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码乡邱庄村:火红辣椒,红火生活

四月上旬,记者走进淮安红椒的发源地之一——清江浦区黄码乡邱庄村,此时“春提早”红椒已经采摘结束,椒农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对多年来邱庄村红椒产业的发展,村党总支书记高金龙认为,邱庄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宜辣椒种植,但“地理的优势是天生的,品种品质的技术含量、市场的开拓则在乎人为。”
这里的红椒能成了市场的“抢手货”事出有因,它不仅品质好,还能抢“档期”,这归功于一项关键指标——“耐储运”。红椒成熟后可挂枝保鲜个把月,摘下来十来天都不“烂椒”,运到全国各地都没问题。
十几年来,村里种红椒的人渐渐多了,销路成了大难题。为了打开销路,2015年,邱庄村成立了红椒产业合作社和红椒集中交易市场,统一调配农资、收购红椒。如今,合作社的触角已经大大延伸,“解决销路,种子纯度有保证,技术上还能提供指导,资金有困难,合作社还可以扶持,椒农的难题被一一解决”, 村民种植红椒的积极性自然高涨——如今,全村百余户村民加入了合作社,村里2000多亩地种上了红椒,收获时节,每天要收购红椒10万余公斤。
高金龙说,村里红椒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区委区政府的支持。几年来,清江浦区围绕红椒这棵“摇钱树”,给农民创造致富条件。2014年为红椒种植户投保200余万元以保障农民的抗灾能力。2015年采用工厂化育苗技术,提高农民种植效率,优化红椒种植品种。区农委联系了3家企业,为农户提供4个品种的红椒秧苗,农户可自行挑选订购。同时,与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科院合作,科研单位提供技术支持,优化红椒品种。
邱庄的红椒有着独特的活体保鲜、“三膜二帘”技术,听起来很富科技感,却源自当地椒农们日积月累的智慧。村里的种红椒能人可不少,他们平日里在大棚里忙,闲下来就摸起书来研究,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长久种红椒,让他们积累了一些“核心技术”。
椒农盛万香,是村里的“土专家”之一。在田头,他向记者介绍经验——“红椒生长对温度的要求很高,温度要在28度左右,冬天一般要加盖草帘,套两层膜”、“打掉一部分枝叶,保证阴暗的环境,减少光合作用,可以活体保鲜1个月以上” ……经验虽然重要,但并非万能。盛万香说,椒农们对农业科技同样有着急切的渴求——村里第一次请农科所专家来培训,一下子来了黑压压的百十号人,场面着实壮观。
盛万香同样是靠红椒脱贫致富的典型。因为长年下地供棚,他的手上结下厚厚的老茧。几年前还是贫困户的他,在合作社的帮助下办下了贷款,合作社的红椒种植能人上门手把手教,在盛万香的勤勉努力下,几年里,他的红椒大棚从几亩扩大到了二十亩,去年净收入十几万元,实实在在地走上了小康路。
盛万香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合作社通过大户带动,让村里200户村民就近务工,其中一半都是贫困群众。村里50多岁的王朝芳,因为年纪大不能外出打工,如今,供棚大户忙不过来,她就近在家门口打工,一月能挣两千元。
火红辣椒,红火生活。随着邱庄辣椒产业的快速发展,辐射带动更多的老百姓融入到产业发展中来,辣椒成为邱庄老百姓发家致富的火红产业,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过上幸福生活。
全媒体记者 叶列 通讯员 张丽娟

九江水务公司开展抄表竞赛活动
南平市统计局参与“青春之光”敬老日青年志愿活动
程武看望慰问高温下的一线劳动者
磁县新增1家市级众创空间和2家科技企业孵化器
刘尚进调研“三夏”生产工作时强调 抢收抢种 协调联动 科学调度 确保夏粮颗粒归仓
黄码乡邱庄村:火红辣椒,红火生活
南江县东垭小学:召开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会
龙海:围绕关键 企业涉氨制冷压力管道整治在行动
平安产险晋城中支:铲雪保畅通,行动暖人心
第23届中国五金博览会盛大开幕
披星戴月 发现海口“都市夜归人”(组图)
【全国两会地方谈】优秀传统文化进高校要在实效性上下功夫
省财政进一步提高公办普通高中公用经费省级补助水平
新星小学召开教学常规管理细则学习大会
市民新购楼房存在质量问题 要求先赔偿再维修被拒
做好回迁安置后续工作,确保居民早日住进新居
城乡规划批前公示——防城港市其沿国际大酒店有限公司申请的“其沿国际商务中心”项目建筑立面设计方案
景县交警:查客运企业 为春运护航
托县食药监局组织学校幼儿园、机关企事业、宴席城食堂负责人对龙发大酒店4D厨房进行观摩学习
省文化厅调研论证雷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