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养老”正向我们走来


学习的一个理想境界,是“活到老学到老”。其实在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案例。媒体报道了重庆耄耋老人杨旌宏,作为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专业“学生”,已经就读了3个学期。老人讲,读书上学、研究古汉语就是他的乐趣。有人认为这么大年纪读大学已经太老,但他觉得,这有什么关系,如果读不懂,就多读两遍。
大学旁听生,这是一个美好的词,产生了不少“扫地僧”式的高人。从年龄上 讲,这位老人可能是最老的旁听生;从学习目的上讲,他可能重新注解了“学习兴趣”。
提到学习兴趣,我们并不陌生。几乎在每个人的求学过程中,都被老师和家长强调过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在很多人看来,只有当学习成为一种兴趣,才有可能成为一种习惯,进而在学习道路上,才会迸发出无穷的活力、耐力与创造力。在现实中,很多学有所成的人都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区别只在于学习兴趣是如何形成的,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同时,还有着学以致用的说法。在大多数人心里,兴趣是为学习服务的,而学习是为使用服务的。如果脱离了学习,兴趣也就失去了意义。但在杨旌宏老人身上却看到,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兴趣,而不是兴趣为学习服务。
那些不理解“老年旁听生”的人,倒也未必是认为年龄这么大了,学习精力跟不上了。更重要的可能还是认为,年龄已经这么大了,即便花力气学出来,又有什么大用?古人讲学习,还有“货与帝王家”的说法,可在杨旌宏老人身上,似乎看不出任何学习的目的性。但也正是这种无目的性,才让学习更具有纯粹性,带来了“学习兴趣”的另一番解释。
在主流观点里,保持学习兴趣是为了掌握更多知识,而这只是一种过程,本身并非目的。可是,又有谁说学习本身不能成为一种目的呢?其实广泛的兴趣,有很多就是作为一种目的存在。譬如现代人有着很多爱好,这些爱好本身并不产生任何功利价值,可我们还是乐此不疲,这恐怕用工具性无法理解。同样,学习兴趣本身又为什么不能成为一种目的,纯粹只是为了兴趣而学习呢?
就像这位老人,学习不是为了文凭,不是为了工作,甚至也不是为了得到认可,而只是兴趣所在。老人介绍,自己高中毕业,一辈子都从事钢铁冶炼的相关行业,是典型的工科生,老了才发现“古汉语”才是真正的兴趣,退休后一直钟情于此,仿佛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可以看到,这是一种纯粹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产生了兴趣。
从这个意义上讲,“老年旁听生”重新注释了“学习兴趣”,让我们看到了纯粹的学习兴趣。随着社会的发展,有着这种纯粹学习兴趣的人可能并不少,他们真对学习充满兴趣,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如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现在“老年大学”这么红。
关于养老,我们日益正视精神需求的存在,已经看到了“旅居养老”等新型养老。面对这位“老年旁听生”,我们也要看到,“学习型养老”正向我们走来,而这对公共供给提出了要求。

使用花露水须避开四误区
市委书记葛海鹰检查指导防汛工作
玉环市司法局“四化”扎实推进惠企便民工作
助生活更美好兴业银行打造普惠金融差异化样本
尉氏县检察院加强档案信息规范化管理
“学习型养老”正向我们走来
深圳来了中山医的儿科团队
女兵役前集训
芗城:银河广场将在地下发展大型现代服务业
房县县委书记蔡贤忠:培育"人情新风"促进乡风文明
@盐城家长,这些儿童感冒药有严格年龄限制,现在却成了常备药…
湘潭滴水湖学校主体工程完工
市科技局“双创”助推茶产业转型升级
浙江评选出100位“浙江工匠”
蚌埠市综合医改“三方满意”成效初步显现
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 各市运动员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朋友
南山公证处全市首开“周六公证直通车” 办证服务
市政府召开第9次常务会议 王诚主持
大英县投资促进局以购代扶助力精准扶贫
榕城区经信和商务局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