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将实施171个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


本报制图 曹劲松
未来将在教育、健康、养老、生态等方面努力补齐短板,通过新建、统筹共享、整合改造等办法,打造民生社会事业“15分钟公共服务圈”,促进公共服务均衡配置,提高市民幸福;计划实施171个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总投资15072亿元……积极创造高品质生活,11日,市委外宣办召开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积极创造高品质生活”主题新闻发布会。市发改委主任杨羽介绍,为贯彻落实《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和《中共成都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决定》任务部署,研究制定了《成都市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建设改革攻坚计划》(以下简称《攻坚计划》),对“积极创造高品质生活”作出全面安排部署。
记者了解到,《攻坚计划》提出,将以六大重点攻坚任务为抓手,推动实现城市发展六个“新”、市民生活六个“更”,到2020年,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基本形成,城市宜人宜居宜业品质全面彰显,国家中心城市基本建成,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高。
三年攻坚怎么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调城市担当
《攻坚计划》是“三大改革攻坚计划”之一,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是应对主要矛盾变化、更好肩负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和全省“主干”历史重任的重大举措。
据介绍,制定《攻坚计划》的总体思路是,坚定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战略,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为方向,对标一线城市、着力补短板强保障,对标国家中心城市、着力优布局强功能,对标世界城市、着力提品质强质量,加快实施一批战略性、引领性、功能性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提高公共服务的便捷性、可及性和市民的获得感与满意度,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三大特点
打造民生社会事业“15分钟公共服务圈”
提高市民幸福感
按照总体思路,为强化对标赶超,着力体现成都的责任担当,《攻坚计划》有以下特点,具体而言:
一是基本公共服务对标国内一线城市补短板强保障,充分彰显对市民的幸福担当。《攻坚计划》坚决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未来将在教育、健康、养老、生态等方面努力补齐短板,通过新建、统筹共享、整合改造等办法,打造民生社会事业“15分钟公共服务圈”,促进公共服务均衡配置,为市民提供便利,提高市民幸福感。
二是城市功能对标国家中心城市优布局强功能,充分彰显对区域的服务担当。《攻坚计划》坚守习近平总书记“成都要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的嘱托、贯彻省委“要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的要求,立足更好参与国际城市竞争与合作、更好聚集国际高端资源、服务区域发展,加快提升基础设施网络现代化水平,为建成国家中心城市提供坚实支撑、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功能保障。
三是文体旅商对标世界城市提品质强质量,努力构建世界城市的独有文化特质。《攻坚计划》根据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以建设“三城三都”为路径,将自身独特的文化特色、地域特质作为成都建设世界城市的独特品牌,充分彰显天府文化魅力,有效提高成都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显示度。
总体目标
预计到2020年
城市宜人宜居宜业品质全面彰显
我市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建设的目标是什么?《攻坚计划》显示,预计到2020年,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基本形成,城市宜人宜居宜业品质全面彰显,国家中心城市基本建成,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高。为实现这个目标,我市计划实施171个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总投资15072亿元。目前,这些项目已经层层压实主体责任,预计2018年、2019年、2020年将分别完成投资2169亿元、3223亿元、2722亿元。
三年攻坚怎么干
以六大重点攻坚任务为抓手提高市民获得感
未来城市竞争的核心是公共服务的竞争,没有高品质公共服务依托的城市注定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根据《攻坚计划》,我市将以六大重点攻坚任务为抓手,并进一步将各项攻坚任务项目化、具体化,确保《攻坚计划》早出成果早见成效,推动城市发展实现六个“新”、市民生活实现六个“更”,积极创造高品质生活。
实施枢纽功能提升攻坚
到2020年
轨道交通投入运营里程逾500公里
《攻坚计划》提出,我市将从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四向开放铁路通道建设、内畅外联交通网络建设三个方面,加快推进天府国际机场一期工程、蓉昆高铁(成自宜高铁)、成达万高铁、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公路、轨道交通18号线等项目建设,2020年机场年旅客保障能力达到1亿人次,商务航线、货运航线、文化旅游航线分别达到34条、8条、26条,轨道交通投入运营里程达到500公里以上,推动形成立体开放新格局,让市民生活更加便捷。
实施市政设施建设攻坚
加快实施城市智慧交通建设
根据《攻坚计划》,我市将从聚力完善优质高效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网络、“东进”区域市政基础设施骨架、智慧城市服务设施建设三个方面,加快实施李家岩水库、龙泉山东侧新城发展轴项目、城市大数据中心、城市智慧交通及城市管理云脑等项目建设,加快推动形成“一山连两翼”的城市发展格局,推动形成城市发展新骨架,让市民生活更有保障。
实施城市有机更新攻坚
三年内实施3.1万户棚户区改造
如何促进城市有机更新?《攻坚计划》提出,我市将从营造多元化舒适美丽宜居环境、打造多样化独具魅力体验丰富特色街区、完善多层次特色化慢行交通网络三个方面,三年内,通过实施3.1万户棚户区改造、900个老旧院落改造等项目建设,激发城市再生新活力,让市民生活更有质感。
实施民生服务提能攻坚
到2020年 新建幼儿园和中小学540所
提升民生服务效能,根据《攻坚计划》,我市将围绕服务人的全生命周期,积极回应市民期盼,认真实施“三城三都”基础设施建设、“优教成都”“健康成都”“菜篮子”设施建设等重点任务,加快推进天府锦城、天府奥体城、成都大剧院等重大标识性项目,完善医疗、养老、健康、安全等设施体系,到2020年,新建幼儿园和中小学540所,新增学位28万个,三级医疗机构达到70家以上,每千名户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45张以上,构建高标准全覆盖的民生服务设施体系,彰显城市宜居新价值,让市民生活更有温度。
实施生态本底打造攻坚
高标准建设
天府绿道、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熊猫之都”
夯实城市生态本底,《攻坚计划》明确,将通过实施重大生态建设、公园城市形态打造、碧水蓝天优美环境营造等重点工程,高标准建设天府绿道、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熊猫之都”等重大项目,加快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三大战役,到2020年,人均公园面积达到15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岷江、沱江成都段水质优良比例达70%,空气质量优良率达70%以上,建成绿道3240公里,塑造公园城市大美新形态,让市民生活更加美丽。
实施乡村振兴攻坚
三年内深入推进
1000个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
根据《攻坚计划》,我市将通过加强乡村文化挖掘、塑造新型乡村形态、优化乡村环境治理、推动城乡功能深度融合等重大行动,加快建设沿龙门山及环龙泉山乡村旅游带、都江堰精华灌区旅游群、龙门山旅游区,三年内深入推进1000个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新(改)建2000公里“四好农村路”、2000个村综合服务社,6万户农村土坯房改造,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创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让市民生活更加精彩。

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助力脱贫攻坚
农业农村部来滁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风险监测)第3季度抽样工作
北京71个美丽乡村将植绿4200亩 增绿护树把乡愁留住
南宁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
科技部调研组来郴调研
成都将实施171个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
面包车核定载客为7人超员3人同车的女子竟然还向交警求情
飞山便民服务中心:干部如法网上学法忙
平山区综合执法局整顿“旧物家具市场”
双鸭山消防支队全力做好秋季秸秆禁烧期间火灾防控工作
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深圳工委成立 打造红色文化品牌
工作20年未出错 她被称为笔迹鉴定专家
湖南代表团媒体开放日侧记:奋斗的新湖南汇聚全球目光
中山市老干部志愿者服务队成立
闵行区春申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文艺送关爱孝道敬银发走进福禄寿敬老院
湘西州防汛抗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吉首召开
天津海上搜救应急业务满意度达99.43%
信阳高新区4月4日举行“返乡就业”专场招聘会
天蓝蓝!青岛春节期间空气质量优良率100%(图)
东兴区成功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