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托起贫困群众“小康梦”

我市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产业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脱贫为目标,党政同心谋划扶贫产业、全民同力发展扶贫产业、社会同向帮扶扶贫产业,全市上下同心同力,努力让根植于黄土地的扶贫产业转化为脱贫攻坚“四项收入”的硬支撑。截至目前,全市6个贫困县344个贫困村基本达到特色产业扶贫“五有”标准,有增收产业项目的贫困户2.4814万户,占有劳动能力贫困户数的99.7%。产业扶贫这一脱贫攻坚的根本,正在大同这座千年古城焕发出新时代的勃勃生机,让一户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梦想成为现实。
政企互动让“大同好粮”的品牌树起来
市委、市政府以战略思维将脱贫攻坚贯穿于深化改革全过程,今年5月与京东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掀开了“大同好粮”以全新姿态进入互联网营销市场的新篇章。双方在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独立运营的实体公司,共建京东大同电商生态中心、“互联网+现代农业”应用示范中心、“互联网+文化旅游”示范中心和“特色农产品”产业创新示范中心,深入打造“农业为主+旅游+文化+招商+创意”业态,展示大同农业、旅游、文化新形象,提高我市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浑源黄芪、大同黄花、左云苦荞、新荣杂粮、阳高杏果、灵丘有机农产品……成为“优质杂粮之乡”一道道亮丽的名片,纷至沓来的国内外订货单成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最坚实的后盾。
社会带动让“扶贫超市”的合力聚起来
市委、市政府创造性地提出精准扶贫新模式——“扶贫超市”,以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自愿无偿捐助为主导,由贫困村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把农业产业需帮扶的具体项目放进“超市”里,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公益性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目前,全市共有85位企业家和各界人士认领152个乡村372个项目,募集资金3217.01万元。如市委政研室驻阳高县前营村工作队积极筹措140万元资金,建设村级冷榨食用油加工厂;大同市“脱贫路上好青年”曹乐乐自掏腰包为全村23户贫困户购买种鸡,帮助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山西云中紫塞有限公司出资200多万元购买沙棘苗木,鼓励村民在左云县小京庄乡小堡子村用闲置的450亩高盐碱地大力发展沙棘种植,果实成熟后按市场价每吨12000元进行收购,增加村民收入。
整体推动让“特色产业”的基础强起来
全市扎实推进实施全省“8311”工程,以“特色产业”为主要抓手,大力发展畜牧、杂粮、蔬菜、杏果、中药材、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等七大产业扶贫工程。今年,全市杂粮种植面积持续增长,达到195万亩,占粮食播种面积的一半,约占全省杂粮总播面积的1/8,特别是谷子、荞麦和黍子的播种面积居全省前列。全市已成立杂粮加工龙头企业40多家。全市每年杂粮加工达6万吨以上,产值可达8亿元。红芸豆、大黑豆、苦荞等远销国外,带动出口创汇农业发展,天镇县博诚、通航粮贸2家龙头企业今年已出口创汇300万美元,全年有望达到600万美元。今年3个脱贫摘帽县中,云州区全区黄花总面积达到15万亩,其中,盛产期黄花5万亩,总产值达3.5亿元,农民人均增收2000多元;阳高县围绕22个易地扶贫搬迁点配套建成10个设施蔬菜园区、5个千亩杏果经济林园区、2个2000亩黄花产业园区、6个千亩中草药基地;灵丘县实施黑木耳、食用菌和有机蔬菜种植项目,带动贫困人口1964人,发展干鲜果经济林产业,带动贫困人口2168人。
产业联动让“乡土产品”的销路旺起来
我市坚持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尤其是利用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走“旅游业+农业+扶贫”的发展路子。在多年精心打造的“云冈文化旅游节”、“中国大同古都灯会”等城市文化品牌中,植入“乡土产品”的基因,构建起“吃、住、游、娱、购”功能于一体的服务承载格局。今年以来,大同市第三届特色农产品展销、大同黄花丰收活动月次第开幕,尤其是今年7月18日至22日,以“脱贫攻坚战——星光帮扶行动”为主题的第四届成龙国际动作电影周在大同盛大举行。成龙先生在作为此次系列活动之一的名优特产全国巡展活动上,表示愿意为大同小杂粮代言,力求通过自己自强不息、拼搏进取的精神,热心公益的责任感和号召力,力推大同“乡土产品”,让全世界都知道大同的小杂粮和名优农产品。

苏仙区领导暗访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应急工作开展情况
中央环保督察交办 木材厂三天搬离居民区
“冬病夏治”健康知识讲座——青园街道东安社区燕赵大讲堂
全球首家勒芒主题保时捷城市服务中心落户深圳
九江港区海事处持续开展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倾倒运输环节整治活动
产业扶贫托起贫困群众“小康梦”
专家详解 科学填报高考志愿
徐水交警积极应对今冬第一场雪
德保未雨绸缪部署防汛抗旱工作
市委宣传部专题研究部署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近期宣传报道工作
市戒毒局举办“致敬-永不褪色的誓言”荣休仪式
聊城发公开信解读有关政策 确保真正实现“一次办好”
周口报业传媒集团试水网络视频直播
净月高新区与余杭区签订对口合作框架协议
环保部门检查3家企业燃煤小锅炉整改情况
工行潍坊分行“网贷通”助力小微企业发展
勉县大力建设就业扶贫车间助力脱贫攻坚
刘中汉主持召开在京杰出人士“振兴桐城 发展桐城”座谈会
铁西区永丰社区下水井返脏路面变冰场
登高赏菊是老扬州传统习俗 不少重阳节诗词写于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