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文年历》显示,7日小暑节气正式到来。在此期间,人们也将迎来“三伏天”,“防暑降温”成为生活的一大关键词。应对闷热天气,民间有不少饮食养生习俗可参考。
↑资料图:民众泛舟度小暑。
小暑咋来的?
——它是“三伏天”的“预演”
小暑的日期如何确定?一个简单的判断,就是太阳达到黄经105°之时,大致在每年公历7月上旬。它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第十一个节气,也是干支历午月的结束以及未月的起始。
古代有一本书,对“二十四节气”做出了注解,名为《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其中也对小暑有所记载:“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的意思是炎热,小暑便表示“小热”,某种程度上,是“三伏天”的“预演”。
从气温等因素出发,古人把小暑分为三个阶段,也称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第一候就说明了小暑时节的炎热程度:连风中都带着热浪。蟋蟀要跑到庭院墙角下避暑热,老鹰则更多在凉爽的高空活动。
↑资料图:瘦西湖荷花娇艳绽放 “小暑”赏荷正当时。
“可以这么说,节气就是个时间概念,相当于9点上课,12点吃饭等等。”民俗学者王娟解释,小暑不是节日,习俗并不复杂,“这个节气之后,天气开始闷热,即民间所谓的‘上蒸下煮’。”
如何应对闷热天气?
——这些饮食养生习俗可参考
“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小暑之后很快“入伏”,虽然高温天气对一些农作物生长有利,但很容易让人感觉身体有些不适。在民间,有一系列饮食养生方面的习俗,调节脾胃。
由于高温高湿,古人认为,这会导致人体“阳气”丧失较多,所以需要适当进补,比较流行的食俗是喝羊汤,祛除湿毒。徐州等地入伏吃羊肉,就叫“吃伏羊”,据说,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
↑正值小暑节气,当晚,上海庄行伏羊节举行开锅仪式。
小暑前后,新粮食也会收获,这时就要“食新”,比如用新磨的面粉包饺子,或者吃新白面做的面条,慢慢就有了“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
“小暑吃藕”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藕中所含碳水化合物较多,还有钙、铁以及多种维生素,具有清热养血的功效。把鲜藕用小火煨烂,切片后加适量蜂蜜食用,还能安神。
“鸭汤、冬瓜汤性凉,比较适合夏季食用。”王娟说,同理,小暑吃黍、大暑吃谷,“用荷叶、土茯苓、薏米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也可以适当食用”。(来源:新华社)
遭遇分流的时候,看到人家在上班,感觉真好
12345政府服务热线将建立满意度回访制度
“爱心妈妈”曾婧等义工助力寒门学子大学梦
村里来了大学生哥哥姐姐
精彩纷呈的乡村学校少年宫才艺展演
小暑时节天气闷热咋应对?这些饮食习俗可参考
新晃禁毒办开展“美丽乡村绿色无毒”禁毒宣传文艺演出活动
邕宁区:发展桑蚕产业 实现乡村振兴
改革开放开启旅游新时代——市民旅游变迁记
智能科技展最后一天开放 这么多好玩好看的黑科技,你还不来?
东港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新时代辽宁精神”
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优化咨询举报投诉系统的公告
“超级妈力”项目启动 关注乡村单亲妈妈
东营市发放2018年度涉韩入渔许可证
省第十五届运动会8日开幕荆州990名运动员参赛
台湾大学师生来漳考察交流
“圣泗绿色经济带”儒家文化主题研讨会举行
西乡电商产业搭起贫困户致富“金桥”
灵乡卫生院 廉政教育促工作作风转变
则水牌拆迁区块安置工作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