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八旬老夫妻15年 为村民提供免费茶水


刘淑钦免费向村民提供茶水
■他煮的茶很普通,一汪山泉井水,一点野生薄荷。
■他搭的棚很简陋,一片竹林,一个草棚,几把凳子。
■他的目的很简单,解村民的口渴,歇跋涉的疲惫,看惬意的笑容。
很多人都说刘淑钦煮的茶好喝,但这是一碗再普通不过的茶:山泉井水,野生薄荷……在泸州市纳溪区,从上马镇的场镇走到黄桷坝村黄龙湖,有四五公里的山路,夏天赶场的村民走到这里,正需要一杯解渴的茶水。
从2002年夏天开始,当地农民刘淑钦和老伴许先芳开始在村子山垭口上煮茶,免费向村民提供。
不久前,刘淑钦获得了“四川好人”的荣誉称号,而年近八旬的老夫妇,现在也把这份热心肠的事业交给了年轻人。
一座山/
两位老人,
每天在山垭口为村民免费煮茶
5月7日上午,在上马镇,成都商报记者循着刘淑钦的名声找到了黄桷坝村。79岁的刘淑钦不再煮茶,但在村民们口中,刘淑钦和老伴许先芳依然是一副热心肠。
刘淑钦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他的家在通往上马镇的山垭口,每天都有村民从门前进出山。“以前是毛坯路,人只能徒步。半小时爬上来,已经又累又渴。”之所以煮茶,是想让大家疲惫口渴之际喝杯茶,歇一歇。“好些人,爬上山来,一口气喝两大碗。”刘淑钦告诉记者,看着大家满意自己也开心。
为了煮茶,刘淑钦和老伴每天天亮就去挑水,烧好后又搬到路边,每天至少要担一挑水,夏天有时要担两三挑。刘淑钦挑水,老伴就烧茶,他倒茶,老伴就洗茶碗,夫妇俩从早忙到晚,从夏天煮到冬天,15年来从未间断过。
刘淑钦挑水的水井在他房子右边的山坳里,而煮茶的山湾则在房子左边山坡下,距离约有300米。刘淑钦说,为了让路人舒心地喝一杯解渴的茶,他和老伴还在路边种上竹子,搭了个简易的草棚子,摆上凳子,方便乘凉。
一碗茶/
烹煮15年,
喝茶人从路人变成游客
煮茶的15年,山村也在悄然发生改变,山路变成了土公路,土公路变成了水泥路,那片曾经煮茶的坝子,因为一次滑坡已经找不到原址了。只是,老人十多年前栽下的竹子,还在原地。
虽然煮茶的棚子没了,但整个夏季每天的免费茶一直没有改变,刘淑钦说,几年前黄桷坝村修了一座水库,村里也逐渐开发成了旅游景区,外地来的游客逐渐增多。而老人有时用自己种的藿香代替茶叶,喝起来口感独特,来喝茶的人还是络绎不绝。
刘淑钦说,很多人习惯了到这里来喝茶,有时候不喝茶也会停下来跟他聊聊天,看到他们一脸的笑容,就觉得这些年免费煮茶“做得对,做得有意义”。从2002夏天开始,刘淑钦夫妇一直坚持到2017年。
一份爱/
接力煮茶,
年轻人主动接过茶缸传递美德
去年,刘淑钦家楼下的两层租给了邻村的沈勇开餐厅。沈勇搬来后,看到刘淑钦这么大年纪,还每天挑水为路人免费煮茶,心里很感动,于是主动把那口茶缸接了过来。
沈勇觉得,煮茶是一件小事,但坚持那么多年,却很不容易。在他看来,免费供茶已经成为黄桷坝村的一个传统。沈勇说,刘淑钦的故事,在当地广泛传扬,这是一个老人坚持15年攒下的美德,应该有人传递下去。近日,四川文明网公布了3月“四川好人”,纳溪区上马镇苦守山梁15年的年近八旬煮茶老人刘淑钦榜上有名,获评3月“四川好人”之“助人为乐好人”。
成都商报记者 杨灵 罗敏
原标题:一碗茶,两个人从2002年煮到2017年

新邵交警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助推创文工作
数字经济表现亮眼 发展主引擎动力十足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孙为刚新著《跨越太平洋》出版
为11岁小患者生命蓄力 我市第5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诞生
苏城新时尚 小铺“代煮泡面”在用餐时段排起长龙
年近八旬老夫妻15年 为村民提供免费茶水
《童趣》花坛扮亮花展
国内最大干雾抑尘系统节能环保生产基地项目正式投产
2018年7月26-28日停气通知
市政府党组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
市文明办发布评选表彰2017年度文明市民标兵通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上水之韵
2018 “小草学堂”志愿服务工作拉开序幕
市政协委员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及各项报告
宏潭乡多措打造“平安乡镇”
秀洲区“道乱占”治理工作交流
市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于12月22日至25日在庆召开
众志成城坚决打赢禁毒攻坚战
审计署发布去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结果公告
市规划局局长夏红军:创新举措优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