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仃洋,浩瀚无垠、饱经沧桑。
奔流不息的波涛,见证过数千年的兴衰更替和数不清的荣辱无常。时至今日,这片海域的波涛,送来的已不再是屈辱和苦难,而是希望与荣光。在这里,春潮涌动、千帆竞发……在一派盛世景象中,一座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飞跃伶仃洋。
即将通车的港珠澳大桥,是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更是助力建设新珠海、新经济、新生活,将珠海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新引擎和独具特色的大湾区魅力之城的重要通道。
沐浴霞光的港珠澳大桥。
世界级跨海通道 桥岛隧一体工程
港珠澳大桥是我国继三峡工程、青藏铁路、京沪高铁之后的又一个世界级工程,承载着践行“一带一路”伟大构想、全面深化粤港澳合作、加快珠三角经济融合与振兴的重大历史使命。
2008年,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就提出了“建设世界级的跨海通道,地标性建筑,使粤港澳三地成为世界级的区域经济中心”的建设愿景。
时针指向2009年12月15日上午10时,随着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一声令下,工程船的汽笛响彻珠海拱北湾,巨大的抓斗缓缓入海抓起第一斗沙石,港珠澳大桥工程正式拉开宏大序幕。
港珠澳大桥是在“一国两制”条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这座跨越天堑的超级工程,寄托着连通三地的百年梦想。
蓝天下的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包括海中桥岛隧工程、港珠澳三地口岸、港珠澳三地连接线等三项主要内容,全长55公里,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
港珠澳大桥是桥、岛、隧一体化的集群工程项目,其桥岛隧组合规模世界绝无仅有,是人类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项目。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海中桥岛隧自香港大屿山起,穿越珠江口航道,止于珠澳口岸人工岛,全长35.6公里,中间隧道部分为6.7公里,由东西两座人工岛将海底隧道与大桥串联起来。海中桥隧采用世界最高标准,双向六车道,设计寿命120年,可抗16级台风、8级地震及30万吨巨轮、500吨外力的撞击。
长5.6公里的海底隧道,是世界上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由33节巨型沉管和一节12米长的“三明治”结构(钢壳混凝土结构)的最终接头对接组成。每节沉管长180米、宽37.95米、高11.4米,排水量约8万吨,相当于一艘航空母舰的体量。每制造一节沉管,需要7200吨钢筋,相当一座埃菲尔铁塔的用钢量。在数十米深的海底,巨型沉管的“深海之吻”,工程复杂程度堪比“嫦娥”与“天宫”对接。
承接海底隧道与海面大桥的东西两座人工岛,则是由两个120根巨型钢圆筒插入海底后围成的人工岛,两岛的面积均为10万平方米。为了实现筑岛不影响环保,大桥建设者创造性地发明了“钢圆筒振沉海底”的施工工艺,以221天的时间实现快速成岛,创造了当年筑岛当年成岛的世界奇迹。
港珠澳大桥包括青州航道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九洲航道桥三座通航孔桥和约20公里非通航孔桥,其中深水区15公里采用110米跨径钢箱连续梁桥,浅水区约5.4公里采用85米钢混组合连续梁桥。在大桥施工的8年里,建设者们战胜了地质、台风、航运管制等诸多因素的约束,以免去栈桥的桥梁沉台施工工艺、工厂化施工海面现在瓶装的工艺等一个又一个世界纪录,托起港珠澳大桥的美丽弧线,成为了当今世界最受瞩目的亮丽地标。
港珠澳大桥穿越白海豚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共涉及保护区海域约为29平方公里。对于港珠澳大桥来说,打造绿色环保的示范工程,是与建成世界一流的桥隧工程同等重要的目标。
在港珠澳大桥的投资里,有很大一部分投入到了环境保护当中。建设者把对环境的影响降到了最低限度,检测结果表明,水体质量、白海豚区域、海豚数量都有显著提升, 赢得了“生态之桥”的赞誉。
一桥连通三地 通关举措创新
与江河之上的桥梁不同,港珠澳大桥挑战的是惊涛骇浪,工程量之浩大,亘古未有。
除了桥岛隧组合,港珠澳大桥还要修建多座与大桥对接配套的口岸人工岛。如果把港珠澳大桥看作是一条跨越瀚海的巨龙,那么人工岛上的通关口岸就是巨龙腾飞的阀门,上下大桥的人流车流必须经过人工岛上的口岸完成通关手续。
在港珠澳大桥的东端,香港国际机场东北水域的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建设者通过填海建起了一个面积约150万平方米的人工岛,其中130万平方米用于口岸,20万平方米用于隧道出入口用地。香港口岸是港珠澳大桥香港段工程的主要工程之一,也是投资最多的工程,预算总投资额304.34亿港元。其中670吨一块的钢构口岸屋顶,突破了香港桥梁施工的历史纪录。
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建成后,每天双向通关车辆达1.4万台次,通关双向通关人流每天可达五六万人次。将通过完善的道路系统,连接香港国际机场和东涌新城区,未来再通过策略性的道路网,连接新界西北及香港其他各区,最终把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建设成一个港、珠、澳三地的联运枢纽。
在港珠澳大桥的西端,位于珠海拱北湾的珠澳口岸人工岛,是港珠澳大桥项目中填海面积最大的人工岛工程,在整个大桥施工中举足轻重。人工岛填海工程建设总金额为18.35亿元,东西宽930米至960米、南北长1930米,工程填海造地总面积近220万平方米,人工岛地面标高为5米,能防御珠江口300年一遇的洪潮。
珠澳口岸人工岛在2009年12月15日开工,是港珠澳大桥最早开工的“首发项目”。在四年的施工当中,建设者经历过人工岛出水的兴奋、战胜过砂源短缺的焦虑、抵御过多次台风暴雨的袭击……2010年8月3日,随着一车砂石轰然入海,珠澳口岸人工岛的庞大身躯顺利“出水”;随后,一个接一个的胜利时刻接踵而来——围堰形成、全岛形成、工程竣工,1500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辛付出,终于收获了最伟大的作品,承建人工岛的格力人创造了世界交通工程建设史的传奇,为港珠澳大桥如期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珠澳口岸人工岛从开始建设起,就有便利通关的考虑和设计。
港珠澳大桥西岛的珠澳口岸,将建立与“一带一路”建设相适应的通关管理机制:通关模式“三地三检”,三地口岸由三地政府各自负责设立和管理。值得关注的是,珠海、澳门之间首次采取“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的创新模式;三地口岸将自开放通行之日起,实行24小时通关。入境车辆检查区将采用“一站式”通关模式,共有18条小客车通关查验通道,4条大巴车通关查验通道,正常进出境货物放行时间只需要十几秒,进出境货物真正进入“秒放时代”。
一系列创新的通关举措,为这座按照高速公路标准设计的跨海大桥,铺就了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快车道。
最具创意之桥 最具活力之湾
从2004年启动港珠澳大桥的前期工作,到2009年12月正式动工,经过广大建设者8年的共同努力,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于2018年2月6日交工验收,即将通车。
在大桥专责小组和“三地委”的积极协调推动下,在广东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体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港珠澳大桥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交通强国的标志性工程,是展示“政治优势、国家实力、民族精神”的示范工程,成为国家又一张新“名片”。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7月视察大桥香港段建设工地时就曾指出,建设港珠澳大桥是中央支持香港、澳门和珠三角区域更好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密切合作的重大成果。
香港是全球重要的国际经济、金融、商业、贸易和航运中心,大桥为其开辟了向西的跨海通道;
澳门以旅游和金融保险为支柱产业,大桥则极大地拓展了其腹地空间;
珠海作为国家层面定位的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大桥建成后将成为内地唯一与港澳陆路相连的城市,形成半小时经济圈。
一桥飞架粤港澳,三地共赢开新篇。港珠澳大桥开通后,珠三角9市和港澳2城实现互联互通,粤港澳大湾区因为这座桥,跨上了前景恢宏的新时代。
美丽的珠江口,因为港珠澳大桥的落足而被镀上了耀眼的金色。港珠澳大桥将珠海乃至粤西地区,与作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香港和定位于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澳门连为一体,源源不断的人流、车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顺着大桥、漂洋过海,定将有力推动珠三角地区快速交通网络的形成,促进区域内的产业升级,促进港澳地区经济的持续繁荣和稳定发展。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大湾区建设“试验田”
面对即将通车的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副局长余烈表示,港珠澳大桥工程作为大湾区的先导工程,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试验田”。粤港澳三方充分发挥“一国两制”体制的政治优势,通过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等,妥善解决了大桥工程立项规划、投融资、施工、营运等决策过程中三地之间法律、体制、文化、管理一系列矛盾与冲突,实现了粤港澳在重大工程领域密切合作、共谋发展的巨大成功,为粤港澳三地未来的合作提供了丰富的系统性经验。
尤其是在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强化内地与港澳交通联系,构建高效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方面,港珠澳大桥的诸多经验可以为粤港澳大湾区所借鉴。
世界三大湾区的建设经验也表明,湾区建设,法律和交通往往先行,港珠澳大桥率先把粤港澳大湾区可能面临的法律问题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演练,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和人才资源,随着港珠澳大桥进入120年的营运期,这种演练还将在未来持续下去。
如今,国家正式提出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制定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余烈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是国家战略,层次更高,是更全面的粤港澳合作。规划的制定,为大桥未来营运特别是在跨界通车政策制定方面会有突破,为大桥发挥交通运输通道作用,更方便人员、货物、通勤,以及科技文化交流、旅游会展等方面发展带来广阔前景,惠及三地民众和产业发展,为大桥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从更广阔的时空来看,港珠澳大桥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关系,是超级工程与超级湾区的关系,“一国两制”下的区域协同发展更加复杂和突出,可在港珠澳大桥建设的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协调和治理机制,特别是把握准“一国两制”特点,体现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的前期顶层设计和重大决策机制、基本方法和原理。
中国空间站研制建设工作正有序开展
冒充公检法诈骗 警方及时出手避免上万元损失
泰州市科技局关于组织申报2018年度泰州市专利发明人奖的通知
江南区教育系统:开展清明缅怀革命先烈活动
改革开放40周年,一图读懂“伟大觉醒”
一桥飞架粤港澳三地共赢开新篇港珠澳大桥:助力建设新珠海
西部26个“双创”示范基地在蓉结盟
社会发展局召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推进会
敲击3万下,这是手工匠人的坚守与热爱
市粮食局党组迅速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纠正“四风”、加强作风建设重要批示
省政协“加快我省铁路建设”调研组来连调研
【“小晋晋”走基层】跟圪坨村村民一起嗨理论!
谢集镇多项工作齐头并进开局良好
扬州晚报获得“企鹅融媒体大奖”
弘扬郑和航海精神 为湛江发展凝聚力量
关于太湖港农场中心集镇至荆州高新区主污水管道工程延期开标公告
重庆市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考试招生期间招考机构信访咨询电话公布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召开
关于启动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二级响应的预警提醒
扶余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硬措施改善软环境 软环境营造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