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区"非遗":多点开花 内外飘香


  今年是西夏区开展非遗普产、传承、保护工作的第13个年头。多年来,西夏区文体旅游局采取广搭传承平台、积极参加赛事展会等一系列举措,滋养“非遗”根脉,拓宽“非遗”影响力,为传承注入动力。如今,西夏区已有“非遗”项目29项、市级以上传承人27名,而“非遗”佳作则已亮相亚、非、欧的18个地区和国家。
  “我会一直在非遗传承路上走下去”
  前段时间,家住西夏区军马场的非遗传承人蒋喜文刚刚完成了他的贺兰砚新作,这套作品以沙枣木为主题,雕刻精致、惟妙惟肖。从蒋喜文第一次拿刻刀到现在,已经27年过去了。
  17岁那年夏天,蒋喜文到亲戚家开的贺兰石加工厂玩,色彩丰富的贺兰石一下就把蒋喜文迷住了。后来,他拿着自制的刻刀自己钻研着刻。蒋喜文说,贺兰砚做得好不好,刀功很重要。为了锻炼刀功,2000年前后,他花了一年多时间练习,每天雕刻两块西夏陵碑座,先后雕刻了700多块。
  近年来,人们对“非遗”日渐重视,一些学校将“非遗”引进课堂。2013年,在蒋喜文因手伤陷入困境时,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向他发出邀请函,邀他开设非遗课。此举不仅帮助蒋喜文走出困境,还让他结识了后来的师傅、贺兰砚国家级非遗传人闫森林。经过老师的指点,蒋喜文的作品无论是设计理念、构图还是造型上都上了一个台阶。2016年,他的贺兰砚作品《母子情深》荣获首届鄂尔多斯国际创意展“银奖”,后来这个作品卖出了4.2万元的高价。“
  “让更多人加入‘非遗’传承中”
  西夏区非遗剪纸传承人张娜也身怀传承之志。张娜出生在河北山村,从小她就看着大人们在纸窗上张贴公鸡造型的剪纸,祈祷鸡瘟远离。十二三岁时,她跟着姥姥、姑姥姥学剪纸,后来她走出山村做起了剪纸批发的生意。
  人们春节才贴窗花,可是生意要做一年,怎么办?张娜开始思考剪纸的工艺化、精细化之路,于是她拜师河北剪纸传承人王文起,开始把剪纸做成艺术品。2002年,机缘巧合,张娜来到银川,后来又在镇北堡西部影城开了剪纸店。张娜告诉记者,这些年来,她制作了上千个品种的剪纸作品,其中8米长的《清明上河图》用时半年之久才完成。
  这些年,张娜不仅自己剪纸,她还让很多人学会这门手艺,尝到了“非遗”传承的甜头。张娜有自己的公司和团队,在制作剪纸的同时还开展培训活动,截至目前,她已培训了3000多人。
  关于剪纸,近期张娜又有了全新的打算。她打算将剪纸与红木家具靠枕相结合,从而进一步扩大销量,让更多人尝到这门手艺带来的甜头,从而自觉自愿加入“非遗”传承中。
  “非遗”之花美丽绽放
  蒋喜文、张娜仅是西夏区“非遗”传承人中的两位。在西夏区广搭传承平台、积极组织“非遗”传承人参与各类赛事展会等一系列举措的促进下,西夏区越来越多的“非遗”之花美丽绽放。
  西夏区组织“非遗”传承人参加银川代表团赴欧洲四国进行“非遗”展演,组织“非遗”传承人参加文化部“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班,主办、承办、协办的活动、赛事、展会近50次,成立全区首家非遗中心工会委员会……近年来,为使“非遗”走出宁夏,西夏区广搭传承平台,与此同时,西夏区“非遗”作品也屡获殊荣。比如西夏区摘得“中国贺兰砚之乡”桂冠,填补了西夏区没有“中国品牌之乡”的空白。在2017年的中国妇女首次国家创业创新大赛上,乔家手工皮艺制作传承人乔雪从全国1242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以92.3高分荣获西北地区唯一“最具社会效益奖”。
  记者 李阳阳

为躲避处罚 黑车司机差点吞咽行程单据
清明三天烟台超72万车辆跑高速 63万小型客车享免费通行
浙江省网络安全宣传周启动
一片红叶能带来什么?一座东北小城的转型故事
[农安县]省软环境办公室到农安县检查指导工作
西夏区"非遗":多点开花 内外飘香
曹妃甸检查学校及酒店护航高考
江苏省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程序规定(试行)
长泰县举办2018年世界标准日纪念活动
赵万俊与乡镇民营企业家代表座谈
王蒙带队调研王益区“双百双千”工程进展情况
密山市粮食局全力推进稻米营销工作
灌南净化运输经营环境维护客运市场秩序
传承乾元精神 打造新时代“四有”好教师队伍
政协委员陆续报到 双牌正式进入“两会”时间
振兴区市监局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安全生产会议精神
赤壁青砖茶畅销海内外一季度实现产值近1.5亿
阆中市国土资源局多措并举做好环保工作
夜半狗吠声扰民 社区民意室跟踪处理协调解决居民困扰
苏企获国家首批虚拟运营商牌照 年底用户将达到2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