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山县丰产乡龙坝村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 记者 陈村铭 摄
一条条乡村公路环绕整个产业带,一座座经过易地扶贫搬迁和改建后的川北民居掩映在绿树丛中,一条条水渠通向老百姓的田间地头,果园、养殖场、鱼塘一片连一片……
决战全胜脱贫攻坚以来,南充昔日的贫困村发生着显著变化。
南充作为革命老区、秦巴山区,贫困面宽、量大、程度深,脱贫攻坚的任务十分艰巨。南充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特别是省委书记王东明关于脱贫攻坚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举全市之力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对着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全市上下一切围着脱贫转、一切扭着脱贫干、一切盯着脱贫看,推动形成了众志成城、背水一战、攻坚拔寨的决战态势。
决战全胜脱贫攻坚,2017年,南充连战连捷,取得了全市468个贫困村成功退出、10.7万人实现脱贫的辉煌战果;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硬仗,2018年,南充响亮地提出:坚决实现阆中和营山摘帽、411个贫困村退出、7.8万贫困人口脱贫、全市基本脱贫“3十1”目标。
踏访脱贫村
昔日贫困村 旧貌换新颜
初春时节,踏访营山县朗池镇兴云村,昔日的贫困村破茧成蝶:翻修一新的农房留住了“乡愁”;田埂推平,小田变大,荒山去杂,成片的产业孕育着致富的希望;村民活动中心、电商超市、村卫生站、停车场等一应俱全;4个居民聚居点主体工程完成,正在进行入户道路建设;6.5米宽的“高规格”村道在村内延伸,串联起入户小道和生产便道,编织出阡陌交错的道路体系。站在村里一制高点俯瞰四周,视野范围内是成片的红芯王柚,勤奋的村民在田间地头除草施肥……
村民们回忆,过去的兴云村只有一条不足3米宽的泥土路与外界相连,雨天泥泞难行,人走鞋不来,车走左摇右摆。一场脱贫攻坚硬仗打下来,兴云村旧貌换新颜:新建成了5.5公里环村公路,产业路18公里;新建成了4个居民聚居点,2018年春节前,67户居民搬进新居;新建成了村委会办公室、村文化室、卫生室、电商超市、村民夜校、党员活动室、便民服务中心;规划打造3000亩红芯王柚,完成栽种2500亩……
刚刚过去的春节大假,随着游客纷至沓来,距离阆中城区仅10公里的枣碧乡杨家河村彻底火了一把。在打赢脱贫攻坚硬仗中,杨家河村依托山水资源搞起竹筏漂流、农事体验等旅游活动,迅速火遍了微信朋友圈。“春节七天大假,杨家河村累计接待游客数量超过3万人,旅游综合收入40万元。”枣碧乡党委书记敬中恒介绍。
兴云村、杨家河村的变化,仅仅是南充决战全胜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盘点2017年,脱贫攻坚连战连捷:南部在全国首批国贫县考核验收中高分通过、名列前茅,蓬安在全省省贫县考核验收中排位靠前、成功出列,仪陇、嘉陵、高坪脱贫摘帽顺利完成省级验收评估,全市468个贫困村成功退出、10.7万人实现脱贫。建成脱贫奔康产业园876个、脱贫示范线3条,带动7.2万贫困户长效增收。完成3.7万人易地扶贫搬迁、2.8万户农村危房改造、748户地灾避险安置,解决9.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建成县级以上“四好村”1129个。资助贫困家庭学生72.5万人次,县域内贫困人口医疗费用个人支付占比控制在10%以内。贫困家庭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2万人。
2018年的脱贫攻坚路
411个贫困村退出7.8万贫困人口脱贫
2月25日是周末,市卫计委干部职工放弃休息,前往对口帮扶的营山县小桥镇子槽村,同贫困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了解贫困群众还有哪些需求。聚焦脱贫攻坚的难点、着力补齐脱贫攻坚短板、确保难点逐个攻破,制定措施、入户调查,收支算账,进行感恩教育、习惯养成……一条又一条措施现场制定出台。
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硬仗,从聚焦目标、聚焦短板、聚焦长效三个方面精准发力。在聚焦目标精准发力方面,坚持尽锐出战、精准施策,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目标,按照“六个精准”要求和“五个一批”部署,深入开展精准脱贫“千日攻坚”行动,全面落实24个扶贫专项年度计划,坚决实现阆中和营山摘帽、411个贫困村退出、7.8万贫困人口脱贫、全市基本脱贫“3+1”目标;在聚焦短板精准发力方面,扎实抓好住房安全工作,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9万人、农村危房改造2万户、地灾避险安置500户。继续加大对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力度,确保适龄儿童义务教育不辍一人。全面推行“先诊疗、后付费”就医模式,落实“十免四补助”政策,完成贫困村卫生室和所在乡镇卫生院达标建设;在聚焦长效精准发力方面,突出抓好产业扶贫,新建脱贫奔康产业园496个以上,发展特色产业基地30万亩以上,巩固提升3条脱贫示范线,建成脱贫示范村125个以上。全面实施就业扶贫“四千工程”,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1万人以上。扎实开展精准脱贫“三大行动”“五项教育”,引导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强化“回头看”“回头帮”,科学设置贫困监测点,对可能返贫对象提前预警、提前介入,确保长效脱贫、稳定增收。
代表委员心声
扶贫重在扶技 扶贫重在扶志
省人大代表万学:
2015年以来,省人大代表、高坪区斑竹竹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万学,在高坪区斑竹、石圭、胜观、长乐等多个乡镇组织开展农村贫困妇女竹编培训班20多期,培训1000余名农村贫困妇女熟练上岗,并将学员学成后编织的竹编产品回收销售,带动她们每月增收2500元至3000元。
在列席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时,万学认为,农村一些群众陷入贫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技能,外出务工也只能从事体力活,收入也不高。万学建议,加大技能培训力度,让更多的农村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如养殖、种植、建筑、焊接等技能,这才是治本之策,让贫困群众从根本上摆脱贫困。
市人大代表廖丹:
廖丹建议,应引导帮扶人员因地制宜、精准发力,认真制定帮扶计划,“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多方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
市政协委员冯江超:
来自医疗卫生系统的冯江超经过调研发现,如今贫困群众在县域内看病,医疗费用个人支付比例在10%以内,看病难、看病贵已经得到缓解,但是对于农村老百姓来说,仍然还存在因病致贫或者因病返贫的风险,主要是一些重病和慢性病。建议南充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在实现城乡医保全覆盖的同时,制定补充医疗保险制度,或引入商业保险,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同时,建立大病、重病治疗专项基金,解决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市政协委员彭小平:
市政协委员、天一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市民营企业家协会会长彭小平经常深入农村访贫问苦,济助贫困群众。“厘清致贫原因,科学运用扶贫助困的可持续方法,建立农村群众生活稳定向好的长效机制,是脱贫致富、不再返贫的根本保证。”彭小平建议,扶贫要注重扶志,让贫困群众树立起人穷志不穷的尊严意识、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做有志气、有爱心、有尊严的自食其力的公民。同时,还可以村为单位,引导家族宗亲和邻里乡亲,结成济穷扶弱互助会,帮助贫困人士渡过难关,互助会成员之间技能相传、方法相帮、劳力相助、门路指引、守望相依,既可以让家族宗亲、邻里乡亲和睦相处,又能达到互相帮助、共同致富的目的。
群众点赞
村子越来越美 日子越过越甜
南部县大堰乡封坎庙村村民刘碧华:
2月25日上午,家住南部县大堰乡封坎庙村的村民刘碧华来到村卫生室测量血糖。村医刘明珍发现她的血糖偏高,血糖测量仪上面的数字显示为8时,当即开了一些降糖药,并叮嘱她饮食要清淡一些,平时适当增加运动量,按时吃药。
如今的封坎庙村卫生室“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面积达70余平方米,添置了医疗设施,西药种类也从过去的20种增加到了80种,中药从过去的60种增加到了150种,村民完全能够实现“小病不出村、就近能看病”。
“脱贫攻坚,咱们老百姓是实实在在的受益者。”刘碧华说,以前村卫生室设备简单,她只能到大堰乡上查血糖和开药,因为路程太远,她常常是半年也难得复查一次。如今村里建起了标准卫生室后,她走路四五分钟就可到村卫生室看病。
蓬安县巨龙镇马家嘴村村民唐淑芳:
走进蓬安县巨龙镇马家嘴村,一条4.5米宽的沥青路如玉带般串起产业带、连通家家户户。驾车行驶在沥青路上,道路两边视野范围内全是成片的柑橘树苗,园区内一幢幢小洋楼十分漂亮。村民唐淑芳将家中天然气灶开关一拧,一圈蓝色的火焰就燃了起来。
“烧了一辈子的柴火,如今用上了天然气,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日子,这都是托了共产党的福,过上了好日子。”70岁的唐淑芳兴奋地说,如今不仅用上了天然气,沥青路还修到了家门口,小车直接开到院坝里,出门穿双布鞋都可以,这样的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
仪陇县马鞍镇险岩村村民张守方:
25日一大早,仪陇县马鞍镇险岩村村民张守方就来到蘑菇种植大棚里,忙着采摘香菇,很快就采摘了满满一大筐香菇。此时,收购香菇的货车已经开到了村里,过秤、付款,一筐香菇卖了200多元。
为了让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在市、县农牧业局农技人员的指导下,险岩村组织村民发展香菇产业。一方面组织村民们到南充、浙江等地参观,一方面引进业主与村民们签订合同实行订单收购。市、县农牧业局还伸出援手,联系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和农业银行仪陇县支行,为首批种植香菇的10户贫困户各提供担保贷款15万元,建起10个香菇种植大棚。
61岁的张守方属于村里的贫困户,也是最早开始种植香菇的村民。去年,他的两个香菇大棚年产3万袋蘑菇,每袋蘑菇保底利润达3元,一年下来,9万元的纯利润拿到了手中。如今,他的15万贷款已经还清。在2018年,张守方计划再建一个香菇种植大棚。(记者 李奎 实习生 童铃曦 )
【聚焦第四届观媒峰会】华龙艾迪搭建信息共享云助力版权管理 35家主流媒体签署共建备忘录
成都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今日开幕
中信银行积极开展2018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
梁平区观音洞:寻一处清凉 许一个愿望
荆州市审计局四项措施强化一线党建力促审计效能提升
昔日贫困村有大变化 昨年南充实现10.7万人脱贫
碑林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袁新中带队夜查辖区安全生产、城市治理、铁腕治霾工作
关于《佳木斯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性病管理办法通知》的政策解读
耿兴利:以诚信立品牌 用爱心回报社会
珍稀红隼获救记:村党支部书记给村民树榜样
坚定不移抓落实 加快推进二季度重点工作
昌邑区委常委、统战部长王莹协同区住建局领导班子到农村进行实地调研 助推乡村振兴
俩女孩一瞬间落入水坑 商丘俩好人一分钟合力救出
经典豫剧上演 南阳市居民过足戏瘾
“心的食物”短缺,孩子怎不靠网游“充饥”?
春节过后,银行理财好时机?
上半年德州协同发展督查评议述评稳中求变 变中向好
11片花海、绵延170公里,抚州将有一条穿行在花中的公路
我市4件作品获一等奖
陈荣高出席四届市委深改组第九次会议暨全市机构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