当年11月,8个大棚的西红柿开始收获,仅侯相军一个棚就卖了10万多元。目前,侯相军大棚里的第二茬西红柿陆续进入成熟期,因品相、口感、硬度等符合出口的条件,第一批1000斤已经在发往俄罗斯的路上。
“看到我们成功后,村里不少人跃跃欲试,我以后可就多个技术员的身份喽。”侯相军说。

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 第十三次会议召开
井陉将建河北省首家国家连翘公园
永康“五水共治”实现“四个转变”
六安一中东校参加第十五届全国创新作文大赛复赛获优异成绩
北京天津西安三城市对比 西安限行力度最大补贴却未知
八个庄户汉让盐碱地里结出西红柿
南滨河路至通渭路北口施行新交通方案
宿舍起火员工被困 民警冲进火场救人
去年12月芜湖CPI同比上涨1.5%
安检“神器”陆续上岗,今后在桂林坐公交也要安检了
黄汝贤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举行
瑞昌市码头镇开展优抚对象年检工作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召开全体人员会议
《路过未来》杨子姗成出品人 为好作品甘愿降片酬
林业厅造林处领导莅临苏仙区调研省级森林经营示范基地建设
安徽日报:芜湖深耕“智慧城市”提升群众获得感
石鼓区人大常委会举行“为民服务日”活动
醉酒闹事袭警 男子被行政拘留
正直小学:组织全体教工签订不违规请客送礼收受红包礼金承诺书
高新区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党建工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