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新闻网讯(周口报业全媒体记者 姬慧洋 文/图)
檀香燃起,丝丝缕缕,氤氲着漫过眼眸,入鼻息,到心里。琴台前端坐着一人,起手,拨弦,声声如诉,一曲《凤求凰》演奏完毕,琴室内响起阵阵掌声。“我用的这把古琴称为伏羲式古琴,作为中国传统乐器,古琴流传至今至少有3000年的历史。今天我将这30把古琴和10把古筝捐献给张庄小学和文昌中学,希望咱们周口的孩子们从小也能接触到国粹。”说起古琴与教育,马冬冬饱含深情。
省住宿费图书馆前坐一夜
马冬冬是个“90后”,他是商水县袁老乡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娃,幼时兄妹三人全靠父母土中刨食养育。少年时的马冬冬并不是一个特别聪明的孩子,学习成绩也不是很好,在高中毕业后他考取了一所大专院校。暑期里,他去往外地打工,挣得1000块钱。揣着这1000块钱,马冬冬踏上了前往郑州的求学路。
在郑州汽车站下了车,马冬冬被眼前的繁华震惊了。车水马龙、高楼林立对于这个农村走出来的孩子来说,充满了新奇和憧憬。前往学校需要乘坐公交车,从未坐过投币式公交车的马东东显得有些拘束,挤上车后他等着有人来收费,在等待的过程中,他发现每一位上车的乘客都往一个立着的箱子里投钱,他好像明白了这就是传说中的“自动投币”。他艰难地穿过人群,挤到投币箱前拿出一元钱,庄重地投了进去。虽然他身上的钱还不够支付学费,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本性淳朴善良的马冬冬还是选择诚实地做人。
就这样,从未去过郑州的马冬冬在地图的指引下,换乘了两次公交车终于来到了他心心念念的大学校园。这时已近夜晚8点,绵绵的秋雨让他觉得倍加寒冷,接待处的工作人员早已下班,在郑州举目无亲的马冬冬数了数身上仅有的930元钱,这些钱还不够支付学费和住宿费,哪里还有钱供他去住宾馆呢?想到这些,马冬冬裹紧了外套,在校园的图书馆前坐了一夜。就在这一夜,马冬冬想了很多,他立志要在郑州站稳脚跟,要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把爹娘接来过上好日子。
自食其力“养活”自己
有了目标的马冬冬,浑身充满了力量,大学课余期间,他就做各种兼职养活自己。在上大学的三年时间里,马冬冬推销过袜子、做过培训代理、卖过水果、送过快餐、当过企业的保安、替别人发过宣传页、开过服装店、做过劳务派遣、做过桶装水代理等等工作,用自己挣来的钱给自己交学费养活自己。
2010年暑假,同学们都选择回家或者到旅游避暑,而马冬冬和学生会的几个同学,利用自己曾经外出打工的经历,为200多名家庭贫困大学生安置了就业机会,解决了这些学生下学期的学费问题。
由于受到同学们的信赖,马冬冬第一年就当上了班长;第二年是学校学生会的主席;2012年,马冬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毕业那年,马冬冬被学校评为优秀毕业生。谈起过往,马冬冬稍显激动。“那时候就想着努力过好每一天,自己挣钱养活自己,积累经验才能在社会上站稳脚跟。”
小试牛刀赚得“第一桶金”
2013年,“网购”风靡一时,有了丰富社会经验的马冬冬,敏锐地捕捉住了这个商机。就在这一年,马冬冬和几个朋友成立了一家公司,主营“网店托管”,顾名思义就是对电子商务平台的商铺进行托管,一些中小型企业有商品但是不懂网上销售的流程和管理,马冬冬就帮这些商家管理他们的网店,商家按照合同约定付给马冬冬一定的费用。最多的时候马冬冬给65家企业管理他们的线上商铺,凭着自己的勤劳和细致马冬冬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顺利在郑州买了房子,安了家。
“网店托管”让马冬冬暂时衣食无忧,但“不甘寂寞”的他却在自我发问:“我为啥只能给别人做托管?我有技术懂管理,我为啥就不能做老板?”这个念头就像一粒种子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想好了就去做,马冬冬利用自己与之前进行65家中小企业的密切联系,发现了一个商机——“古琴”。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人们逐步从追求“吃饱”转变为“吃好”,从“生活”转变为“过好精致的生活”。在这个前提下,马冬冬觉得,在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去关注和弘扬传统文化,而作为“非遗”,有着至少3000年历史的“古琴”更是会被发扬光大。
致富后不忘乡亲
虽然马冬冬将致富的目光瞄准古琴,但是从未接触过古琴的“农村娃”甚至连古琴和古筝的区别都不知道,为了能够对古琴多一点研究,他跟随老师学习古琴乐理知识、演奏技巧,短短两年他就能弹奏古琴八级考级曲目。而他的线上商城也从每天能够卖出一两台古琴到现在每天能卖出几十台,客户遍布全国。如今,马冬冬已把他钟意的古琴事业做成了“产、销、教”一体化,在开封兰考和扬州他拥有两个大型琴厂,自主研创了“莫奈”“寻音”等数个品牌,在淘宝、京东等大型电商平台上铺设了8家店铺,并开设了“线上直播讲堂”,聘请知名讲师在固定时间教授古琴知识和弹奏技巧。
豫东平原劳动人民朴实、能吃苦、能拼搏的精神在马冬冬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带着对古琴的一腔热爱,马冬冬发了家致了富。致富后的马冬冬心里想得更多的是和他一样从小生活在农村,很少接触传统文化熏陶的孩子们,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家乡几所学校想要给孩子们开设古琴、古筝课程,但因为经费原因搁置。得知这一情况,他主动与学校沟通,要把自己厂里生产的古琴和古筝免费赠送给孩子们。“我希望用我的微薄之力点燃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也希望通过我的经历让孩子们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只要你肯努力,只要你坚持,朝着幸福的方向奋力奔跑,你就能到达幸福的彼岸。”马冬冬说。
朱鹏: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 激发创造活力劳动热情
开学了,盐城一肌肉萎缩男孩坐轮椅圆升旗梦
市政协委员走访月活动实现全覆盖
邱文双调研生态水系建设
高标准制定 泸州出台重大火灾隐患整治办法
这个周口小伙真棒!致富不忘家乡人
宿州市棚户区改造年度目标任务确定
液化气钢瓶加装二维码标签在我市已全面铺开
10名退休党员干部被聘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指导员
行政许可信用信息(观锦·中央学府)
唤醒沉睡资产 打造特色样本
国考网上报名正式启动 招录规模较往年压缩
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公布 平均年龄63.29岁
沙坪街道一家“三合一”企业被停业整顿
遇上“孩子”索要培训费 家长切勿贸然汇款
万年让生猪养殖“香”起来
浙江省丽水市党政代表团来我市考察脱贫攻坚并对接新一轮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深化扶贫协作助力脱贫奔康
市三院举行器官移植与重症论坛
80后90后成脱发主力军 压力大饮食不当是主因
金尚路金尚小区旁道路护栏有缝隙 被行人钻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